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晚清“興邊利”研究*
        ——以各蒙旗為中心的視角

        2016-01-31 20:57:28柳岳武
        社會科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宣統(tǒng)檔號庫倫

        柳岳武

        ?

        晚清“興邊利”研究*
        ——以各蒙旗為中心的視角

        柳岳武

        有清一代,清廷均對各蒙旗實行特殊保護政策,不僅限制內(nèi)地商民人等進入蒙古草原,而且禁止開發(fā)蒙疆資源。晚清以降,危機四伏,蒙古、西藏等傳統(tǒng)藩部亦遭受到內(nèi)外而來的雙重壓力。內(nèi)部天災人禍、生存不易,外部俄、日等漸將侵略觸角伸向邊陲地區(qū),大肆施行經(jīng)濟滲透之能事,導致各部更為蕭條。為應對此等危機,清廷才有所改變,期望推行邊疆新政,確保邊陲,并期望通過開礦產(chǎn)、辦公司、設商會、辦銀行等“興邊利”措施,緩解藩部壓力、改善部眾生計、抵制外來侵略滲透。此等措置客觀上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終未擺脫行政腐敗之覆轍,更進一步惡化了藩部生存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成為導致清末某些藩部最終背離清廷統(tǒng)治的重要因素。

        興邊利;蒙古;晚清;清廷

        清廷自乾隆二十二年統(tǒng)一整個蒙疆區(qū)域后,整個蒙疆危機已啟肇端。其后無論是基于清廷、蒙旗的需求,還是內(nèi)地商民人謀生拓業(yè)之渴求,越來越多的內(nèi)地商民人前往蒙古草原從事墾種或商貿(mào)活動。但囿于對舊有禁例之堅守,清廷的邊疆治理政策仍停滯于法律層面對蒙旗的“特殊保護”、“禁止無票商民前往蒙古”和“有票商民不得長期居住”的話語宣傳上,對內(nèi)地民人移居蒙古、開發(fā)蒙疆,進行嚴格限制,從而錯失了至為關鍵的近140余年(1757—1898)的寶貴時間。直到維新變法后,隨著內(nèi)外危機急劇增加和大片土地淪喪,清廷才最終推出“邊疆新政”,煉石補天,進行應對,開始在藩部地區(qū)推行新政,試圖通過拓墾務、開礦產(chǎn)、辦公司、設商會、辦銀行等措施,對外實現(xiàn)“護我利權”、鞏固邊圉,對內(nèi)實現(xiàn)促進各部經(jīng)濟發(fā)展、改善部眾生活的雙重目的。此等嘗試,客觀上對藩部地區(qū)產(chǎn)生了一定積極影響,但卻為時已晚,最終又因政治腐敗和侵奪蒙旗利益遭到各部反對,導致此類新政歸于失敗。晚清“興邊利”屬邊疆民族史、政治制度史、經(jīng)濟史等課題的交叉內(nèi)容,一直以來未得到充分關注*學者們對清末以蒙古為代表的藩部新政有過研究,代表者有趙云田的《清末西藏新政述論》(《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5期)、《清末邊疆地區(qū)新政舉要》(《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樊明方的《清末外蒙新政述評》(《西域研究》2005年第1期),邢亦塵的《略論清末蒙古地區(qū)的“新政”》(《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86年第3期)等。以上文章雖或多或少涉及經(jīng)濟方面的新政措施,但均顯零碎,未作專題研究,更未有學者以“興邊利”為對象,進行過研究。,更未作為整體對象進行研究。本文將以晚清各蒙旗為中心,具體探索清廷及時人“興邊利”政策出臺的誘因,時人的諸多建議,“興邊利”的主要內(nèi)容、具體效果,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為當前國家的邊疆治理提供些許借鑒。

        一、 晚清“興邊利”政策的出臺

        (一) 解決內(nèi)在危機的迫切需要

        晚清內(nèi)外危機的增強導致清廷財政匱乏,無論是應對戰(zhàn)爭之需,還是企圖自強,均需財力支持。為此,幾自咸豐后,清廷上下為“開利源、裕國用”,絞盡腦汁。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厘金制度的推行,藉增征課稅解決財政困難。但無論是針對下層民眾,還是針對商家大賈,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征賦稅。清廷不得不另籌辦法,解決拮據(jù)的財政問題。為此,甲午戰(zhàn)后隨著內(nèi)部統(tǒng)治的惡化,開礦產(chǎn)、辦公司、興商務、辦銀行等,遂成為清廷和地方官員試圖采取的應對方略,藉此發(fā)展民生、補給國用*《清穆宗實錄》卷4,咸豐十一年九月庚子條,中華書局1987年版。。

        當然,晚清“興邊利”政策的最終出臺,根本目的在于解決各藩部自身的問題。即自晚清后各藩部的逐漸貧困、生計日艱,開始迫使清廷進行應對。它試圖通過“興邊利”去改善藩部部眾生活,減輕清廷治理各藩部的壓力。而且如此的壓力,早在道光后就在與日俱增。如早在道光十一年三月,有官員就向清廷奏報稱:“張家口駐防滿洲、蒙古官兵,近來戶口倍增,生計日形竭蹶”,要求救濟*《清宣宗實錄》卷186,道光十一年三月己巳條,中華書局1986年版。。又如道光十六年庫倫辦事大臣多爾濟喇布坦等奏稱:“喀爾喀土謝圖汗部落各旗游牧,迭次被災,不能相助”,其赤貧蒙古人達一萬八千一百七十一名,度日維艱*《清宣宗實錄》卷283,道光十六年五月壬辰條。。隨著部眾的日益貧困,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日漸嚴重。貧窮將導致某些蒙部無法自養(yǎng),作亂地方的事件也不時發(fā)生*《清穆宗實錄》卷262,同治八年七月乙酉條。。尤其是同治后席卷西北的民亂、馬賊,再度使內(nèi)外蒙古遭受慘禍*《清穆宗實錄》卷303,同治十年正月丁未條。。而人禍之后的天災也不時降臨蒙古各部,更使不少蒙旗雪上加霜,生活艱苦*《清穆宗實錄》卷358,同治十一年十月己卯條。。在生活日益艱難、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不少蒙部對清廷統(tǒng)治漸感不滿,乃至進行抵制*《清穆宗實錄》卷358,同治十一年十月己卯條。。同時期蒙古內(nèi)部也逐漸顯示出“叛清”痕跡,如東蒙古臺吉托克托虎等就與宋英 、程廣學等結合,以復仇為名,殺斃民人二十八命*《清穆宗實錄》卷250,同治八年正月甲申條。。

        光緒后,各蒙古狀況進一步惡化。光緒二十四年,伊犁將軍長庚向清廷奏報了蒙古負債累累的事實。他建議清廷強化舊有理藩院則例,限制民人向蒙古放債*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漢人重利放債盤剝蒙古請從嚴治罪事》(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535-013,縮微號:680-2065。。但長庚等建議并沒有起到改善各蒙古處境之目的,此后,隨著中國整個政治環(huán)境的惡化,各蒙古生存環(huán)境更為嚴峻,各處負債比比皆是。如東蒙古的札薩克圖郡王烏泰,庚子前曾向萬慶、永盛等商號借銀數(shù)萬兩,庚子后又向俄商借銀四十萬兩*《札薩克圖郡王烏泰》,《申報》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張第一版[104]113。,最終不得不拿全旗路礦牲畜作抵*《理藩部不允為商人保債權》,《申報》宣統(tǒng)二年七月二十日第一張第三版[107]950。。又如東蒙古的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后旗,至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該旗也因練兵及舉辦各項新政,累欠達十五萬余兩,無力償還,要求官為代借,以地租作抵,按年歸還*《東三省總督錫良奉天巡撫程德全奏蒙旗債累困苦請由官銀號借款接濟折》,《政治官報》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十一日第776號,第213—214頁。。而外蒙古的土、車兩盟,至宣統(tǒng)后更是債臺高筑、資不抵債*《三多庫倫奏稿》,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285頁。。杭達王一旗,至庫倫宣布獨立前,虧欠華商債項已達六七百萬之多*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檔案館藏:《北洋政府外交部全宗》之《中俄關系系列庫倫獨立案宗》之《庫倫報告撮要及庫倫電局委員李維章所述庫倫情形》(民國二年一月十二日),館藏號:03-32-156-01-012。。

        為應對各蒙古此等變局、解決蒙眾生計、緩和清廷治理蒙部壓力,光緒后清廷不得不開始思考發(fā)展蒙古生計問題,其中“興邊利”即充分利用蒙古本身資源,解決各蒙古自身問題,遂成為時人鼓吹對蒙古實行新政的重要內(nèi)容,并使“興邊利”順理成章地成為解決各蒙古內(nèi)在問題的政策方面的首要選擇和理想設計。

        (二) 抵制沙俄等外來侵滲的迫切需要

        甲午戰(zhàn)后,隨著西伯利亞鐵路的開通,俄方對中國蒙古各部經(jīng)濟侵略也大大加強。如東清鐵路鋪設權、管理權讓與俄方后,為俄人控制蒙古提供了極大便利。正如徐世昌所言:“東清鐵道敷設權讓與俄人……彼復改軌由呼倫貝爾穴內(nèi)興安嶺而南下……蓋全倫形勢,西控車臣諸部,南衛(wèi)昭烏達各盟,東北由吉拉林而下,則可達漠河,東南則為卜魁省治之?!瓪W風之東漸也,其鐵路所到之處,及其兵力所到之處?!?徐世昌撰:《東三省政略》,(中國臺灣)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邊務·呼倫貝爾篇”,第1頁。庚子之敗,恰恰為俄方提供了如此機會,俄方抓緊對蒙邊進行經(jīng)濟殖民。如1860年俄方在庫倫等外蒙古地區(qū)僅有1家商行,但至1885年卻增至10家,至1903年又增至15家*[美]雷麥:《外人在華投資》,蔣學凱、趙康節(jié)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425頁。。此間俄方又藉西比利亞鐵路交通便利,倒灌俄茶,幾乎壟斷了蒙古地區(qū)的茶葉貿(mào)易。1892—1901年十年間,俄方每年由華輸俄的茶葉平均約值10177000關兩*[美]雷麥:《外人在華投資》,蔣學凱、趙康節(jié)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423—424頁。,直接導致一直以蒙古清茶票規(guī)為大宗入款的理藩部也大為叫窮,不得不公開承認“近來銷數(shù)頓減,不及舊額十之三四,實由西比利亞鐵路交通便利,俄茶倒灌,華茶□窳,費重難與競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為派員實地擇要調(diào)查行政司法等事致阿拉善親王移文》(宣統(tǒng)三年九月二十六日),載《阿拉善檔》,檔號:101-09-0114-009。。金融方面,庚子后俄方也加速了對中國傳統(tǒng)藩部蒙古地區(qū)的控制。至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俄方道勝銀行在各蒙古重要城鎮(zhèn)紛紛建立了分行,導致俄幣風行,成為蒙古地區(qū)尤其是外蒙古草原上的主要流通貨幣。

        此等殖民擴張行為對蒙古等傳統(tǒng)藩部影響甚大,掠奪了藩部有限資源。如光緒二十八年(1902)連順等就奏稱:“烏梁海向風沐化幾二百年,直與喀爾喀蒙古無異。我國商民仍守舊規(guī),不敢違禁潛往貿(mào)易。至俄商之在烏梁海貿(mào)易者,不計其數(shù),建蓋房屋,常年居住,每年收買鹿茸、狐、狼、水獺、猞猁猻、貂皮、灰鼠,為款甚巨,致烏梁海來烏城呈交貢皮時,竟至無貨可以貿(mào)易。”*趙爾巽撰:《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4517—14518頁。又如光緒二十九年(1903)庫倫辦事大臣亦奏稱:“庫倫地方過去內(nèi)地商民運茶貨等項來此貿(mào)易,近因俄商日漸增多,利已外溢,間有思歇業(yè)者,否亦蕭條,多無起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辦理外蒙地方政治暫難與內(nèi)地及他處邊疆相同事》(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十七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0-0109-009,縮微號:04-01-30-008-2656。更有甚者,俄方侵略者甚至囂張地聲稱:“在能對(遠東)給予有力影響的列強中,俄國當居首位,俄國完全能決定:明天在喀什噶爾里亞和蒙古就將升起我們的國旗……至于我們自己,我們將關注要求我們保護的中國長城以北的最富庶的真空地帶?!?烏赫托姆斯基:《中國來信》,圣彼得堡,1901年版,第27頁,轉(zhuǎn)引自內(nèi)蒙古語文歷史研究所主編《中俄關系資料選編》(近代部分),內(nèi)蒙古語文歷史研究所,1976年,第4頁。光緒三十三年(1907),日俄又以犧牲中國為基礎,簽訂密約,導致“吉黑兩省商業(yè),乃盡入俄人之囊括”*哈笑:《論移民實邊之不可緩》,《東方雜志》光緒三十三年第四卷第七期,第120—121頁。。阿爾泰等西北各邊,“自烏城以迄新疆,俄貨充斥,狡不完稅,折算居奇,以故財用暗消,漏卮難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遵旨復陳阿爾泰地方情形及籌擬辦法事》(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二十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5-061;縮微號:04-01-01-165-2492。。

        二、 晚清“興邊利”的各種嘗試

        (一) 拓墾務

        晚清以降,受內(nèi)外危機影響,清廷和時人均期待通過放墾蒙地、移民實邊等措施去應對日益增強的邊疆危機*《清德宗實錄》卷108,光緒六年正月乙丑條,中華書局1987年版。。盡管如此,甲午戰(zhàn)前,蒙古地區(qū)土地開發(fā)主要仍限于接近內(nèi)地的內(nèi)蒙古地區(qū)。如光緒八年八月張之洞上奏清廷山西豐寧兩廳開辦押荒事宜,就要求照直隸章程辦理,先由部頒發(fā)空白執(zhí)照,會同蒙旗各員勘辦。甲午戰(zhàn)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及兩度賠款更使清廷雪上加霜。為籌對策,墾務再度成為戰(zhàn)后“新政”重要內(nèi)容。光緒二十三年國子監(jiān)司業(yè)黃恩永正式向清廷上奏“官府開墾蒙古牧地”一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直隸總督王文韶奏為遵旨查明內(nèi)蒙古伊克昭等盟牧地與直隸遠不相接事》(光緒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24-0164-065,縮微號:04-01-24-029-0291;另見《清德宗實錄》卷404,光緒二十三年四月戊辰條。。針對此奏,清廷不再反對,而是主動命令與此牧地交界的山陜官員加以籌劃*《清德宗實錄》卷406,光緒二十三年六月癸酉條。。但此等做法遭到蒙旗反對,稱開墾牧地于蒙古生計有礙。清廷無法,暫停開墾。此際清廷主要將已墾土地清丈升科。如讓察哈爾左翼右翼四旗已墾成熟地畝照例升科,又讓左翼四旗補交押荒銀兩,以重國課*《清德宗實錄》卷415,光緒二十四年二月辛酉條。。

        庚子之役后,清廷為應對窘迫統(tǒng)治,再次將開源節(jié)流對象轉(zhuǎn)向蒙古,企圖通過放墾蒙古牧地增加財政收入,補給日益窘迫的財政。光緒二十七年,借蒙古部眾抵押地產(chǎn)、借債賠償教案機會,張之洞、劉坤一等在《楚江三折》中將開放蒙荒作為變法自強的重要內(nèi)容*苑書義等編:《張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冊,第1439頁。。同年,山西巡撫岑春煊亦向清廷建議開墾蒙古地畝。這次清廷不再顧及蒙古王公反對,正式派人赴蒙邊督辦墾務*《清德宗實錄》卷490,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戊子條。。清廷又命察哈爾蒙地一律招墾。除此之外,清廷還讓內(nèi)外蒙古查辦開墾蒙古牧地問題。為此,該年十二月戊戌日,科布多參贊大臣就奏查科布多練兵、墾田事,辛亥日綏遠城將軍信恪亦向清廷建議擴墾綏遠城八旗牧場*《清德宗實錄》卷492,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辛亥條。。其他管理蒙古各部官員亦紛紛向清廷提出拓墾各牧地、牧場,增加治下租賦收入建議*《清德宗實錄》卷492,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條。。在清廷“為蒙旗開辟利源”指示下,督辦墾務大臣貽谷于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先赴察哈爾右翼和歸化城八旗牧場進行放墾*《清德宗實錄》卷499,光緒二十八年五月甲申條。。除此之外,護理山西巡撫趙爾巽又在晉省設立墾務公司,向蒙旗放貸,以便蒙旗按期抵償教案賠款;又借此機會收購蒙旗牧地,招商開墾*《清德宗實錄》卷510,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甲辰條。。除了晉邊等處蒙旗牧地此際被清廷開墾外,東北的盛京蒙荒亦被進一步開墾。

        日俄戰(zhàn)后,出于所謂的裕國利民、移民實邊、籌設行省考慮,墾務的推廣較前更為積極。此際除墾務大臣貽谷繼續(xù)在察哈爾、綏遠等西北蒙古地區(qū)推廣墾務外,東三省各蒙旗大部已被放墾,余下外蒙各部再度被納入放墾范圍。清廷要求一律辦理,一度出現(xiàn)近來“談防務者必以經(jīng)營蒙地、開辟蒙荒為主義”的現(xiàn)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奎煥科布多參贊大臣連魁奏為外藩蒙地勢難開辦墾務事》(光緒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6736-043,縮微號:511-2094。。尤其是至光緒三十三年清廷宣布預備立憲后,連外蒙古地區(qū)也起而響應。如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份,科布多參贊大臣錫恒在復奏阿爾泰地方情形時,對阿爾泰墾務籌辦情況就作了匯報:“奴才現(xiàn)在督飭屬員,設法籌辦,一面推廣官屯,一面多方勸募,無論蒙漢纏哈,外來土著及各營退伍之兵,如愿領地墾種,皆準貸以牛種之貲,均由官保護,其出力之員,應俟實有成效,再當分別請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遵旨復陳阿爾泰地方情形及籌擬辦法事》(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二十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5-061,縮微號:04-01-01-165-2492。又如庫倫,三多任大臣后,擬對庫倫等外蒙各旗已墾土地勘丈升科,遭到各旗及沙畢衙門反對,后經(jīng)商卓特巴巴特瑪多爾濟出面調(diào)停,終得以進行*《游蒙日記》,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414頁。。至宣統(tǒng)三年七月,三多已在庫倫設立墾務總分各局,擬將圖盟各旗地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年先收押荒銀,發(fā)給地照,于宣統(tǒng)四年升科*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443頁。。再如烏里雅蘇臺,宣統(tǒng)二年正月間該將軍亦向清廷奏報該處正在籌辦墾務一事,稱“現(xiàn)已飭勸各蒙旗,令其擇地先行試墾,習學勤動”*《政治官報》宣統(tǒng)二年正月十二日第829號,第131頁。。

        (二) 開礦產(chǎn)

        為活清廷經(jīng)濟、抵御外國對邊疆地區(qū)礦產(chǎn)資源的掠奪,光緒后,時人紛紛呈請朝廷,開發(fā)各處礦產(chǎn)資源。光緒元年(1875)四月十二日,洋務兼維新派重要思想家、實踐家的薛福成上呈了《條陳治平六策》、《海防密議十條》,由丁寶楨代奏。其中“密議十條”就有為制器造船而服務的籌餉開礦項,清廷接受這一建議,要求地方籌辦*《清德宗實錄》卷7,光緒元年四月戊寅條。。其后李鴻章等在各地方發(fā)展洋務,大力開采鐵煤等礦,企圖藉此振興財政,挽救危亡的清廷統(tǒng)治。至光緒二年(1876),熱河都統(tǒng)又響應清廷號召,試辦熱河屬下銀礦,并派兵驅(qū)逐所謂的“礦匪”*《清德宗實錄》卷37,光緒二年七月壬午條。。

        實際上,清廷開蒙古等藩部礦產(chǎn)的活動,早在咸豐年間就有所嘗試。如咸豐四年(1854),內(nèi)蒙古僧格林沁、德木楚克扎布等向清廷呈請報效各蒙古金銀各礦,清廷議定了章程,但至該年底并未開辦。咸豐五年(1855)九月間,軍機大臣綿愉等又奏請朝廷,試開熱河所屬喀喇沁、翁牛特等蒙古地方金銀各礦。綿愉與僧格林沁、德木楚克扎布等相商后,致函各蒙古王公,讓查各處有無礦苗??咄跎硕酄枬睾Q,該旗地方產(chǎn)有金砂銀苗,翁牛特王亦稱,該旗紅花溝產(chǎn)有金礦。隨后各王將金礦樣品送往京師,進行冶煉,“均有所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喀喇沁和翁牛特等蒙古地方產(chǎn)有金銀礦請試采事》(咸豐五年九月十二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514-012,縮微號:679-0331。。但當新都統(tǒng)柏葰準備開采喀喇沁等處金銀各礦時,卻遭到蒙古婦女即喀喇沁王旗已故塔布囊之妻宗室氏的反對,后者向都統(tǒng)衙門上書,要求封閉煙烔山銀礦。柏葰無奈,不得不上奏清廷,要求懲罰該婦。清廷雖亦稱該氏受人指使要挾,逞其私欲,不安本分,但終無下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蒙古婦人宗室氏阻撓礦務請查辦事》(咸豐五年十月初三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514-025,縮微號:679-0377。。咸豐六年(1856),戶部又議奏“蒙古金銀各礦章程”及開采事宜,仍由各旗自行招商開采。為此,熱河都統(tǒng)柏葰于同年三月又奏“會議開采蒙古金銀各礦督辦防務章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會議開采蒙古金銀各礦督辦防守章程事》(咸豐六年三月初九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515-020,縮微號:679-0592。。但利益分配方式卻得不到蒙旗贊同,導致熱河試開金銀各礦,大多中斷*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蒙古各旗金礦開采無成請旨封禁事》(咸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516-046,縮微號:679-0897。。

        維新運動后試開蒙旗礦產(chǎn),以“興邊利、裕國用”的嘗試并未停止。為此,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后,各處礦務開采仍以有加無減迅速進行,并向內(nèi)外蒙古,乃至西藏等地區(qū)推進。而藩部蒙古各自的采礦活動也在利益誘導下,活躍開來。如熱河屬下的喀喇沁蒙旗,早在道咸年間就采挖當?shù)亟疸y各礦,后雖反對清廷開采,但私下開采,從未停止。除熱河屬下外,外蒙古也以盛產(chǎn)金礦聞名,導致蒙民和俄人紛紛前往偷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蒙古地方金苗暢旺請派大員督辦開采事》(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644-074,縮微號:688-0595。。有鑒于此,光緒二十二年(1896),俄人柯樂德游歷外蒙各部回京后,遂向李鴻章稟報外蒙私挖金礦事,并游說李氏讓其開辦蒙古礦務,可以化私為公,報效國家厚利*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宗》之《礦物系列蒙古礦務宗》之《庫倫礦務冊》,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初七日,館藏號:01-11-024-01-008。。清廷在俄人的說服下,終于動心,命總理衙門與礦務大臣會議妥議*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宗》之《礦務系列蒙古礦務宗》之《庫倫礦務冊》,光緒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館藏號:01-11-024-01-002。。光緒二十五年(1899)三月二十四日,總理衙門會同礦務鐵路總局上奏清廷,擬給俄商二十五年經(jīng)營權,并對金礦利潤分成重新做了設計,即30%歸部,20%歸蒙旗,50%歸股東,以增加蒙旗利益方式,求得蒙旗贊同*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宗》之《礦務系列蒙古礦務宗》之《庫倫礦務冊》,光緒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館藏號:01-11-024-01-002。。光緒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連順又向清廷奏報委用涂履祥、單熙昭、王文瑞等分管蒙古礦務事。清廷除不同意革員單熙昭任事外,余皆允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奏為涂履祥等員熟悉蒙情請準遴調(diào)蒙古礦務事》(光緒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645-065,縮微號:688-0833。。該公司后雖設立,但因遭清廷部分官員和蒙部王公反對,直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九月后才正式運營。據(jù)當時媒體稱,光緒三十二年(1906)之前,俄人所獲非常有限*《庫倫近狀志》,詳見《通問報—耶穌家庭新聞》1906年第203期,第6頁。,直到三十二年后才有起色,俄方終成最大獲利者。即自光緒三十二年四月開辦之日起,至宣統(tǒng)三年(1911)九月止,庫倫金礦共出金十六萬三千四百七十六兩六錢,清廷分得百分之十五官稅二萬四千五百二十一兩四錢九分,土車兩盟分得三千二百六十九兩五錢二分二厘,俄方得金達十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五兩伍錢七分七厘*吳承洛編:《今世中國實業(yè)通志》上,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第164—166頁。。

        除土車兩盟外,外蒙的科布多也欲籌開礦之舉,科布多前辦事大臣聯(lián)魁就曾電告農(nóng)工商部,土默特等處礦產(chǎn)近有俄人私自勘測,勢將開采,建議籌款自辦,以保利權。光緒三十三年(1907),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在“復陳阿爾泰地方情形及籌擬辦法事折”中,又對阿爾泰開礦一事有所議及,即:“阿山礦苗固早艷稱人口,然地接強鄰,彼族垂涎已久。熟計厲害,茍非創(chuàng)立公司,力能自辦,不入外股,斷不可率議開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奏為遵旨復陳阿爾泰地方情形及籌擬辦法事》(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二十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5-061,縮微號:04-01-01-145-2492。為此宣統(tǒng)二年農(nóng)工商部特電新大臣錫恒,速派礦師前往查勘。如果苗質(zhì)佳旺,將自籌款項,進行開辦*《農(nóng)工商部飭勘科布多礦產(chǎn)》,《大同報(上海)》1910年第14卷第1期,第36頁。。

        (三) 設公司

        晚清時期鑒于蒙古、哈薩克等游牧馬牛羊只之皮毛均被外商劫奪,早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月,伊犁將軍馬亮等向清廷建議,設立伊犁皮毛公司,借此改變受“俄商盤剝受欺”局面。該將軍要求,“官為設局”,招商集股,成立皮毛公司。先擬招商集湊股本銀十萬兩,又從公中茶價所獲余利中提取二萬金,收入股本。期望通過此舉,達到“風氣大開,地方因利而利”之目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伊犁將軍長庚奏為籌辦新疆練兵購械商務工藝等事大概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2-078,縮微號:04-01-01-165-0898。。清廷讓商部“議奏”,商部于該年六月復奏時基本同意了該將軍的提議,并稱:“天山北路,自古為游牧行國……亟宜廣興牧政,為工商之基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商部尚書載振等奏為遵旨會議伊犁將軍馬亮奏招商集股擬設立皮毛公司等因片事》(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初二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6171-007,縮微號:459-2282。。清廷最終采納了該建議,讓馬亮“按照商律辦理”*《清德宗實錄》卷545,光緒三十一年五月甲戌條。。但“尚未舉行”,卸任而去。新任將軍長庚未至伊犁之先,就于該年十一月份咨請署理將軍廣福,飭派額魯特領隊大臣穆特春,總辦公司事務,添派熟悉哈薩克語言和商務的候選縣丞王際昭、熟悉蒙古情形的同知銜蕭速甲,幫同經(jīng)理,先行集股。股本約為三十萬兩,官商各占一半。除洋人外,無論華商、纏商,以及滿漢人等,均可入股,設立公司。公司將查照蒙古、哈薩克日用所需,如茶布以及各貨物,事先購買儲備,當各游牧需要時,按照市價賒給他們。游牧的皮毛可以隨時交納,也可以按照春秋兩季交納,聽其自便。并在各游牧適中之地設立分公司,以便蒙哈交易。皮毛收買后,可委托纏回中常赴莫斯科及波斯、土耳其等處貿(mào)易的殷實商人,前往銷售。亦可就近在伊犁等處,出售與俄商、安集延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伊犁將軍長庚奏為籌辦新疆練兵購械商務工藝等事大概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2-078,縮微號:04-01-01-165-0898。。

        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月,長庚正式接任將軍職務,開始“督飭”公司總辦穆特春等,加速籌辦,但商股籌集不易。一直延至一年后即宣統(tǒng)元年六月,才將商股十五萬兩招足。官股十五萬兩,系借用甘省封存銀四十萬兩之內(nèi)提取。同時擬定簡明章程十二條,作為稍后開辦公司的依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伊犁將軍長庚奏為伊犁創(chuàng)辦皮毛有限公司商股已招足現(xiàn)擬定簡明章程事》(宣統(tǒng)元年六月十三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100-032,縮微號:04-01-01-168-2410。。至宣統(tǒng)元年末,該公司似已開業(yè)*《造革公司》,“紀實·中國部”,《重慶商會公報》1909年第163期,第6—7頁。。初期營業(yè),較為暢旺*《伊犁創(chuàng)設毛革兩公司部》,《廣益叢報》1909年第219期,第6—7頁。。

        受該公司影響,次年伊犁各城均開設有雜貨鋪,多由天津商民開辦*《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志》,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史地方編纂委員會編,2004年,第740頁。。雖屬小本經(jīng)營,但亦屬“興邊利”成果的具體表現(xiàn)。稍后,回商玉山原辦“玉山巴依皮革廠”,也受官辦伊犁造革公司影響,決定擴展業(yè)務*賈恩和、張治邦:《伊犁利群皮革廠史話》,載伊犁州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伊犁文史資料》第8輯,2009年,第292—296頁。。他從俄國請來工程師,修建主廠房,又從德國請來制革師和七十余名技術工人,隨從德方購買的機器設備等,一同來到伊犁*賈恩和、張治邦:《伊犁利群皮革廠史話》,第295—296頁。。伊犁將軍長庚也向清廷奏報了相關事項,即聯(lián)合纏商玉山等回民資金合開公司,議定成本銀二十五萬兩,官股一半,回商一半,不招外股,并讓通曉蒙古語言、熟悉情形的額魯特領隊大臣穆特春充當公司總辦,制成各項皮張后,由熟悉俄國商務的回商玉山等分運中俄各處銷售*《造革公司》,“紀實·中國部”,《重慶商會公報》1909年第163期,第6—7頁。。該公司“擇伊犁寧遠城外,開設工廠”*《武昌起義前后在華日本人見聞集》1909年11月15日第37期,李少軍編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62頁。,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底試車,宣統(tǒng)二年(1910)正式投產(chǎn)?!爱敃r有工人200多人,廠區(qū)占地面積為317229平方米,有鍋駝發(fā)電機一組,大小直流電動機22臺,制革機械12臺?!?賈恩和、張治邦:《伊犁利群皮革廠史話》,第295頁。但后因受俄方在伊犁享有免稅貿(mào)易特權而中方企業(yè)卻必須“交納雙重稅”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影響,該公司日漸瀕臨破產(chǎn)*賈恩和、張治邦:《伊犁利群皮革廠史話》,第296頁。。

        除此之外,新疆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擬設立茶務公司*《設立新疆茶務公司之計劃》,《商務官報》1906年第21期,第38—39頁。,以抵御俄方經(jīng)濟侵略之增強*《度支部奏議復伊犁發(fā)給伊塔茶務公司第一案茶票并陳明滯銷情形折》,《北洋官報》1911年第2712期,第2—4頁。。該公司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式設立,伊犁將軍長庚于該年二月間上奏了“籌設新疆茶務”公司事,先就伊塔集立公司暫行試辦,以濟蒙哈日用以防俄茶倒灌*《清德宗實錄》卷587,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壬戌條,中華書局1987年版。。同時期還設立了塔爾巴哈臺毛皮公司。宣統(tǒng)元年(1909)十二月,科爾沁左翼前旗賓圖王棍楚克蘇隆又向清廷建議,設立蒙古實業(yè)公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錫良奉天巡撫程德全奏為代奏科爾沁左翼前旗棍楚克蘇隆僅就蒙旗情勢緩急辦理請飭下政務處等分條核議事》(宣統(tǒng)元年十二月初十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0-0110-004,縮微號:04-01-30-009-0033。。

        (四) 倡漁鹽

        此際除了設立礦務、商務、皮毛等公司外,其他如漁業(yè),鹽業(yè)也被清廷中央和地方官吏乃至時人,視為“興邊利”的重要嘗試。如光緒三十四年(1908)《農(nóng)工商報》就發(fā)表了《蒙古商業(yè)調(diào)查》一文。文稱:“外蒙古”“每年所獲者,尚獲銀一千五百萬兩,其大宗為鹽、堿、毛、皮四項,鹽與堿乃蒙古之天然產(chǎn)物,不需人力,實為內(nèi)地所無。計全境內(nèi)共有鹽湖四處,堿湖十二處,任人取用,既多且潔,誠一大富源也?!?《蒙古商業(yè)調(diào)查》,《農(nóng)工商報》1908年第26期,第38—39頁。而官界亦積極倡導,早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岑春煊奏《統(tǒng)籌西北全局折》,就將漁業(yè)、鹽業(yè)列入其內(nèi)。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科布多參贊大臣回復阿爾泰興邊利時,也將它們列入其中,并宣稱:“近已查有鹽池兩處,足供食用。額爾齊斯河,產(chǎn)魚甚富,蒙哈不知網(wǎng)捕,所得無多。自應由官設法提倡,俟人民日聚,風氣日開,或定稅則,或立公司,以收利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科布多參贊大臣錫恒奏為遵旨復陳阿爾泰地方情形及籌擬辦法事》(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2-1085-061,縮微號:04-01-01-165-2492。熱河方面也非常重視蒙古鹽池、漁業(yè)的開采,借此開發(fā)本地利源。如光緒三十二年(1906)十月,熱河都統(tǒng)就以“熱河蒙鹽前以商店專利,流弊滋多”為由,奏請改為官收官銷,在赤峰縣屬烏丹城和翁牛特東西二旗修建局廠,先后撥給官本銀五萬兩,進行開辦*《熱河都統(tǒng)廷杰奏熱河督銷官局試辦蒙鹽酌量變通折》,《政治官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第363號,第100—102頁。。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該處又招商經(jīng)營蒙旗漁業(yè)*《熱河創(chuàng)辦魚業(yè)利源》“記事”,《南洋商務報》1908年第54期,第3頁。。察哈爾、阿拉善方面做法與熱河相似,亦將蒙古鹽池、漁業(yè)列為開利源主要內(nèi)容。如宣統(tǒng)元年(1909)三月間,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向清廷上奏,請求在察屬各蒙旗驅(qū)逐游民,創(chuàng)設公司,認包蒙鹽,行銷舊地;并禁止民人入蒙地運鹽,“以保利源”*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11,宣統(tǒng)元年三月壬戌條,遼海書社1934年版。。同年六月,理藩部又代阿拉善和碩親王多羅特色楞上呈開拓西蒙古利源一折,也將鹽務列為重要內(nèi)容,要求設局經(jīng)營*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15,宣統(tǒng)元年六月辛卯條。。

        至宣統(tǒng)二年(1910),財政極度匱乏的清廷,亦開始關注蒙鹽官賣一事。清廷應度支部奏請,決定加強全國鹽務管理,統(tǒng)一事權,特派載澤為督辦鹽政大臣,產(chǎn)鹽各省督撫為會辦鹽務大臣*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26,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乙丑條。。隨后朝廷又設立了督辦鹽政處,并于宣統(tǒng)二年元月份公布了暫行章程三十五條,主旨乃收鹽務行政、財政大權于中央。其中蒙鹽又成為清廷關注的重要對象*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30,宣統(tǒng)二年正月辛酉條。。

        (五) 設商會

        設立商會、振興商業(yè),亦成為此階段蒙古等傳統(tǒng)藩部地區(qū)興利源、振商務的另一重要舉措。早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商部具奏了“觀辦商會、酌擬簡明章程”后,籌辦商會事宜就被推向各藩部地區(qū)。如寧夏西寧府于光緒三十年(1904)三月,就將此等指令轉(zhuǎn)致循化分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為籌辦商會章程事致循化分府王》(光緒三十年三月二十七日),《青海檔案》,檔號:07-3348-1-2。。察哈爾方面也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間緊鑼密鼓地籌設張家口總商會,并企圖通過設立商會去應對“一些殷商大賈率皆不明團體,不知商戰(zhàn),一旦京張鐵路修竣,該處商務必全歸淘汰”的危局*《蒙古》,《東方雜志》1908年第2期。。察哈爾商會的籌設,得到清廷商部大力支持。清廷商部正是鑒于張家口系“販運貨物轉(zhuǎn)輾輸運商賈輻輳,五方雜處”之地,又“與蒙古地界毗連,道通俄國”,且當?shù)亍吧虅涨樾危照榘l(fā)達”,為此要求該處地方官:“當此商戰(zhàn)競勝之際,亟宜聯(lián)絡商情、固結團體,較諸他處設立商會,關系尤為重要。”商部特將“本部商會簡明章程,咨行直督查照,轉(zhuǎn)發(fā)該處地方官,遵照切實勸辦”*《設立張家口商會之先聲》,《商務官報》1906年第16期。。光緒三十二年(1906),該地開始遵照部頒《商會簡章》,就市面原有各行,籌設商會。這些行包括市圈保正行、南門外(指市圈)保正行,以及位于下堡的錢行、當行、茶行、布行、油行、雜貨行、京餜行、染行、堿行、麥行、缸行、麻行、清水行等十三行,定名為張家口商務總會。商會地址初設于市場圈內(nèi)石臺廟,后遷于上堡朝陽洞街*賈少卿:《張家口的商會》,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張家口文史資料》第13輯,1988年,第309—310頁。。光緒三十三年(1907),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又向清廷奏報籌設察哈爾商務總局、組建商會一事。他在上呈清廷的奏折中特別強調(diào)了蒙古地區(qū)開設商務總局、組建商會的重要性:“伏查口內(nèi)商務之盛,全賴蒙旗之互市。而蒙旗之交易,全恃土貨為自生。遠而烏科庫恰,近而自內(nèi)屬游牧,靡不仰給于斯。情勢相連,休戚相依。比年外貨灌輸,土貨困滯,而邊隅開化較晚,雖不乏殷商大賈,率皆坐擁厚資,扭于閉關積習,不明團體,不知商戰(zhàn)。一旦京張路竣,主客相衡,必歸淘汰。商業(yè)一失,而蒙旗之困即隨之關系,誠非淺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奏為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組成商會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0971-041,縮微號:04-01-01-144-1481。。正是擔心“張家口商務漸與外界浸迫,商情渙散,坐失利源”,他期望通過籌設商務總局、組織商會,來達到“內(nèi)合京張,外通庫恰,為開埠設關張本”之目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奏報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籌辦組織商會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132-066,縮微號:532-3394。。為此誠勛等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間,在張家口口內(nèi)蒙古營房租借官屋一所,設立商務總局。該年七月,總局正式開辦,刊發(fā)了官防,遴委江蘇補用道慶錫庚作總辦,遴委江蘇試用道姚肇椿為會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奏報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籌辦組織商會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132-066,縮微號:532-3394。。該局開設后的主要工作是“責令聯(lián)合紳商組織商會,擬章選董。”但時人“始則疑阻,繼則觀望”。誠勛又“親蒞該局,督同員司,邀集眾商,反復勸導”,才取得眾商贊同,組織商會、制訂章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奏為張家口設立商務總局組成商會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0971-041,縮微號:04-01-01-144-1481。。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張家口商會正式成立,公舉同知銜區(qū)茂洪為總理。察哈爾都統(tǒng)誠勛刊發(fā)了鈐記,張家口進行試辦商會。至宣統(tǒng)元年(1909),農(nóng)工商部又應該商會要求,發(fā)給了正式關防*《農(nóng)工商部奏張家口設立商務總會請給關防折》,《福建農(nóng)工商官報》1910年第2期,第7—8頁。。晚清時段內(nèi)張家口商會共進行過四次選舉,各次任職人員如后:第一次,總理區(qū)澤南,協(xié)理任璧臣;第二次,總理岳兆旺,協(xié)理任壁臣;第三次總理岳兆旺,協(xié)理畢大貞;第四次總理郭嘉樹,協(xié)理施元貞*賈少卿:《張家口的商會》,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張家口文史資料》第13輯,1988年,第314頁。。

        又如熱河,也鑒于“地處邊隅,并無通商大埠,各屬商民亦多拘泥成法,罔識變通”的弊端,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試辦商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熱河都統(tǒng)廷杰奏為熱河試辦商務情形事》(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一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9-035,縮微號:04-01-01-166-2031。。熱河商會效果似乎不錯,光緒三十四年(1908)熱河都統(tǒng)廷杰上奏清廷時就稱:熱河商會,“現(xiàn)在試辦已逾一年,市面頗形改觀,商務漸臻發(fā)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熱河都統(tǒng)廷杰奏為熱河試辦商務情形事》(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一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9-035,縮微號:04-01-01-166-2031。。至宣統(tǒng)二年(1910)四月,熱河都統(tǒng)鑒于該處商務總會設立已逾一年,且“遇有商情糾葛,尚能秉公評斷”,且今后遇事再由商務總局承轉(zhuǎn),“似多文牘之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察哈爾都統(tǒng)溥良察哈爾副都統(tǒng)盛桂奏為裁撤張家口商務總局并繳銷關防事》(宣統(tǒng)二年四月初八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1114-041,縮微號:04-01-01-171-1395。,奏請裁撤商務局。藉此可見,熱河商會的設立,在調(diào)節(jié)商界糾紛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再如新疆、伊犁、烏里雅蘇臺等處,至光緒三十三年(1906)后,也擬設立商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伊犁將軍長庚奏為籌辦新疆練兵購械商務工藝等事大概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2-078,縮微號:04-01-01-165-0898。。至宣統(tǒng)二年(1910)正月,烏里雅蘇臺將軍堃岫也向清廷奏報烏城勸立商會情況*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29,宣統(tǒng)二年正月辛丑條;另見《政治官報》宣統(tǒng)二年正月十二日,第829號,第129頁。。

        (六) 建銀行

        籌設銀行也是此際清廷及時人應對傳統(tǒng)藩部危機的重要措施,這一應對,首先肇啟于俄方對蒙古等地區(qū)經(jīng)濟侵滲之增強。光緒二十六年(1900),“俄方華俄道勝銀行在庫倫、烏里雅蘇臺、海拉爾、張家口等地設立支行”*盧明輝:《清代北部邊疆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頁。。俄方又在外蒙等地發(fā)放高利貸、推銷商品。僅光緒二十六年(1900),華俄道勝銀行庫倫分行就以12%的年利息向土謝圖汗部戈勒旗王公貸款5600盧布,又向烏里雅蘇臺及其他蒙古各旗推銷商品,以盧布折算。“蒙古平民未考慮后果,購買俄國商品,以自己的財產(chǎn)作抵……負債一千兩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什·桑達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外蒙古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原載《蒙古經(jīng)濟、歷史、考古學文集》,莫斯科東方出版社1959年版,轉(zhuǎn)引自盧明輝《清代北部邊疆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史》,第336頁。

        以上壓力最終催生了大清銀行庫倫、張家口等蒙邊分行的設立*孫祥賢:《大清銀行行史》,“大清銀行總分行業(yè)務項目分期統(tǒng)計表”,第366頁。。據(jù)現(xiàn)有史料可知,至遲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分行之設立即將達及庫倫*大清銀行總清理處編:《大清銀行始末記》,出版信息不詳,1915年,第50頁。。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張允言又奏請派度支部主事谷如墉為庫倫分行總辦*大清銀行總清理處編:《大清銀行始末記》,1915年,第54頁。。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大清庫倫分行正式成立,地點在庫倫東營西街*大清銀行總清理處編:《大清銀行始末記》,1915年,第33頁。。該行從總行原領資本銀二十萬兩,后浮存資本二十五萬兩*大清銀行總清理處編:《大清銀行始末記》,1915年,第39頁。。隸屬庫倫分行的烏里雅蘇臺分號亦于光緒三十四年五月成立*大清銀行總清理處編:《大清銀行始末記》,1915年,第35頁。。

        (七) 其他嘗試

        除以上措施外,此際還有一些時人提出了其他方面的建議,從事其他方面的嘗試。如伊犁地方,光緒三十三年(1907)伊犁將軍長庚稱,他曾讓吐魯番廳同知錢宗彝辦織布局,從吐魯番等處收購棉花,織成樣布。錢氏被撤職后,伊犁將軍又委托新疆同盛泰和號天津籍職商周恒彬接辦,“尚無虧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伊犁將軍長庚奏為籌辦新疆練兵購械商務工藝等事大概情形事》(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082-078,縮微號:04-01-01-165-0898。。光緒三十四年(1908),科布多辦事大臣在上奏清廷復陳阿爾泰籌擬辦法折時,除擬設立公司開發(fā)此處資源外*《會議政務處奏議復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復陳阿爾泰情形籌擬辦法折》,“內(nèi)務”,《東方雜志》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五年第3期,第158頁。,也擬設立工藝局。清廷認為單設工藝局不夠,還應設立實業(yè)學堂,以謀挽救*《會議政務處奏議復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復陳阿爾泰情形籌擬辦法折》,“內(nèi)務”,《東方雜志》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五年第3期,第159頁。。該大臣稱:“邊民素少見聞”,工藝局與實業(yè)學堂同時舉辦,需人尤夥,勢不得不用按籍強迫之法,恐引起邊民驚慌,是以只先設工藝局*《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奏開辦阿爾泰各項小學堂并添設學務處折》,《政治官報》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初一日第329號,第35頁。。至宣統(tǒng)二年(1910),庫倫辦事大臣三多也因俄人等在西庫倫一帶搭蓋小板房有礙黃教、遭沙畢衙門反對,特奏請清廷將市場移往庫倫辦事大臣衙署印房左右,另辟市場,得清廷允許。同時他因鑒于“蒙人智識未開,毫無經(jīng)商性質(zhì)”,特于“禁煙罰款項下提銀數(shù)百兩,蓋造新式房屋六大間,為商品陳列所,庶蒙漢人等有所觀摩”*《三多庫倫奏稿》,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356—357頁。。

        三、 晚清“興邊利”的利弊

        晚清清廷在蒙古等邊陲地區(qū)“興邊利”等措施,客觀上對發(fā)展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這些地區(qū)的資源,尤其是籌財源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也正是在“興邊利”的推動下,管理各邊陲區(qū)域的地方衙門才能藉此收取到越來越多的經(jīng)費,藉此推動晚清尤其是清末時期藩部地區(qū)的新政改良。例如外蒙開金礦,自光緒三十二年(1906)四月開辦之日起,至宣統(tǒng)三年(1911)九月止,庫倫金礦共出金砂十六萬三千四百七十六兩六錢,清廷分得官稅二萬四千五百二十一兩四錢九分,圖車兩盟分得三千二百六十九兩五錢三分二厘*吳承洛編:《今世中國實業(yè)通志》上,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第164-166頁。。

        正是憑借此等“興邊利”活動,晚清以降蒙古地區(qū)的稅賦也在日益增加。即以外蒙古為例,自同治后征收的稅賦就越來越多。這些賦稅主要有(1)地基銀*《庫倫辦事大臣文盛奏報年收地基銀并恰克圖公用余銀用存數(shù)目事》(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607-010,縮微號:04-01-35-034-0125。,自同治三年起,每年數(shù)量均為七百兩,一直至清末政權垮臺為止,共三十三年,共征收了二萬三千一百兩。(2)鋪捐,光緒二十八年(1902)應清廷要求,庫倫地方正式向旅庫商民征收鋪房各捐*《庫倫辦事大臣豐升阿奏報變通辦理鋪房各捐事》(光緒二十八年四月初八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0,縮微號:04-01-35-032-3483。,每年征收兩次,每次以一萬一千兩計,前后共征收過十八次,總計征收實銀十九萬八千兩。(3)茶雜規(guī)稅,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月開始征收*《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陳恰克圖雜規(guī)除額定津貼余銀再分三股事》(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十五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4-026,縮微號:04-01-35-033-0565。,至三十二年(1906)五月,一年期滿,該處征了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五兩二錢九分六厘。*《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報派員搭解恰克圖茶雜規(guī)銀起程日期事》(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十五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4-023,縮微號:04-01-35-033-0561。以此為基數(shù),至宣統(tǒng)三年(1911)五月,前后六年,該處至少征收過茶雜規(guī)費八萬一千七百五十一兩七錢七分六厘。(4)百貨統(tǒng)捐,自光緒三十年(1904)起,庫倫地區(qū)開始試辦出口統(tǒng)捐*《庫倫辦事大臣德麟奏報試辦統(tǒng)捐各稅章程事》(光緒三十年三月初三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2-009,縮微號:04-01-35-033-0130。,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止*《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報上年征收出口統(tǒng)捐銀兩截清數(shù)目照章解部事》(宣統(tǒng)元年四月十六日),載《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8-016,縮微號:04-01-35-033-1133。(宣統(tǒng)年間史料不全,無法計算),共征收過統(tǒng)捐稅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五十六兩九錢。

        同樣,某些興邊利的活動,也對邊疆地區(qū)舊有的經(jīng)濟、金融狀況,有所改善。如大清銀行庫倫分行的設立,就對緩解以庫倫為代表的外蒙古地區(qū)的金融壓力,帶來了一定幫助,尤其是對外蒙草原上的錢莊、店號重利盤削蒙古的狀況,有所改善。在該行成立之前,諸如大盛魁、天義德、永聚公等店號,貸給蒙古王公貸款每月利息低者2%,高者2.5%,乃至3%*《庫倫辦事大臣延祉、繃楚克車林奏為商民呈控札薩克郡王旗該欠債款兩造情詞各執(zhí)請將原被告并全案卷宗解交理藩院收審事》(光緒三十二年三月初四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420-043,縮微號:551-1866。。大清銀行庫倫分行成立后,年息9%。即使付給貸款時利息被扣除,使真實年利息上升到12%*轉(zhuǎn)引自盧明輝《清代北部邊疆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史》,第329頁。(與此時期俄方貸給蒙古的利息相同),也遠遠低于各錢莊、貨棧、店號等貸給各蒙旗的利息。它對改善蒙旗生存困境,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盡管如此,總體衡量,晚清清廷及時人“興邊利”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治理蒙部的各將軍、都統(tǒng)、大臣等所辦各項實業(yè),多以惡劣結果告終。這一方面固然與晚清外來勢力入侵、蒙部抵制清廷新政有關,亦與管理蒙古的各官員營私舞弊、剝削蒙民密不可分,更與清廷腐敗統(tǒng)治密切相連。

        首先如墾務方面,各旗墾務的推廣,并未真正實現(xiàn)裕國利民目的;相反清廷和不法官員乘機漁利,蒙民卻更為貧困。如東三省郭爾羅斯后旗放墾,放荒地價約二兩一錢每晌*《政治官報》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第226號,第15—16頁。,實則是借查地,讓民人分八等不同價格補交地價,以成永業(yè)。但如何具體保證蒙人地租權,以及地租未查前與查后蒙人利益,均成問題。清查地畝前,民人能從蒙人手中典買或租賃蒙地,前提是付給蒙人地價、典價或租金,轉(zhuǎn)賣、轉(zhuǎn)典、轉(zhuǎn)租行為原則上并不是導致蒙民受損、貧窮或不公的主要因素,但官府將地作價賣給民人,實則是收回了蒙人對蒙地的所有權,改以地租形式或分配少許押荒銀方式進行補償*《政治官報》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第73號,第8—9頁。。而用地租,少許押荒銀能否保障喪去牧地的蒙民生活,卻不是官府官員考慮的重要問題。更有甚者,地被放后,蒙旗并未得到押荒、歲租等好處*《清德宗實錄》卷558,光緒三十二年九月辛亥條。,實際好處卻被主辦此類事務的地方官員分贓。如貽谷督辦西北墾務時,巧立名目,中飽私囊。其任督辦墾務期間共收各類放荒銀達四百萬兩余,有案可據(jù)者僅一百多萬兩,其余二百多萬兩多被墾局人員私分*《政治官報》光緒三十三年四月初三日第183號,第2—4頁。。

        其次如開采庫倫等蒙古地區(qū)礦藏,初衷在于鞏固邊圉、護我利權、改善蒙古生計,但實際上也未達到如此目的。隨著各項礦藏的開采,利潤大頭漸被外商占據(jù),中方所得有限利潤卻又被地方官緊緊控制,蒙旗所得非常有限,各蒙旗不滿情緒日益增強,直接導致地方官與蒙旗之間的沖突發(fā)生*《三多庫倫奏稿》,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年,第268頁。。正是由于庫倫金礦帶來的直接收益中的絕大部分被外商占據(jù)、各蒙古所獲非常有限且又不利于蒙古治安,最終引發(fā)蒙古王公起來反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為懇乞鑒查開辦金礦實于蒙古生計有礙事呈文》(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載《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9645-074,縮微號:688-0881。。

        再如設立皮毛公司,科布多辦事大臣所辦皮革公司,開辦宗旨固以興蒙利、活生計為名,但實際運作卻以侵削蒙哈為手段。蒙古皮毛公司成立后,扎拉豐阿要求蒙哈每二十五只羊交毛一普通,作價(銀)一兩二錢五分,抵宣統(tǒng)元年房頂子錢,又與文豐泰商號勾結,將辦軍服的毛氈發(fā)給各游牧,借此勒取對方羊毛和牲畜,作為公司原料。此等貪贓案件最終暴露,但清廷在處理此案時并未給蒙哈實際補償,相反卻將扎拉豐阿所交毛皮公司三萬兩股票,抵作現(xiàn)銀,交付哈薩克四游牧共用。而各哈薩克所欠毛皮公司羊毛仍要交納,唯一惠顧就是免去了他們的息稅*《科布多辦事大臣忠瑞奏查明扎拉豐阿參款折》,《政治官報》宣統(tǒng)三年二月初二日第1196號,第49—50頁。。伊犁皮毛公司也一樣,設立動機雖也為收回利權、發(fā)展蒙部生計,但從宣統(tǒng)三年(1911)三月間伊犁將軍志銳所上奏折看,經(jīng)營狀況也非常惡劣*趙爾巽編:《宣統(tǒng)政紀》卷51,宣統(tǒng)三年三月丙辰條。。新疆茶務公司也一樣,最終也落入濫稅的舊模式。該公司設立后,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十二月經(jīng)新將軍廣福之手,改為商辦,從中收取稅收,充裕餉源。直到宣統(tǒng)二年(1910)十二月,該公司才請求發(fā)給第一批茶票三百五十張,但卻需向伊犁將軍上交三萬五千兩白銀作為茶課,并規(guī)定今后如增領茶票,每票需按五十兩征收茶稅,充作伊犁軍餉之用*《度支部奏議復伊犁發(fā)給伊塔茶務公司第一案茶票并陳明滯銷情形折》,“奏議錄要”,《北洋官報》1911年第2712期,第2—4頁。。

        最后如蒙古等處銀行的設立,最終也未起到抵制俄商、保護中國商民作用。即自光緒三十三年(1907),大清銀行設在庫倫、烏里雅蘇臺的分行、分號發(fā)行的在外喀爾喀地區(qū)流通的銀元、鈔票,“很快就被作為流通單位的俄幣所排擠”*錫林迪布:《19世紀、20世紀之交的外蒙古》,蘇聯(lián)《東方學研究簡報》1952年第6期,轉(zhuǎn)引自盧明輝《清代北部邊疆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史》,第336頁。。后來大清銀行雖“費九牛二虎之力,推廣銀元”,“但終歸無功”*卓宏謀:《蒙古鑒》卷3,北京東城十二條王駙馬胡同卓宅,1923年。。相反卻傷害到商民人等的切身利益,遭到反對。如光緒三十三年(1907)的《申報》曾有如下報道:戶部派王秉鈞至庫倫開設大清戶部分行,卻禁止庫倫商人再用松江銀,推行鈔票。但松江銀向為蒙古慣用之銀,向來銀色稍低。有內(nèi)地商人爐房德勝號在庫營業(yè),尚存松江銀五百余兩,延祉遂指該銀為偽銀,全部入官,封閉該鋪。當眾華商聯(lián)名具保時,又遭該大臣斥責。為此眾商認為延祉待華商極虐,待俄商極優(yōu)*《庫倫禁用松江銀之風潮》,《申報》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一張第三版“雜記”。。

        結 語

        有清一代,清廷為保護各蒙古,對蒙旗施行特殊保護政策,不僅限制內(nèi)地商民人進入蒙古,又禁止商民人占有蒙古土地,開發(fā)蒙古,甚至還多次對蒙古草原上的商民人進行清查、驅(qū)逐,從而錯失了對邊疆地區(qū)進行有效、有序開發(fā)的至關重要的一百多年。直到維新運動后,此類政策才發(fā)生變化,即為應付日益嚴峻的邊疆危機與財政匱乏,清廷開始將蒙疆等邊疆區(qū)域納入“裕國用”、“紓邊困”等新政內(nèi)容。為此,晚清“興邊利”乃應形勢發(fā)展之需,提出的藩部新政方略,寄之以“固利權”、“裕國用”、“活生計”等諸多期望。清廷先后在開礦產(chǎn)、設公司、興商會、辦銀行等建議下,付諸實踐??陀^上對開通藩部風氣、肇啟藩部地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一定作用。但晚清尤其是清末“興邊利”諸新政又潛伏著許多不利因素,“功利式”新政方式,與其說是為藩部籌生計,不如說是為即將衰亡的清廷搜尋救命草。當清廷統(tǒng)治瀕臨崩潰之際,清廷治藩當務之急,應為懷柔治之,防其分崩離析,而非雷厲風行之改革,驅(qū)其外向。為此,晚清“興邊利”等藩部新政,是在缺乏安全、穩(wěn)固的國家權威背景下實行的一次冒險改革,完全不同于內(nèi)部各行省,必將弊病百出,遭到抵制,最終只能是怨聲載道,甚至導致某些藩部乘機援引外部勢力而獨立。

        不僅如此,晚清“興邊利”的真實訴求,并不是“疏蒙困”,而是為朝廷和地方衙門提供開利源的機會,更為部分腐敗官員貪贓暴斂,提供了絕好機會。這樣的新政不僅導致腐敗盛行,更導致蒙古等藩部貧上加貧,最終不僅得不到他們的支持,更遭致他們的反對。不少蒙旗遂乘辛亥革命之機,宣布脫離清廷統(tǒng)治。有清一代,清廷均未能成功地協(xié)調(diào)好代表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內(nèi)地商民人與代表游牧經(jīng)濟的蒙旗——這兩種不同經(jīng)濟形態(tài)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責任編輯:陳煒祺)

        One Study on the Developing Vassal Econom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Mongolia as the Center

        Liu Yuew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ifferent crisis clustered, the traditional vassal of the Mongolia and Tibet had bear Dual pressure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nal was the natural calamities and man-made misfortunes, Tribal people Life was Increasingly tough, their eye were in debt, life were not easy, dislike of Qing Dynasty; Outside Russia Britain Japan and other colonial powers extended their impregnation to the border area after completely defeat Qing Dynasty, Implemented economic penetration, the tribal people living was more depression. In order to response to those crisis, during the ruling of Guangxu the Qing dynasty was try to deal with those crisis through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company,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bank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improve the vassal livelihood, resist foreign invasion percolation. These measures had played a certain effect to the Mongolia and other area, changed their lives. But all attempts ultimately failed to get rid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All officials engaged in malpractices for selfish ends, further deterioration the vassal tribe living environment. They resisted the reform. Concomitantly, the vassal more hated the 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Gradually deviated from this ruling.

        the Developing Vassal Economy; Mongolia; Late Qing Dynasty; the Qing Government

        2015-11-04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代藩屬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0CZS019)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八批特別資助項目“清代中國邊疆危機及應對研究”(項目編號:2015T80765)的階段性成果。

        K252

        A

        0257-5833(2016)03-0149-13

        柳岳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河南 開封 475001)

        猜你喜歡
        宣統(tǒng)檔號庫倫
        2023中國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庫倫站)正式啟動
        車主之友(2023年2期)2023-05-22 02:53:20
        皇帝的心愿
        領導文萃(2022年21期)2022-11-22 19:37:39
        淺議專業(yè)檔案實體分類及其在檔號編制中的運用
        《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檔號編制的原則與要求( 之三)
        檔案天地(2017年12期)2018-01-17 21:41:50
        A Prototype—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論清末三帝無嗣之真實原因
        卷宗(2014年10期)2014-11-19 19:37:32
        庫倫興源寺建筑及其文化蘊含
        黑龍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03:30:19
        1806年,胎死腹中的中俄外交
        中外書摘(2014年9期)2014-09-18 09:57:34
        淺談條形碼技術在提高檔案實體管理水平中的思路
        晚清廣州府巡檢司的地域分布特征初探——以《宣統(tǒng)三年冬季職官錄》的記載為中心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2020|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av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资源中文在线8| 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亚洲亚洲亚洲亚洲天堂| 手机在线播放av网址|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最新| 99噜噜噜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激情 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性视频| 国产精品又污又爽又色的网站|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 成人激情四射网|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成人无码视频| 亚洲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欧美群妇大交群|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不打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