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華,劉曉穎,蔣紅艷,蘇淇,夏 瀛,胡清偉,鄭曉紅,顧 群,羅玉蓮
(重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400030)
重慶市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狀網(wǎng)絡調查
(重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400030)
通過調查重慶市現(xiàn)有國家級和市級精品課程(包括精品資源共享課),從精品課程建設的數(shù)量、共享性、課程資源情況、教學方法與手段、互動交流等方面分析評價我市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狀,找出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推動重慶市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利用。
重慶市;精品課程;課程資源;網(wǎng)絡調查
精品課程是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專用術語,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yōu)秀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普遍規(guī)律,具有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和輻射推廣作用。簡言之,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
2003年4月《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正式啟動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本科類、高職高專類、網(wǎng)絡教育類、軍事和公安類等不同層次或領域的精品課程。精品課程以網(wǎng)絡為載體,共享優(yōu)質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下開展教學活動。
《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號)、《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指出,要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和普及共享,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服務學習型社會,教育部決定開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工作。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與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普及共享優(yōu)質課程資源為目的,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展示教師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服務學習者自主學習、通過網(wǎng)絡傳播的開放課程。
本研究擬采用內容分析法,瀏覽重慶市現(xiàn)有可利用的精品課程(包括精品資源共享課)網(wǎng)絡教學資源,在網(wǎng)上抽樣調查了75門國家級、市級精品課程,從精品課程建設數(shù)量、共享性、課程資源情況、教學方法與手段、互動交流等方面分析評價精品課程網(wǎng)絡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現(xiàn)狀,找出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1.1 2003—2011年重慶市精品課程建設數(shù)量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課程評選以來,精品課程已建立起各門類、各專業(yè)的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體系。重慶市各高校重視本校精品課程建設,將其作為推動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截至2011年底,重慶市有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國家級精品課程56門,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省級精品課程129門(見表1);高職高專類國家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精品課程25門(見表2)。
表1 2003—2011年重慶市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精品課程建設情況(門)
表2 2003—2011年重慶市高職高專類精品課程建設情況(門)
1.2 2012—2014年重慶市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數(shù)量
2012—2014年重慶市市級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情況見表3。重慶市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共186門,其中高職高專類53門,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133門;重慶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共56門,其中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43門,高職高專類13門。
表3 2012—2014年重慶市市級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情況(門)
從數(shù)量上看,重慶市高職高專類、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精品課程建設比較滯后,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還不夠充分。
通過訪問75門精品課程,有超過40%的課程網(wǎng)頁無法瀏覽,出現(xiàn)的問題有“連接錯誤”“服務器錯誤”“網(wǎng)站正在維護中”“需要賬戶密碼登陸”“無法找到該頁”等。能夠訪問的40門課程中,部分課程網(wǎng)頁跳轉速度慢,其課程訪問量統(tǒng)計見表4。
表4 精品課程訪問量分布統(tǒng)計(截至2014年5月7日)
從表中看出有35%的課程訪問量不超過500次,其次訪問量集中在1 001至5 000次的課程較多。課程平均訪問量為7 220次,市級課程的平均訪問量為5 781次,國家級的平均訪問量為15 382次。和市級精品課程相比,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訪問量明顯增加。雖然平均訪問量不算低,但課程的總體訪問量偏低,訪問量不超過1 000次的占45%。
訪問了重慶市75門精品課程,其中有效訪問了40門課程,包括30門市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查看的課程資源包括課程錄像、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課程標準、教學日歷、課程導學等基本資源,以及圖片、案例、動畫等拓展資源。
3.1 基本資源
3.1.1 課程錄像 課程錄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資源。在能打開的30門市級精品課程中,其中有一門沒有課程錄像,平均錄像個數(shù)為16個。在能打開的1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平均錄像個數(shù)只有9個。個別課程錄像無法播放,有的錄像畫面模糊。課程錄像的上網(wǎng)計劃與網(wǎng)站建設實際不符,如有的課程在計劃里說2007年12月起繼續(xù)完善維護,不斷更新修改網(wǎng)上資源,3年內將本課程全程授課錄像全部上網(wǎng),但目前網(wǎng)站視頻錄像只有4個。
3.1.2 文本文件 電子教案、課程標準、教學日歷等文本文件比較完善。在呈現(xiàn)方式上,多數(shù)課程以在線方式呈現(xiàn)電子教案、課程標準,少數(shù)以下載方式提供,極少數(shù)課程同時提供電子教案的在線演示和下載兩種方式。只有少數(shù)課程有重難點指導、學習指導、課程導學。
3.1.3 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是集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于一體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資料,呈現(xiàn)方式分為在線演示、下載呈現(xiàn)以及同時提供在線和下載3種方式。多數(shù)課程提供在線演示,只有少部分課件能下載使用。課件大多以文字為主,圖片、動畫應用較少,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
3.2 拓展資源
拓展資源的形式有圖片、課外案例、補充資料、網(wǎng)站鏈接、參考資料、課外內容、圖書館、著作名稱等。大部分課程圖片數(shù)量較少,圖片質量不高,模糊不清楚,有的圖片沒有文字說明或文字說明不清楚。原創(chuàng)的動畫數(shù)量較少,制作較粗糙。案例較少,案例庫形式單一,缺乏生動性和直觀性。只有極少數(shù)課程有仿真實訓,但無法在頁面打開或顯示。案例庫案例較少,形式單一,缺乏生動性和直觀性。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手段與方法的使用是否恰當,關系著精品課程的建設質量。
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tǒng)講授法,即以授課者為主導,把內容通過講解告訴學習者,課堂氛圍顯得較為拘謹死板,但課堂中所講授的內容都是授課者經(jīng)過篩選后認為重要的,并且應該讓學習者知道的知識,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充分照顧到學習者,受眾量大,傳播效率高。其他使用較多的教學法還有啟發(fā)引導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團隊學習、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學、項目引導教學、仿真實訓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多樣化,但教學手段顯得比較單一,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沒有充分利用到課堂教學中。
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課程建設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交流平臺,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可以作出及時的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答。
調查的精品課程中,只有34.1%的課程有互動交流模塊?;咏涣鞯哪J接辛粞越獯?、在線交流、學術交流、論壇、語音答疑、在線答疑、論文、習題庫、試題庫、在線測試、考試系統(tǒng)等。習題與試題是針對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而設計的單元測試和練習題。絕大多數(shù)精品課程都有這個模塊。但同時提供參考答案和詳細解析的課程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線測試是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基于現(xiàn)實考試環(huán)境的模擬考試。在課程的教學單元結束后,學習者在線完成相應單元指定水平的隨機測試,測試結束后系統(tǒng)自動進行評分,有利于學生對單元學習情況進行復習總結。在調查的精品課程中,提供在線測試的課程占30.4%,大部分課程尚未具備在線測試功能。
精品課程的在線考試平臺可以記錄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在調查的精品課程中,有20.2%的課程具備在線考試系統(tǒng),為課程教師組織考試、學生參加考試提供了便利的網(wǎng)絡平臺。
6.1 總體落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qū)
截至2013年6月,全國共有高校2 198所,重慶市共有高校70所(本科院校29所,高職高專41所),占全國的3.2%。
2003年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 835門,重慶市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共76門,僅占全國的2.0%。其中有本科及網(wǎng)絡教育類國家級精品課程56門(占73.7%),高職高專類20門(占26.3%)。
在這期間全國共有省級精品課程8 279門,重慶市共有省級精品課程154門,僅占全國的1.9%。其中本科類129門(83.8%),高職高專類25門(16.2%)。
總體來看,重慶市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比較滯后,分布也不均勻,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高專院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上較為薄弱。學科方面,多分布在工學、理學及醫(yī)學三大領域,文學學科所建設的精品課程數(shù)量較少。
目前對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應用還不夠充分,精品課程資源對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提高作用與人們的期望還有較大距離。應增加重慶市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數(shù)量,縮短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6.2 共享性不高
共享性不高是很多精品課程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為網(wǎng)頁無法瀏覽、網(wǎng)站無專人維護,很多高校精品課程知曉率低、點擊率低、利用率低,因而共享性低[1]。
重慶市高校精品課程也面臨一樣的問題。很多課程網(wǎng)站無法打開,或頁面出來后內容無法打開,另外課程訪問量也偏低,很多課程的訪問量只有幾百次。由此可見,有些精品課程在申報成功后缺少后續(xù)管理和更新,也有些課程資源只對本校師生公開,或是教師、學生的利用率偏低,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質資源建設、交流與共享[2]。這違背了國家教育部建設精品課程為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放和共享的初衷。
6.3 課程資源不完善,更新不及時
重慶市高校精品課程類型豐富多樣,涵蓋了文本、圖像、視頻、多媒體課件、參考文獻、網(wǎng)站鏈接、虛擬軟件等多種資源,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學習空間。但存在課程資源不完善、沒有及時更新課程內容等問題。很多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等內容從未更新過,只有少數(shù)課程有全程錄像,很多錄像還無法打開,部分課程錄像的時間顯示是幾年前錄的。有的教學資源課件與教案不一致、不同步,影響了精品課程的教學效果?;訉W習板塊上的網(wǎng)上作業(yè)系統(tǒng),發(fā)布日期很早,表明至少有兩年多沒有進行升級,讓互動學習板塊形同虛設。有的課程網(wǎng)站版面更新停留在當初立項的界面,在幾年前的評論中就有反映視頻無法打開、無法觀看,現(xiàn)在問題仍存在??梢娬n程申報成功后網(wǎng)站后續(xù)的維護和更新并沒有跟上。
另外,課程打開速度慢,視頻錄像播放不流暢,部分需要下載的教學錄像下載等待時間過長,多數(shù)視頻錄像打不開,鏈接無效或需要下載專用播放器;視頻圖像不清楚,尤其視頻里的PPT更加不清楚;部分視頻的播放窗口很小,不能放大播放,影響學習效果。少數(shù)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日歷、課程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及電子教案的章節(jié)名稱不統(tǒng)一。教案過于簡單,不詳細,且格式、字體不統(tǒng)一。
7.1 提高精品課程的共享性
在精品課程建設中,國家、學校、教師都投入了大量心血,其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享。要提高精品課程的共享性[2],除了課程本身需要完善,使其更具吸引力之外,還可以和學生常用的一些主流媒體、社交網(wǎng)站聯(lián)手,讓更多的學習者有興趣打開網(wǎng)站,也讓學習高校精品課程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
7.2 提高精品課程資源的質量
7.2.1 加強網(wǎng)站維護 精品課程建設除了教師參與外,還需要學校信息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時需要信息技術骨干參與課程網(wǎng)站的維護,從而保證精品課程能被快速打開,課程錄像能正常播放,真正為學習者服務。
7.2.2 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及時更新課程標準、教學日歷、課程錄像、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試題庫、習題庫等內容。同時讓互動交流板塊真正實現(xiàn)及時互動,教師及時回復交流中提出的問題。
7.2.3 提高課堂錄像質量 課堂錄像是精品課程資源中非常重要的資源。目前很多精品課程存在錄像效果欠佳,播放不流暢,鏈接無效,需要下載專用播放器,看不清幻燈片內容等問題。建議可以采取Power Creator軟件制作,左側顯示教學錄像和信息,右側同步顯示多媒體課件內容,這樣就可以做到聲音、圖像和課件頁面同步顯示,提高學習質量[3]。
7.2.4 充實擴展庫資源 大多數(shù)課程的基本資源比較容易獲得,但不少學習者對拓展資源中的動畫、案例、圖片等更感興趣,增加這些資源對提高課程的共享性非常重要。
7.2.5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將教師講授轉化為啟發(fā)式教學,運用適當?shù)奶釂柡陀懻摲绞?,讓網(wǎng)絡學習者也能有一個思考的時間,消化和鞏固之前的知識。同時增加課程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讓學習者能通過這些課程補充課堂上無法學到的、但生活中更實用的知識。
7.2.6 增加移動學習方式 移動學習是借助于移動技術和移動設備,使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它的基礎是移動技術和移動設備,本質卻是一種學習方式[4]。如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一些課程依托微信平臺,提供給學員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讓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對于已有的移動學習平臺,多注重移動學習資源的提供以及課程在線作業(yè)的服務[5]。
[1]王重潤,李恩,趙冬暖.精品課程資源共享應用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高教論壇,2010,2(2):20-23.
[2]陳以海.精品課程網(wǎng)絡資源共享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7):58-60.
[3]馬曉川,黃肇增.Power Creator課件實時錄制系統(tǒng)[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60-63.
[4]傅健,楊雪.國內移動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十年瞰覽[J].中國電化教育,2009(7):36-41.
[5]吳春華,蔡成蓮.網(wǎng)絡教育學習者對移動學習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1):33-36.
G526.5
A
1671-1246(2015)13-0108-03
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課題“重慶市高校精品課程網(wǎng)絡教學資源建設現(xiàn)狀與共享研究”(2012-GX-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