郭學斌
摘要: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縱觀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般都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針對這些原因,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重視語言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關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聚焦技巧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關鍵字:中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盵1]閱讀能力由于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作用,在語文教學中的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五大基本領域之一,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閱讀能力作為語文能力的基礎對其他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一名教師,也不得不反思其原因:首先,應試考試的影響使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關注技巧的訓練和分數(shù)的提高,對于如何提高閱讀能力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切實可行的對策更沒有落實到實踐;其次,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量小,知識面窄;三是沒有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理論,使學生的閱讀成為無本之源。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是培養(yǎng)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發(fā)展聽說讀寫的能力。”[2]對于如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變苦學為樂學。筆者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粗略的認識。
一、關注語言實踐,培養(yǎng)語感能力
文字是溝通書本文章與閱讀者的重要媒介,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從文章出發(fā),品詞用句,加強對在教學中對學生吟誦詩句、反復閱讀,揣摩作者用意等方法的訓練和指導。在閱讀訓練中,注重經(jīng)典文章的細度和精讀,白話文和文言文的相互配合,在閱讀數(shù)量上也要保證,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經(jīng)典作品,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都要兼顧到,訓練學生抓關鍵詞、重點句并使學生抓得快、抓得準。只有通過教師在這方面的努力,學生的語感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地提高,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指日可待。
比較閱讀,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兩篇或幾篇文章的比較,抓住文章的核心和要點。是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對閱讀資料進行解讀時,可以選擇一些在語言、內(nèi)容形式或思想方面比較相近的文章,拓展延伸,使學生能夠由此及彼的閱讀文章,不僅可以理解一篇文章的寓意而且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在講解柳宗元的《江雪》和白居易《夜雪》這兩首類似的詩時,可將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得知兩首詩都是在通過襯托的手法描寫雪下得大。白居易的詩先從感覺再到視覺和聽覺一步步的渲染。柳宗元的詩從所見之物寫起,由動寫靜。雖然這兩首詩都是對靜的描寫和渲染,白居易的詩直面寫了環(huán)境的靜,柳宗元則寫了極“動”后的絕對沉寂??梢妰墒自姸紝懥俗髡叩墓录藕吐淠男那?,暗示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通過這種詳細的比較閱讀,不僅對視的理解加深了,更能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
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盵3]在教學中如果能夠較好的運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興趣,所取得的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激發(fā)學生于都積極性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一把金鑰匙。中學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被束之高閣。學生閱讀材料的選擇一般囿于考試范圍之內(nèi),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猶如帶著鐐銬在舞蹈,乏善可陳。那么,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做什么呢?在激發(fā)中學生閱讀興趣時,教師要善于和樂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并以此為基點,把學生的好奇心逐漸轉(zhuǎn)變成對閱讀的興趣。比如,對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結合學生個性特點,順勢而為,推薦一些語言優(yōu)美,又富有幽默感的歷史著作,如《明朝那些事》。這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學習了他感興趣的東西,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由于其興趣使然,可以使他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魅力,是學生喜歡閱讀并樂于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這條路上走得更長。
三、注重理論學習,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論
基本知識的學習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因此,閱讀理論的學習是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閱讀理論的學習一般從閱讀方法,文章文體、內(nèi)容、文章形式等方面進行。在閱讀方法上,教師要交給學生如何恰當?shù)倪M行精讀、朗讀、略讀。在文章文體上,應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特點,并依此進行指導閱讀;在內(nèi)容上,根據(jù)文體特點進行教學,比如小說要把握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在文章形式上,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方法和論證結構方式等等。同時,對于文章的主要段落、中心句和關鍵詞要重點把握和閱讀。在閱讀課文前,教師要針對文章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文章的宗旨、中心、特點等,并對課文進行復述,通過這樣的學習閱讀,既可以使學生過把握文章也可使學生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這種一舉兩得之事,何樂而不為?
閱讀后對文章中的描寫和重點段落精講和模仿,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比如在《故鄉(xiāng)》一文中,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差距可在作者的外貌神態(tài)中刻畫出來。通過這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變化的描寫,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使學生模仿課文中的這種變化,并使這種變化在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各方面方面表現(xiàn)出來。細致探討和模仿,這不僅對于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閱讀分析能力,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文章時便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很快就能把握文章的要義。
總之,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將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個良好的前提。
參考文獻:
[1]校群計.淺談中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新課程》.2010.10.25
[2]曹英健.淺析中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雜志》.2010.8
[3]陳由鵬.閱讀期待視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200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