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聽到一個令人心痛的消息:朋友的孩子,剛上高一就得了腸癌,上了手術臺,發(fā)現腫瘤已經長滿了腸道,無法手術。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就這樣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據了解,這孩子平時是標準的食肉族,幾乎一點蔬菜的邊都不沾,醫(yī)生說,這是他患腸癌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近年來,本來屬于老年病的高血壓、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疾病在兒童中屢屢被發(fā)現,而據統(tǒng)計,目前十四歲以下兒童中,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小胖墩,而肥胖,正是上述這些所謂“老年病”滋生的土壤。為數不少的家長認為,孩子正長身體,多吃點肉、多喝點甜飲料也完全能消化吸收,沒什么大不了的??删褪沁@種想法,造成了孩子的營養(yǎng)失衡,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更可怕的是,這種不健康的飲食偏好將伴隨孩子的一生,疾病的危險也一直與孩子如影隨形。本刊特約專家何裕民教授就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病例:有個十來歲的小女孩,隨家人一起移居到國外,由于父母沒時間照顧她,孩子幾乎頓頓都吃以油炸食品為主的洋快餐,結果一段時間之后得了惡性淋巴瘤。不單這個病例,好多兒童淋巴瘤患者都有嗜吃洋快餐的習慣,可見,不良的飲食習慣會給孩子的健康造成多么大的摧殘!
有句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其實健康也是如此。不要以為老年病是身體老化的必然結果,疾病的種子其實早在幼年時就已經埋下了。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發(fā)病通常在40歲以后,不過,病根卻在兒童期。美國研究人員為此作了大量病理觀察,發(fā)現不少7歲以下兒童的動脈血管壁上,已出現因過量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沉積而形成的黃色條紋與斑塊,這些動脈斑塊雖無癥狀,卻成為以后罹患冠心病的基礎。為此健康專家們建議:兩歲以上兒童即應限制脂肪攝入量,少吃奶油、冰淇淋、蛋黃、肥肉及動物內臟,多吃一點糙米、豆類、水果和蔬菜。
由此可見,養(yǎng)生也必須要趁早,越早,越能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中醫(yī)把人體的體質類型分為九種,這其中只有一種是健康的,就是平和質。然而人的體質也是會變化的,一個很健康的平和質人,如果總是貪涼,吹冷風,喝冰凍啤酒,可能一段時間后就會變成陽虛體質,總是怕冷、怕風、易感冒、鬧肚子,這時有人可能就會哀嘆:老了,身體不中用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身體不中用了,而是你當初錯誤使用了!所以,養(yǎng)生這件事,做得越早越好,否則只能落得個“少壯不保養(yǎng),老大徒傷悲”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