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之比較研究

        2015-11-05 14:32:05潘曉侃
        關鍵詞:比較

        潘曉侃

        摘 要: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在《文心雕龍·情采》篇中以一組對立的概念出現(xiàn),關于為情而造文歷來受到研究者們的肯定與重視,但為文而造情一直遭到尖銳的批判,只有個別學者加以研究與肯定。關于兩者的比較研究目前尚未開展,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有助于探索文學本位,正確對待儒家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為情造文;為文造情;比較;文學本位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5)06011205

        引言

        《文心雕龍》是我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其中《情采》篇不僅是《文心雕龍》“剖情析采”部分的綱領性篇章,而且其在全書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肚椴伞菲刑岢隽溯^多的理論精華,如“情經辭緯”、“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等文學理論,其中關于“情”與“文”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也代表了整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對于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在同一篇論文中以對立的角度出現(xiàn),劉勰對“為情而造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而“為文而造情”卻遭到了劉勰的尖銳批判,本文從此著眼,對“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進行比較研究,并試圖探尋文學本位,為今天的文學創(chuàng)作做出借鑒。

        “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是如何被劉勰提出的?不妨先看看《情采》篇:“昔詩人什篇, 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蓋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故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而后之作者,采濫忽真,遠棄風雅,近師辭賦,故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盵1]關于兩者的比較,本文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功利與非功利文學的博弈——“情”與“文”內涵不同

        這兩種創(chuàng)作思想情與文,并非只是次序上的先后,其實它們的內涵是各不相同的[2]。 首先,對“為情而造文”中的“情”與“文”的內涵進行分析。劉勰認為: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詩人什篇指的就是詩經中的篇章,在劉勰看來,《詩經》創(chuàng)作就是“為情而造文”,緊接著解釋了原因:“蓋風雅之興,而吟詠情性,志思蓄憤,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备鶕浣忉?,“為情而造文”中的“情”的內涵是要有抒情性,即自己真情實感的抒發(fā),而“志思蓄憤”中的“志”即“詩言志”的志。在《文心雕龍》中“情”與“志”常常通用,如《附會》篇中:“夫才量學文,宜正體制,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1]這種情感作者要有自己的憂思怨憤之情,即司馬遷所言:“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4];最重要的是,在此種情感下造文要有一個政治目的——以諷其上,即要有諷諫的作用。在此,有必要論述一下《詩經》是怎樣的一部著作,并通過《詩經》中的具體作品來分析“為情而造文”中“情”與“文”的內涵。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的主要內容反映了周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據統(tǒng)計,在《詩經》中共出現(xiàn)了85個“憂”字[5], 與“憂”字相關的字句,如“憂心”、“憂愁”、“我心傷悲”等,分布在《國風》、《大雅》、《小雅》等幾十首詩中, 這也體現(xiàn)了《詩經》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表達,抒發(fā)了一種憂思怨憤之情。如《鄭風·揚之水》就表達了因為常年戰(zhàn)亂,士兵不能與自己妻子相見的怨憤之情。

        關于《詩經》的政治教化作用則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個人情感要有一個節(jié)度,即詩經的“溫柔敦厚”,《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思無邪。要求“發(fā)乎情,止乎禮”;二是諷諫的作用。當時周朝有了“采詩”的傳統(tǒng),專門有采詩官去民間采詩,并加以編輯呈送天子,也就是《漢書·藝文志》中所言:“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比纭段猴L·伐檀》就是諷諫王室貴族不生產勞動也能坐享榮華富貴,同時也表達了一種怨憤不滿之情。《毛詩序》中的“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與“詩者,志之所之也……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盵6]都體現(xiàn)了《詩經》具有的政治教化作用。其實,在劉勰看來,為情而造文的不僅有《詩經》,像《離騷》、《史記》都是如此?!侗骝}》篇多處提及了《離騷》與《詩經》的比較,例如“《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1]再有“故其陳堯舜之耿介,稱湯武之祗敬,典誥之體也;譏桀紂之猖披,傷羿澆之顛隕,規(guī)諷之旨也;虬龍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每一顧而掩涕,嘆君門之九重,忠怨之辭也:觀茲四事,同于《風》《雅》者也。”[1]

        那么再來分析“為文而造情”中“情”與“文”的內涵,關于“為文而造情”劉勰同樣也作出了解釋: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顯然,為文造情的“情”就不是“志思蓄憤”之情,而是該情之外的其它情感內容。筆者認為至少包含以下三種情感:

        第一,歡娛游戲之情。南朝的宮體詩較多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歡娛游戲之情。徐摛和庚肩吾是宮體詩的開創(chuàng)者,其主要內容是描寫婦女們的容貌、服飾、體態(tài)、風韻以及床笫之事。自蕭綱入主東宮之后,宮體詩才真正得“宮體詩”名。蕭綱也是宮體詩創(chuàng)作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所寫的艷情詩約占其詩歌總和的三分之一,這些詩大抵情調輕薄、風格艷麗以至妖艷。如蕭綱的《詠內人晝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鉤落綺帳,插捩舉琵琶。夢笑開嬌靨,眠鬢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夫婿恒相伴,莫誤是倡家。”就是一首典型的歡娛之情的文字游戲之作。

        第二,悠閑灑脫之情。由于魏晉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體主要由帝王、士族人員構成,他們經濟條件富足,使得其悠閑灑脫,經常聚會宴樂,相互酬詩和唱,吟風弄月。在建安時期就已經有很多諸如《柳賦》、《橘賦》和《公宴詩》等反映貴族悠閑生活的文人詩集,到了齊梁時期,關于應酬、應和和奉酬的文人詩集非常之多,包括王融、沈約等就寫過《奉和竟陵王郡縣名》同名詩。不僅如此,這一時期,詠物詩數(shù)量也大大增加,如寒梅、冷松、臺燭、菊花、風月等都成為了文人創(chuàng)作的對象,此類創(chuàng)作彰顯了士族文人生活的悠閑之情。endprint

        第三,沽名釣譽之情。其實,關于沽名釣譽之情,劉勰在《情采》篇中明確提到過:“故有志深軒冕,而泛詠皋壤,心纏機務,而虛述人外?!迸嗽涝谄洹堕e居賦》中寫到:“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 給人一副與世無爭的灑脫隱居之感。實際上,潘岳卻是一個阿諛奉承、熱衷名利的人。元代詩人元好問在《論詩絕句》(第六首) 中寫道:“心畫心聲總失真, 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 爭信安仁拜路塵?!?再有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潘岳傳》中說:“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望塵而拜,既仕宦不達,乃作《閑居賦》?!盵9]都是對潘岳“與世無爭”的一種反駁。

        要深入地理解“為情而造文”與“為文而造情”的區(qū)別,不僅要從“情”上加以區(qū)分,還要從“文”上加以理解。從上述分析中可看出,“為情而造文”的“文”有一個重要的政治目的——以諷其上,而“為文而造情”的“文”就沒有如此的要求了,它所形成的“文”是一種相對獨立于“情”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技巧的文學審美形式,此種文更加追求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和寄托,不再要求文學具有功利性,因此更具有純文學性。魏晉南北朝時期為文的審美形式,特別講究文學語言技巧,講究對偶,尤以“辭采華美”著稱。如張華、陸機等人,在語言的對稱美、辭采美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加以開掘。正如《明詩》篇說的:“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盵1]總之,“為文而造情”的文在表現(xiàn)形式上被劉勰稱之為淫麗泛濫,文以滅質;相反,在劉勰看來,“為情而造文”的表現(xiàn)形式則是文質彬彬,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即文因情生,辭以情發(fā)。

        二、振臂高呼與文學自覺的對抗 ——產生原因不同

        從上述論述“為情而造文”的內涵不難看出,此種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在先秦時代就已經萌芽并發(fā)展成熟,《詩經》即為代表作,只是在《文心雕龍》之前對此未有專門的文學批評理論總結而已。而“為情而造文”在南北朝時代被劉勰重新提出來,絕非偶然,是明顯具有針對性的。因為自晉宋以來,文風就以綺靡、艷麗著稱,文人過分注重形式和對文字上進行雕琢,辭人作賦也無真情實感,刻意追求辭藻華麗。據《隋書·李謬傳》載:“江左齊梁, 其弊彌甚……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 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犢,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月之狀?!盵11]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多次提及此現(xiàn)象,如《序志》篇:“而去圣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秀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盵1] ;《情采》篇:“而后之作者,采濫忽真,遠棄風雅,近師辭賦,故體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1]因此,面對這樣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氣,劉勰認為很有必要提出“為情而造文”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才能達到“矯訛翻淺,還宗經誥”的效果。另外,劉勰充分肯定“為情而造文”,和其本人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影響是密不可分的,他雖受到道家、儒家、佛教等多種思想的影響與熏染,但其基本的思想體系卻為儒家,強調文學勸善懲惡的社會功用?!段男牡颀垺房傉撉叭骸对馈贰ⅰ墩魇ァ泛汀蹲诮洝贩謩e從人文源于儒家之道、向儒家圣人學習和效法儒家經典三個方面,強調文學的社會政治功用。劉勰肯定詩文“詩持人情性”、“順美匡惡”的教育作用,他所說的“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也是對孔子觀點的繼承和發(fā)展,認為詩歌是用來扶持人情性的。在《序志》篇中,劉勰提到他自己“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 [1]可以看出,劉勰也將孔子視為自己人生的理想標桿。因此,無論是《征圣》還是《宗經》,劉勰在《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的根本問題上的立場是站在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上的。因為“為情而造文”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典型的儒家傳統(tǒng)觀念,具有功利性即以諷其上的政治教化目的,所以劉勰提出并充分肯定“為情而造文”就不足為怪了。

        然而關于“為文而造情”創(chuàng)作思想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至少包括了以下兩種原因:

        首先,時代背景即文人自覺的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頻繁,戰(zhàn)亂不斷,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不復存在,統(tǒng)治者的精力少有能顧及文化思想領域,政治對文學的干涉減少,從而也動搖了儒家至尊的思想地位,文人不再以傳統(tǒng)的詩言志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他們的個人意識開始覺醒,將文學視為抒發(fā)個人自我情感的工具,文學藝術也在此開始走向自覺。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就提出文章為“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可以說是文學自覺的開始;陸機《文賦》中也提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15],即詩歌因抒發(fā)自我的情感而文采繁麗;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中有一句名言: “立身之道與文章異, 立身先須謹重,為文且須放蕩?!?實則是說文章不要拘于禮義和風教。正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越來越追求文章自身的形式美和文學本身的消遣娛樂功能。

        其次,文人主體的改變。漢末紛爭動亂后,出現(xiàn)了魏晉到劉宋短暫的安定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社會相對安定,經濟恢復與發(fā)展,促進了文學的發(fā)展。這一時期帝王、高門世族文人成為文壇的主流,他們品藻人物的重要標準就是文學才能方面,“善屬文”、“辭藻遒艷”成為史書中的常用評價。帝王、高門世族因為在經濟上擁有特權,加上世代相傳的文化積累,這就構成了文學上的壟斷。同時也帶來了兩方面影響:一是他們生活富足,因此喜歡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不再以文學的政化為目的,而以文學娛悅為主,因此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大都表現(xiàn)的是人生豐富多樣的情感;二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形成壟斷,所以整個社會都流行“為文而造情”的創(chuàng)作風氣。最為典型就是梁代蕭氏皇族,如梁武帝蕭衍,本身愛好文學,繼位后以他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沈約、江淹等名士均在其列,他們在交游、宴樂、聚會時就相互唱和,比文學才情,因此很難有“志思蓄憤”之情的作品出現(xiàn)。

        三、矯訛翻淺,還宗經誥到發(fā)現(xiàn)文學審美新大陸——影響不同

        劉勰提出“為情而造文”,不是對文采的否定。實際上,劉勰對文采是有嚴格要求的,即要求文章必須有文采。《情采》篇曰:“虎豹無文,則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資丹漆:質待文也。”[1]《序志》篇曰:“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盵1]同時,正如前文論述中提到的,劉勰深受儒家傳統(tǒng)詩言志思想的熏染與影響,骨子里有一股雅正的東西,即詩歌的教化作用,他將詩歌的教化作用擴展至文章,就是文章要具有社會功能和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這也就與他提出的“為情而造文”的創(chuàng)作觀點不謀而合了。即他認為一篇佳作要“銜華而佩實”、“文質相稱”。其實,劉勰對“為文而造情”的批判,其目的是想引導其時的文學思潮,矯正其時代的為文而造情的弊端,使其還歸雅正。正如序志所說:“而去圣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18] 無疑,針對當時文壇上出現(xiàn)的描寫繁冗、詞句艷麗、字詞詭異、刻意雕琢等諸多問題,劉勰能夠提出“為情而造文”的創(chuàng)作思想,應該值得充分肯定,這也體現(xiàn)了劉勰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理論批評家的遠見卓識。endprint

        雖然劉勰“為情而造文”的觀念首次提出是在《情采》篇中,但是他對“為文造情”的批判卻貫穿于全書。如《詮賦》曰:“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1]《定勢》曰:“自近代辭人,率好詭巧,原其為體,訛勢所變,厭黷舊式,故穿鑿取新?!?[1]《通變》曰:“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漢篇,師范宋集,雖古今備閱,然近附而遠疏矣。”[1]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他的“為情而造文”的創(chuàng)作觀念在當時并沒有成功,因為《文心雕龍》問世之后,并未產生實際的影響。這也說明,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chuàng)作已經與政教關系越來越遠,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也沒有為其提供改變創(chuàng)作觀念的條件。

        “為文而造情”的創(chuàng)作思想雖然受到了劉勰的尖銳批判,但實際上“為文而造情”創(chuàng)作思想的出現(xiàn),從長遠角度來看,不僅是歷史的必然而且對文學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為文而造情”有意追求文字上的對稱美和語言上的音韻美,不僅豐富了文學語言寶庫,而且有力地拓展了文學語言的美學表現(xiàn)力。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家們都注重辭藻的華美,以顯其才。因此,在為文形式上追求對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則努力探索文學審美的特性,研究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重視文學的藝術技巧。正如劉勰所說:“宋初文詠……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文心雕龍》中探討的聲律、對偶、比興、夸張等問題,都是南朝普遍流行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技巧;再如永明體詩歌對聲律和對偶的嚴格要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四聲,并將它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而成為一種人為規(guī)定的聲韻,詩歌可以根據字詞聲調組合的變化,使聲調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排列起來,以達到鏗鏘、和諧、富有音樂美的效果,樹立了新的美學風范,積累的豐富藝術經驗為后來律詩的成熟及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其次,拓寬了文學功能。劉勰肯定的為情造文,其情是一種“志思蓄憤”之情,而造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化諷諫,“為情造文”的這種情感與豐富的個體性情感相差甚遠,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悲等多種情感,如果僅僅通過為情造文的創(chuàng)作觀念是無法滿足的,隨著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的出現(xiàn),文學開始擺脫了經學史學的束縛,成為獨立的學科。文人們認識到文學的功能可以是抒發(fā)個體情感或者用以消遣娛樂,正如前文所提的歡娛游戲之情、飄逸悠閑之情和沽名釣譽之情,等等。如此就拓寬了文學的功能,也為文人在真實生活之外,通過此種文學創(chuàng)作找到了一種發(fā)泄和平衡內心的渠道。而且創(chuàng)作文學情感也不一定需要來自于作者自己的真實情感。正如美國著名學者蘇珊所說的那樣:“藝術作品的情感, 是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情感而創(chuàng)造符號形式時所想象的情感,而不是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真實感受的或無意流露出來的情感?!盵22]

        最后,擴大了文學題材的范圍,文學表現(xiàn)的內容更加豐富。魏晉南北朝之前的文學還未完全獨立,文學依賴于經學,文學因未完全獨立,所以其表現(xiàn)的內容范圍比較狹窄,反過來也正因為其表現(xiàn)的題材范圍不夠廣泛而使得文學未能完全獨立。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劉勰批判的為文造情之作的增多,文學題材的范圍就變得十分廣泛了。文學題材范圍包括了山水田園、交游贈別、游仙談玄、宮廷閨緯、男歡女愛、從軍出塞、民生戰(zhàn)亂、詠史詠懷等。在此時出現(xiàn)的上述題材都在后世盛行開來,因此對南朝以后的文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以山水詩為代表的謝靈運認為,創(chuàng)作就是一種陶冶性靈、寄托情懷的需要,一種審美的需要;再如以田園詩為代表的陶淵明,他的作品不僅包含了自然田園風光,而且也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山水田園題材不僅對唐代山水詩歌產生了直接影響,而且也是后來一個長盛不衰的題材。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為情而造文”還是“為文而造情”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其本身來說并無對錯之分,只是作者對文學本質認識和政治立場不同而已,在對兩種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兩者的出現(xiàn)都有其歷史必然性和深遠影響,為情而造文典型地代表了儒家傳統(tǒng)思想,但也有其歷史局限性,因為文學不僅僅應該表達自己生活經驗之情,也可以具有虛構性,而且文學也可以是完全非功利性的,就是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供人賞析,當然站在今人的角度去苛求古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并不科學。因此“為文而造情”的創(chuàng)作思想也并非理應遭到批判,它也有其深遠影響和歷史意義。對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我們要保留批判精神,從而加以選擇性繼承,一方面文學創(chuàng)作應當鼓勵從真情實感出發(fā),另一方面也應當尊重文學創(chuàng)作的虛構性和寄托文人的個人情懷。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2]孫蓉蓉.劉勰與文心雕龍考論[M].北京:中華書局 ,2007:198.

        [3]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華書局,1959:3300.

        [4]向熹.詩經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586.

        [5]鄭玄,孔穎達.毛詩正義(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1.

        [6][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05.

        [7][唐]魏征.隋書·李謬傳[M].北京:中華書局,1999:1544.

        [8][西晉]陸機.文賦集釋[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538.

        [9][美] 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2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riting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s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Order to Write

        PAN Xiaok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Writing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s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order to

        write in “wenxindiaolong”, feeling mining article comes in a set of opposite concepts, and feeling and wen has been affirm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attention, but for text and mood has been sharp criticism, Have recently, some scholars to research and sure, abou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therefor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comparative study, to explore the literariness, ji treat correctly the Confucian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Writing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sexpressing emotions; in Order to write;compa rative; literary standard

        編輯:魯彥琪endprint

        猜你喜歡
        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32:19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7:19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47:37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 91人妻无码成人精品一区91| 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自拍在线视频| 内射欧美老妇wbb|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小说|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娱乐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无码亚| 白白色发布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成熟妇女毛茸茸性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区二区三区蜜桃臀| 国产精品第一二三区久久蜜芽 | 国产成人av三级三级三级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九九| 国产熟妇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在线视频h|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日韩av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又黄又刺激的网站久久| 无遮挡又黄又刺激又爽的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成人2007|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