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俊文
《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讓學生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按照新課程的標準,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這是擺在語文老師眼前的一個大課題。然而,面對教學改革的滔滔之勢,我們鄉(xiāng)村教師卻望洋興嘆,舉步維艱。
看看目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我們并不感到樂觀。上級教育系統及任課教師沒有引起對閱讀教學改革的足夠重視,《新課標》要求下的閱讀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實際上只流于口頭上、形式上。閱讀教學困于傳統,走入誤區(qū),忽視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大量農村初中生沒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知識面狹窄。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心得,無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缺乏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造成這種閱讀教學的不良現狀固然有其特殊的條件限制,但更重要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出現了誤區(qū)。這些誤區(qū)促使我們對新課程閱讀教學深入反思,并積極思考對策。
誤區(qū)一:重學生,輕教師。
筆者對本校的語文教師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得知:多數教師自我評價愛讀書、在讀書,但閱讀頻度高的卻首推“教參”!每天業(yè)余閱讀時間為0.5小時的教師占三分之一以上,多數語文教師讀課外書極少,其現狀不容樂觀。如果一個教師停止學習,就不能正確地理解并運用閱讀,不能分辨課文的優(yōu)劣,不能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又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從課外閱讀的世界中獲取更多的精神養(yǎng)分和語言養(yǎng)分,那如何能保證對學生的正確指導?
對策: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素質。
學生要讀書,教師更應該讀書。面對新課程,教師的當務之急是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總數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那么,在新課程目標的召喚下,廣大教師就得率先垂范,腳踏實地營造讀書的氛圍,自己讀出水平,且別具見解,才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的閱讀。
誤區(qū)二:重默讀,輕朗誦。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片面的把“閱讀”理解為“看書”,而忽略了閱讀的另外一種形式——朗誦,這是一大誤區(qū)。雖然課程表也安排有早晚讀,可好多老師都是去象征性的逛逛、站站,然后一走了之,并沒有對朗讀引起足夠重視。其實朗誦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強調不僅要讀,還要多讀,熟讀,精思,融會貫通。誦讀是閱讀的基礎,卻幾乎讓人給遺忘了。
對策:注重誦讀教學,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朗誦有助于深入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密切讀和寫的聯系,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好方式。閱讀課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初中課本中有許多聲情并茂的文章,這類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含義往往蘊藏在字里行間。如果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訓練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產生強烈的語感,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誤區(qū)三:重教讀,輕自讀。
《新課標》明確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闭Z文課里學生讀書的時間只有幾分鐘,大部分時間被教師的煩瑣分析和頻繁提問所占有。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讀,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被剝奪了,學生不需要獨立思考,也容不得獨立思考。走進這一誤區(qū)在相當程度上是由應試教育造成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生的自讀能力不是靠教師“講” 或“聽”出來的,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悟”后“練”出來的。
對策:開展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教師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性自讀,探究性閱讀是一種為了探究或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的有步驟的閱讀行為。它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教材中很多課文在題材、立意、語言、技巧等方面存在著聯系點。若能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則必能在使學生對課文理解趨向深入的同時,促進其比較思維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
誤區(qū)四:重課內,輕課外。
蘇霍姆林斯基也批評過這種現象:“有些教師相信,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只有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范圍壓縮到最低限度,這種意見是完全錯誤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叭绻麑W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wěn)定的興趣。”由此可見,單憑通過教材的學習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新頒布的課程標準規(guī)定:7~9年級的學生,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并以附錄的形式在“名著推薦與閱讀”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這樣豐富了學生課外閱讀生活,既開闊了眼界,又充實了知識。
對策:進行科學引導,保證課外閱讀“質”“量”雙收。
如何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安排課外閱讀呢?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分辨是非能力差,常因其選擇讀物和閱讀方法的錯誤,造成不良后果。而農村與外界交流的渠道越來越多,針對此況,農村初中課外閱讀教學尤其要認清形勢,加強閱讀指導。
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優(yōu)良讀物,這些讀物要求具有現實的內容,直觀的敘述,優(yōu)美的語文言,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適合科學體系以及適合農村學生理解水平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等。其次要求保證時間和數量,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閱讀量不少于3000字。同時養(yǎng)成閱讀時動筆的習慣,有可能的話,還可以通過“以讀促寫”、同學間組織交流等方式來充實豐富自己的閱讀活動。
總之,新課標的實施,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為語文的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作為農村初中的我們更應乘著這股課程改革的東風,認真領會新課標的實質內容及其要求,注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理解,鉆研閱讀教學的新方法,共同努力,走出誤區(qū),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村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努力開創(chuàng)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