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魚
冬天無疑是寒冷的,但回憶起冬天里的一些事情時,竟都是溫暖的。
冬天的課間,在太陽照射的墻根底下,小朋友們時常擠暖兒。天氣很冷,但擠暖兒的時候,笑容會在皴裂的紅臉蛋上炸開,寒冷便去無影蹤了。
小時候因為不注意呵護,手指經(jīng)常凍僵,活動不靈便。在一次公開課上,老師喊我上黑板做數(shù)學題,而我的手指因為凍僵竟然沒辦法正常握筆,只好把粉筆卷在拳頭里寫字,當用全手握粉筆的姿勢寫出正確的答案,臺下掌聲響起。那暖,便從心里流到了手指尖。
初中時住宿睡的是通鋪的大炕。因為年少的我們照料爐火的技術(shù)欠缺,我們常常在半夜里被凍醒,于是選擇兩人并在一起相依驅(qū)寒,共享兩張被子的溫度。那冷,便被擋在被子外了。
一個冬天的傍晚,我隨父親賣掉牛車上的粉條回到鎮(zhèn)上。父親用新掙回來的錢買了香噴噴的油煎餃子放在我面前時,父親的表情就定格成冬日里永恒的經(jīng)典。那一刻,瘦削的父親在我眼中變身成了富人。
2005年的冬天,我寫博客正在興頭上。雖說是在網(wǎng)上,大家互不認識,卻以文會友結(jié)成了朋友圈。朋友圈里有老師,有學生,也有校長;有教研員,有大學教授,也有大刊主編。共同的寫作愛好,共通的人生志趣,使大家沉浸于寫作而不覺其累。那時的寫作,有學術(shù)短文,也有生活小品,大多是性情寫作——為了表達各自獨特的生活體驗,共享進步的喜悅。時常也會有人組織同題競寫。記得我曾組織過一次寫作活動,定的寫作話題是《“我的一天”流水大比拼》,即用記流水賬的方式,寫自己一天做了什么。群友們一個個在博客上張貼出博文,大家看得不亦樂乎。寫完不能盡興,還互相跑到別人的網(wǎng)頁去寫點評。對于一個真性情的寫作者來說,流水生活寫出來竟是那樣的生動和豐富。我們的群主是一位教授,有個群友布置給他一個寫作任務(wù),是以風、花、雪、月為題各寫一首詩,結(jié)果教授真的寫了這四首詩出來,此后我們戲稱他為風花雪月教授。這個冬天過得充實而美好,寫作的熱情使人感覺心里總像裝著一盆火,甚至忘卻了冬天里最暖的是戶外的陽光。即便到了現(xiàn)在,圈內(nèi)的朋友聊起來,還有人感嘆那沒有打擾、閉門自暖的美好冬日。
當一個人說冬天是暖的,除了相比于以前氣候升溫等實指,大多和心理有關(guān),更和產(chǎn)生這種感覺的細節(jié)有關(guān)。有了這些細節(jié)的照亮,我們心靈的冬天便會遠離寒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