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婷婷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當鋪地學區(qū)中心校大興隆莊小學
創(chuàng)新思維下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研究
榮婷婷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當鋪地學區(qū)中心校大興隆莊小學
摘要:現如今的社會網絡已經相當普遍,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是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小學教學的課堂中信息技術的身影越來越多見,那么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呢?這是當下學者、老師所研究的問題,是新課改后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事實證明,信息技術的利用在其它教學課堂中有明顯的優(yōu)勢,改變了之前那種死板教條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信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也會取得異曲同工的妙處。
關鍵詞:信息技術;老師;學生;教學;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
現如今的小學生對電腦已經不再感到陌生,反而是越來越感興趣,所以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信息技術帶入小學的課堂中,使之成為輔助老師教學的一把利器。我們都知道美術是一門學起來比較枯燥的學科,而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使小學的美術課堂變得“動”起來,不再那么死板,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在美術的學習中至關重要,是保證美術時刻具有生命力、藝術價值的前提。小學美術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美術教學來促進其智力、審美、思想等方面的提高,使每位學生都能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問題展開探討,并給予一些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
當前小學的美術課堂是學生玩樂的地方,老師上課只是簡單講幾句,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自己“欣賞”課本中的地方,由于課本內容的枯燥學生就會利用這段時間玩樂,老師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部分負責的老師會在課堂中給學生傳授一些關于美術創(chuàng)作的知識,但也只是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美術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判時不能單純的以畫的像不像為標準,這樣容易使學生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不敢用夸張、變形的畫風去創(chuàng)作,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思維,喪失了探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澆滅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這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嚴重限制了美術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貪玩的時候,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強,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他們只會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對美術這門學科的興趣,只要學生對美術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自覺、主動的去學習,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所以信息技術的教學就很好的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信息技術的開展主要是通過把物體、圖像、文字等一些抽象的東西更加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枯燥無味的美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簡單有趣,使學生能始終保持著一顆好學的心,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是一門靈活多變的學科,里面包含許多知識技能,所以老師應該學會不斷的去探索,從而不斷的改進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使其對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新鮮感,這樣學生才會由表及里,徹底的喜歡上這種教學方式,喜歡上美術。
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量少,認知面狹窄,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往往顯得比較吃力,僅有的一點知識面或許也是從日常的生活經驗中積累、模仿中學來的,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生活來輔助學生記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是通過板書的形式來授課的,這樣的教學方式顯得生硬,知識點太過于抽象,學生難以接受并消化,而且又浪費老師的上課時間,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有效化解這一棘手問題。老師可以把重點、難點利用圖像、聲音、色彩或者通過一些視頻、動畫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教學問題展現出來,使課本中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使美術課堂能夠新穎、多變、趣味十足。這樣能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具有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動力。
現在的小學生思想都非?;钴S,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他們那種活躍的思維限制在籠子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給出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以創(chuàng)作的形式表達出來。老師應鼓勵學生去大膽創(chuàng)作,大膽點評別人的作品,并可以在別人作品中發(fā)現不足、學習優(yōu)點,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創(chuàng)作者。老師要在學生的創(chuàng)作動機上進行引導,在確保創(chuàng)作方向正確的前提下保護學生的個性思維。再者,老師作為課堂上權威的象征,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當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著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來展開,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另外老師也可以試著去用一些新穎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與實踐,過程與方法”的運用能力。
將信息技術與之巧妙的融合,既能使教學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時又不失其嚴謹、規(guī)范性,這種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對美術,尤其是小學基礎階段的美術教學有重要的意義,它充分利用學生的缺點,使缺點變?yōu)閮?yōu)點,并將優(yōu)點不斷的完善,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美術這門學科,改變了以前那種厭惡、逃避美術的心理。在為老師減輕教學負擔的同時,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新知識的研究探索能力,徹底突破了現在美術教學中遇到的瓶頸。
美術是我們每個學生必修的科目,而小學美術又是必修中的基礎,對學生今后學習方向、思維能力的開發(fā)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老師作為“引路人”,就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在如今科技發(fā)達的背景下,老師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點,并將其恰當合理的運用到日常的課堂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真正的樂學、好學。
參考文獻:
[1]趙軍.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09(01)
[2]王懷彬.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1(07)
[3]李本元.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再思考[J].科教文匯.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