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鐵橋 周珊珊 馬 婧
考驗與希冀
——2014年傳媒業(yè)回顧
□ 文/葉鐵橋 周珊珊 馬 婧
2014年的傳媒業(yè),放在兩個坐標系中考察會更清晰:一是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fā)展,導致傳播格局顛覆;二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新常態(tài)”,關乎傳媒業(yè)的榮辱。梳理技術脈絡,多少能預判行業(yè)未來;探知時政幽微,則可管窺職業(yè)變革。技術和政治,框架性地決定了中國傳媒業(yè)的發(fā)展大勢。
傳媒業(yè) 回顧 展望
這是一個冰山破碎的時代,這是一個殿堂重筑的時代。這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這是一個孕育生機的時代。
泰戈爾在《吉檀迦利》中寫道:萬物急遽地前奔,它們不停留也不回顧,任何力量都不能挽住它們,它們急遽地前奔。
傳媒業(yè)也是這樣急速不寧。在繁弦急管中,天天都有傳媒業(yè)的新聞,或是退落,或是改變,或是死亡,或是重生??赡軟]有哪一年的傳媒業(yè)比2014年更耀眼、更復雜、更動蕩,從年初到年尾,從《新聞晚報》休刊到“澎湃”面世,從“東莞掃黃”到打虎狂歡,從央視財經頻道到21世紀網……時代的大變局中,作為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晴雨表的中國傳媒業(yè),在震驚與希望中波起復落,喧囂翻騰。
1.微信全速發(fā)展
社會生活中,最大的變化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就像移動互聯網發(fā)展所帶來的微傳播一樣,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件,卻在改變億萬人的生活。2014年6月,中國手機上網比例首次超過PC上網比例,手機網民規(guī)模超過8成。46.6%的用戶每天使用移動終端超過3小時。
如果說2013年是微信公眾號元年,那么2014年必然稱得上微信公眾號的全速發(fā)展之年。微信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第一個最廣泛使用的工具。2014年第二季度末,微信月活躍用戶數達到4.38億。微信官方公開信息顯示,微信上有800萬公眾號,平均每160個中國人就擁有一個。
目前,微信已取代微博,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寵。與微信一起成為這個時代象征的,還有以內容為主要載體的新聞客戶端,以及基于數據化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引擎如“今日頭條”等,這些新型傳播工具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傳媒業(yè)帶來更大挑戰(zhàn)。
2.又有紙媒???。2004年12月28日,《競報》肩負報道奧運使命而生,卻一直沒能在北京的報業(yè)市場掀起什么波瀾,以至于告別時也顯得靜悄悄的。
2014年,宣布休刊的還有《雜文報》《心理月刊》《天天新報》等10多份報刊。毋庸諱言,隨著發(fā)行量和廣告額的雙雙下滑,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報紙關張。報業(yè)的冬天其實早就到來。
移動互聯網是不是壓倒紙媒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一些人眼中,目前關張的都是競爭力不強的紙媒,關張是在淘汰落后產能。但是,颶風過后,紙媒是如同葦草仆伏再起,還是被連根拔起,這在行業(yè)恐慌中難找答案。
3.媒體人又現離職潮
2013年12月31日,《新聞晚報》頭版“致讀者信”如此寫道:親愛的讀者,請允許我們向即將走入2014的你道別。從明天開始,《新聞晚報》將休刊。這張存續(xù)了15年的報紙,從此走進歷史。
2014年4月25日,《競報》也宣布休
傳媒業(yè)大變局中,媒體人在茫然感慨既往的同時,“離開還是留下”成了一些人頭痛的問題。
雖然在門戶網站,但可能沒人不把新浪網總編輯陳彤當媒體人看,作為一家強媒體基因的門戶網站,新浪是PC時代的內容霸主。2014年10月22日,掌舵17年的陳彤,在他一手打造的微博中透露,因個人原因將辭職,為這個活躍度日漸衰落的平臺掀起了一陣波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也老了。
2014年離開傳統(tǒng)媒體的媒體人還有,8月劉建宏也離開央視,結束在央視的18年生涯,出任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調查記者羅昌平在記者節(jié)當天發(fā)文宣布自己創(chuàng)業(yè)就任網絡公司CEO并招兵買馬;《南方周末》副總編輯伍小峰就職大連萬達。
隨著制度約束的加強、傳統(tǒng)媒體話語空間和市場的萎縮,傳媒行業(yè)的集體性焦慮還將繼續(xù)加深并傳遞給更多的從業(yè)者。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媒體人離職潮還將持續(xù)。
4.“澎湃新聞”和“界面”誕生
有死就有生,這一年的新生兒,可能沒有比“澎湃新聞”和“界面”的誕生更受關注的了。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聞”正式上線,CEO邱兵所作的一篇頗具個人色彩的發(fā)刊詞《我心澎湃如昨》在各社交媒體平臺被刷屏。其實,早在2013年11月,他們就開始沉潛奮進醞釀項目了。上海報業(yè)集團攪動傳媒業(yè)的,還有新一代財經商業(yè)新聞網站“界面”。
運行數月,雖然絢爛之極后稍稍回歸平淡,但“澎湃新聞”在時政領域、“界面”在財經領域已經展現出了較強的存在感。只是盈利能力究竟如何,尤其是“澎湃新聞”,如何在時政領域找到商業(yè)模式,仍值得觀察。
兩者背后,更多的傳統(tǒng)媒體在尋求轉型,雖然不那么轟動,但對這些媒體而言,已是多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想等死,但轉型究竟是不是在找死,未為可知。
5.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版權之爭
歲末,張一鳴成了各大論壇的“紅人”,人們都想聽聽于2014年6月初一舉拿下1億美元融資的“今日頭條”掌門人,怎么看待內容的未來發(fā)展圖景。
誰能想得到,這個2012年8月才上線,號稱“無內容客戶端”“新聞搬運工”的新聞聚合類App,竟然在不到兩年時間里拿到了一億美元融資,估值五億美元,截至2014年10月底,“今日頭條”僅在國內主流安卓應用平臺上的下載總量就達到了2.644億次。
□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14”活動揭曉,“失”“馬航”分列年度國際字、國際詞第一。
□ 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揭曉2014年十大流行語,“打虎拍蠅”“頂層設計”“新常態(tài)”等反映當下中國政治經濟生態(tài)的熱詞入選。
□ 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微傳播改變了億萬人的生活。
□ 2014年7月22日,由上海報業(yè)集團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在上海上線。
不知是不是樹大招風,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今日頭條”遭遇“圍毆”:《廣州日報》起訴它是“剽竊者”;《新京報》發(fā)表社論稱它侵權;搜狐起訴它并索賠1100萬元;湖南星辰在線網絡傳播有限公司發(fā)出公開聲明要求它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
但隨后,“今日頭條”與最重要的起訴者《廣州日報》達成和解協議,并表示,在今后的合作中,除了提供導流以及收益分成模式外,會向優(yōu)質內容生產者購買版權。
在這個時代,新媒體需要內容,傳統(tǒng)媒體仍是內容的主要生產者,在原有的產業(yè)鏈里,渠道賺翻了而內容生產者卻收獲寥寥,甚至顆粒無收,這種狀況肯定無法持續(xù),新的游戲規(guī)則需要盡快構建,但兩者之間的戰(zhàn)爭,毫無疑問仍將持續(xù)。
1.打虎英雄
“自去年7月底從美國回來,高同學就帶隊做大老虎的報道,歷時幾乎一整年。多少次,在夜深人靜的黑夜,只聽得他在書房內如平地炸雷般一聲快意大叫,我就知道案件又有了重大突破……6萬字的稿件2014年2月就已成稿,但他們一度認為此稿可能永無天日。還好,皇天不負。”這是財新傳媒編委高昱的夫人的一段微信手記。
周永康案公布后,在眾多媒體中,財新傳媒成為大贏家,其深度開掘、精心準備了大半年的6萬字周案報道,在周永康被宣布由中紀委立案審查后,第一時間放出,流量蜂擁而至,據說差點導致財新網服務器癱瘓。此外,財新數據新聞團隊推出的制作已久的動態(tài)圖表《老虎家族——周永康案關系圖譜》,也獲得廣泛傳播。在這個重大歷史關口前,中國的新聞人沒有缺席。
2.傳媒業(yè)反腐
這一年,好幾位知名媒體人在反腐聲中倒下。2014年6月1日,最高檢通報,央視財經頻道總監(jiān)郭振璽因涉嫌受賄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2014年7月11日下午,央視財經頻道副總監(jiān)李勇、知名主持人芮成鋼和一名制片人被檢方帶走;據不完全調查,央視被帶走調查的員工不下20名。
2014年9月3日,國內財經媒體21世紀網成為新聞主角。警方指控21世紀網高管和少數記者,聯合公關公司收取上市或者擬上市公司的“保護費”,總裁劉冬、副總編周斌因此被抓。很多人沒料到的是,連21世紀傳媒原總裁沈顥也牽涉其中。
這一年,《成都商報》創(chuàng)始人何華章、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原總經理張勤耘、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原臺長李新全、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原黨組書記舒展、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原社長羅會文、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原副社長王一義等也相繼被查。
1.馬航失聯與新聞專業(yè)精神
2014年3月8日,是令億萬人揪心的一天,一架載著239人的波音客機,于子夜時分離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飛往6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卻在茫茫夜色中失聯于南海上空。
馬航客機MH370失聯這一重大事件,也是對新聞媒體的嚴峻考驗,這一事件拷問出國內媒體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
有一個說法在網絡上傳播很廣:當問題來臨,中國媒體忙在哪個層次?——CNN記者找到國際刑警,發(fā)現假護照問題;《華爾街日報》挖掘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引擎線索,后披露飛機曾折返;《紐約時報》認定西拐,很可能從美國政府線人處拿到雷達數據;ABC第一時間發(fā)起眾包搜索;BBC等最后找到衛(wèi)星公司,讓我們知道了飛機和衛(wèi)星的最后聯系時間是8日8點11分?!岸袊拿襟w在祈禱和轉發(fā)”。
對這一重大國際新聞事件的報道,暴露出了中國媒體和記者專業(yè)能力方面的不足等問題。多年來對培養(yǎng)專家型記者的呼吁,在一場大考中仍顯得蒼白。
2.打擊“黃賭毒”拷問傳播倫理
2014年年初,央視記者暗訪東莞色情業(yè),掀起了這一年打擊“黃賭毒”的序幕。
2014年5月16日,明星黃海波涉嫌嫖娼被查;7月2日,明星張耀揚涉嫌吸毒嫖娼被拘留;8月14日,港臺明星柯震東、房祖名涉嫌吸毒和容留他人吸毒被北京朝陽警方拘留;7月14日,郭美美等人因涉嫌賭博罪被拘留;9月10日,導演王全安因涉嫌賣淫嫖娼被警方拘留審查。
打擊黃賭毒無可爭議,引發(fā)爭議的是,對于這種現象是否需要“網絡示眾”,以及是否應設立“網絡示眾”的邊界。從直擊東莞掃黃現場視頻來看,有些細節(jié)性鏡頭,存在過于暴露甚至尺度逾界的問題,這也引發(fā)了以曝光涉黃傳黃的普遍憂慮。
黃海波案中,涉案女子正面照被廣泛傳播,這引發(fā)了社會對傳播倫理的廣泛關注。傳媒業(yè)的粗糲時代,傳播倫理每年都會被審視,形成次生新聞事件。
3.聶樹斌等大案重審或翻案體現媒體作為
2014年的中國法治領域,重大事件中,能跟念斌終審被判無罪、呼格吉勒圖改判無罪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聶樹斌案重審匹敵的,應該不會很多。
以上三案,如果沒有媒體持續(xù)發(fā)聲,緊追不放,可能不是這樣的結果。
新華社記者湯計是呼格吉勒圖案最早的報道者。從2005年11月起,他為呼格案發(fā)了5篇內部報道,一直呼吁再審,一再推動此案進程。多家媒體、多個媒體人則接力在念斌案、聶樹斌案上發(fā)力,對案情細節(jié)刨根究底,不放過任何一絲曙光,終于等來了希望。
這說明,在一個法治尚不健全的時代,挖掘真相,監(jiān)督公權力的運行,為蒙冤受屈者和弱勢群體鼓與呼,仍是當下媒體人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媒體人應謹記,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2014年已過去,新的一年,傳媒業(yè)仍將在劇烈變動中重構,在這個大轉型時代,“星辰將在夜中守望,晨曦仍舊升起,時間像海波的洶涌,激蕩著歡樂與哀傷”,未來會是怎樣,出路會在哪里,混沌中將會孕育出什么,都值得期待。
(作者葉鐵橋為《中國青年報》官微運營室主任、微信公眾號刺猬公社創(chuàng)始人;周珊珊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馬婧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