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推進,新的教育理念必然引起我們對教學做全面反思。但課改不能僅停留在觀念的變革上,它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完成。下面我結合實際和大家談談怎樣因地制宜、依學定教來備好一節(jié)課。
一、目前新教師備課的幾個誤區(qū):
缺乏對教材理解 很多新老師往往依賴于教參,偏信于名師或網上的現有的教案,常常是死記他人教案,忽視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更遺忘了學習對象的差異性。這也是很多新教師常常覺得自己“備課”很充分,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的真正原因。
忽視了學生自主發(fā)展 新教師在備課時只考慮到了“知識、能力”這個層面上的目標,讓學生學的是教師對文章的解釋,而不是文章本身;讓學生說的是教師想要他們說的話,而不是孩子要說的話;讓學生做的是教師設計好的方法,而不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聽《去年的樹》一課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說:“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從小鳥、大樹、伐木人中可選擇一種練習說一說”為什么老師非要告訴他可以對誰說,不能讓孩子自己想一想他要對誰說嗎?老師這種在不經意中流露出的語言霸權顯然違背《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阻礙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情感體驗。
遺忘了知識的遷移 學習的最終目的還在于學會遷移,靈活運用。所謂遷移,是一種以聯想和想象為基礎的由此及彼的學習方法。語文是基礎性學科,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活學活用能力。新教師往往對課文的理解把握較多,遷移則常常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二、思考與對策
全面鉆研教材 ,吃透教材,以學定教。教師對教材的熟悉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準確。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路、學路;只有吃透教材,課堂上才能更細膩的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只有吃透教材,教師才能收放自如,應對學生各種疑難問題。
另外,在參閱他人的教學設計的同時,要注意思考和分析,可以在聯系自己學生的學習基礎后,進行取舍。不能在沒有鉆研教材之前去查閱別人的設計,這樣自己的思路就會被別人牽引,失去自己的主見和創(chuàng)意;更不能直接應用別人的設計。
準確定位,精心設計,體現課堂的“語文味”。語文課要上出學科特色,就要體現濃濃的“語文味”,這一點備課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心里有數,把握到位,用心體現。
1、“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
閱讀教學要從始至終貫穿“讀”,朗讀、默讀,不是只言片語地讀,也不是少數人的讀,是大面積地落實到每個同學的潛心地讀。問題要少提,要整合;書要多讀,有目的、有層次地讀。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重視讀的設計,讀要有目的,讀要有要求,讀要有指導,讀要有評價,讀要有層次。
2、“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與教師、與同伴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能力、欣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以訓練的過程。在教學設計中老師要精心設計品讀板塊,學生自讀自悟與師生交流相結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披文入情,緊摳重點詞、關鍵句,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既知道在表達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為什么好。這樣理性的語言才會伴隨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也只有這樣,才談得上遷移與運用。
3、“圈點批注,摘抄練筆”的“寫味”
我們還要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言語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要增強這個意識,增加圈點批注、摘抄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言語訓練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要精心設計 激發(fā)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鬃犹岢觯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認為對于任何學問和事業(yè),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強調了“好”和“樂”對于“知”的重要作用。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
要設計好導入語,新課導入不僅是一堂課的起步環(huán)節(jié),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梢妼朐O計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成為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之處。我在設計新課導入前,總是先自己反復把課文多讀幾遍,收集有關資料,設計幾種導入,看哪種導入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鼓動學生的情緒,就選擇哪種。覺得無法作決定時,可以與同事交流。
要設計好過渡語。既有內容上的延續(xù),又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承接。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去年的樹》一課的過渡語設計中,老師不僅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而且注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發(fā)發(fā)做出指導與激勵?!岸嗝磮远ǖ某兄Z,多么傷心的離別!你讀出了小鳥的感受。”“你們的心情也感染了老師,我也為小鳥著急了,我也想讀一讀?!?/p>
要設計好評價語,對學生讀書和發(fā)言情況要給予積極的反饋,通過夸孩子來調控學生的學習氣氛,目前可能是一個難點,但要有這個意識,在備課的時候,就要有重點的設計。如教師評價:“你讀得很流利,能讓幸福的感覺更濃些嗎?”“讀得真好,既讀出了小鳥分別的傷心,又讀出了他堅定的承諾?!钡取=o孩子中肯的建議和熱情的鼓勵,學生才會有興致,有信心,更廣泛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在備課時我們要盡量把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設想的充分一些,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充滿激情,收放自如,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
做好教學反思。上完一節(jié)課后用心地想一想:這節(jié)課上得好的地方,學生難倒我的地方,上得不暢快的地方,隨手記下來,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好習慣。備好一節(jié)課,我們還要把握不同課型的教學流程,還要做到手中有案、心中有案。很好的消化吸收教案、同時課堂是動態(tài)的,我們還要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整。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不要迷信權威,不要偏信經驗,而要腳踏實地地從教材入手,把握學生的特點,認真鉆研、勤學好問、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把孩子們吸引到課堂上來,讓他們真正地喜歡上語文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