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濤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運城市北趙引黃灌區(qū)二期工程位于臨猗、聞喜、鹽湖、萬榮四縣(區(qū))境內(nèi),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上四縣(區(qū))的峨嵋臺地旱地問題。北趙引黃二期工程在原北趙引黃灌區(qū)的基礎上,灌區(qū)范圍向北東、向北延伸,從北趙引黃工程的中干渠、北干渠及南干渠分別取水。
北趙二期工程建設主要包括渠道、倒虹、渡槽、泵站、隧洞公路、調(diào)蓄池等各種建筑物。
經(jīng)過多次現(xiàn)場查勘、定線,干渠線路由于受地形、地質(zhì)條件的限制,輸水線路方案比選余地不大,但是過一些特定地段,設計方案可以進行優(yōu)化,選出合適方案。
輸水線路過楊李溝段地形復雜,高差較大,設計有一定難度,本文對該段線路進行方案比選。
楊李溝溝底地面高程約為584.3m,溝頂高程進水側約為629.7m,出水側630.5m,高差約45m。
根據(jù)探井資料,場地各層土物理性能及工程性能如下:
該場地為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濕陷等級為Ⅳ級(很嚴重),濕陷深度為15.3~16.0m。溝底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濕陷等級為Ⅰ級(輕微)。兩側建議采用強夯法或樁基礎對地基土進行處理。
根據(jù)實際地形地質(zhì)條件,提出以下3個方案,考慮方案的可比性,在線路上選擇一段相同長度進行方案比較。
方案一:渡槽
樁號2+088.66~2+411.68段由U型渠道,進口漸變段,渡槽、出口漸變段、U型渠道等組成。
U型渠道進水段長為103.9m,設計縱坡為1/2000;干渠橫斷面采用弧形底梯形渠,弧形底半徑為1.4m,內(nèi)邊坡系數(shù)m=1.25,襯砌采用現(xiàn)澆C20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抗凍等級F100,抗?jié)B等級W6,襯砌厚度8cm。渠道末尾與渡槽進口漸變段連接。
渡槽進口漸變段采用C25混凝土結構,采用扭曲面與上、下游渠道相接,接縫處設置止水加強防滲,進口段長4m。
槽身段進口槽底高程為629.70m,出口高程為629.63m,槽身段長99m,設計縱坡為1/1500。采用C30預制鋼筋混凝土U形薄壁結構,槽身跨度分為15m和21m兩種,槽身壁厚18cm,底部加厚至30cm,圓弧半徑1.4m,口寬2.8m,深1.9m;槽身每1.5m 設一拉梁,拉梁尺寸( 寬×高)0.35m×0.20m,拉桿中部鋪設走道板,板寬1.2m,厚8cm,走道板兩側設鋼欄桿。渡槽槽身及拉梁、走道板均采用預制C30鋼筋混凝土結構。
渡槽出口漸變段結構形式與進口漸變段相同,出口段長6m。
U型渠道出水段長110.1m,結構形式與進口段相同,與線路其余渠道段相接。
渡槽支撐結構采用支墩及排架形式,采用C25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渡槽進出口段支撐低于2m的采用支墩,排架P1高度17.1m,采用雙排架;排架 P2、P3、P4高度分別為34.5m,45.5m,27m,采用A型雙排架。
雙排架及A型雙排架柱斷面尺寸為(順槽向長×橫槽向寬)60cm×80cm,柱間沿高程每4m設置一橫梁,斷面尺寸(寬×高)40cm×60cm。雙排架及A型雙排架基礎采用擴大鋼筋混凝土基礎,雙排架尺寸為(順槽向長×橫槽向寬)6.0m×7.2m,A型雙排架尺寸為(順槽向長×橫槽向寬)8.0m×12.0m,厚度均為0.8m,基礎底部設C15素混凝土墊層,厚10cm。
因地基為濕陷性黃土,承載力不滿足要求,必須對地基進行處理;排架基礎處理采用3∶7灰土擠密樁,正三角形布置,樁間距1.0m。
方案一縱斷面圖見圖1。
方案二:架空式倒虹
圖1 方案1縱斷面圖
起始樁號為2+088.66,末尾樁號為2+411.68。架空式倒虹由進口漸變段、進水池、架空式鋼管段、出水池、出口漸變段等建筑物組成。
進出口漸變段長均為8m,水深與上(下)游渠道相同,采用扭曲面與上下游渠道連接。
進水池長15.2m,出水池長10.2m。進、出水池設陡坡段和水平段,陡坡坡度為1∶2,池寬2.6m;均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結構。
架空式鋼管段由進口埋管段、進口土洞明管段、架空式明管段、出口土洞明管段、出口埋管段等組成。
總之,教師應當用一顆智慧的心去糾正課堂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恰到好處的利用好課堂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挖掘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潛力,才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
進、出口埋管段為進、出水池與土洞段的銜接部分,長度均為7.5m。為了檢修土洞段,在進、出口埋管段設檢修室。
檢修室平面尺寸5.5m×6.2m,下部高4.8m,采用C25鋼筋混凝土結構,側墻厚0.5m,底板厚0.6m,內(nèi)部地面設爬梯通向檢修室底部,由此進入土洞段;檢修室上部采用磚混結構。
進口土洞段總長113.5m,出口土洞段總長118.6m,土洞段總長約232.1m,坡度為1∶3。隧洞斷面尺寸B×H=4.3m×4.5m,采用C25鋼筋混凝土,壁厚0.35m,土洞內(nèi)穿DN1800鋼管,管下設C20混凝土管座置于混凝土地板上,包角135°,管道轉彎處設鎮(zhèn)墩。
架空式鋼管與土洞段鋼管通過兩段明鋼管連接,此處明鋼管總長長34.6m。架空式鋼管下部設支墩,支墩作用在混凝土底板上,底板厚0.1m,板下設0.3m×0.4m橫梁,橫梁支承在縱梁上,縱梁尺寸0.4m×0.9m,縱梁設置在排架上,排架采用雙排架,排架高8m,排架立柱尺寸0.4m×0.6m,排架基礎采用C25鋼筋混凝土,厚1.0m,地基采用采用灰土墊層消除濕陷性,灰土墊層厚0.8m。
方案二縱斷面圖見圖2。
方案三:緩坡式倒虹
圖2 方案2縱斷面圖
樁號2+088.66~2+411.68段由U型渠道,進水池、緩坡式倒虹、出水池、U型渠道等組成。
U型渠道進、出段總長160.0m,結構與其他方案中渠道相同。
樁號2+186.54~2+316.22段為緩坡式倒虹,該段長129.7m,采用DN1800PCCP管道。倒虹進口段管中心線高差為48.2m,出口段高差為49.0m。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進出口段縱向坡度均采用1∶1,在保證管道穩(wěn)定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開挖量。
PCCP管道基礎采用C25混凝土管座,其中弧座包角為135°;管座底寬為2m,管座最薄處為250mm,管座每隔20m設施工縫。管座每隔5m設一道管箍固定管道,倒虹管道中部及轉彎處均設混凝土鎮(zhèn)墩。
方案三縱斷面圖見圖3。
三個方案中U型渠道是明渠,基本沒有水頭損失。渡槽和倒虹的水力計算參照《灌溉與排水渠系建筑物設計規(guī)范》附錄B、附錄C進行。計算公式和各參數(shù)見規(guī)范規(guī)定。
方案一:渡槽段長99m,渡槽段主要為沿程水頭損失,渡槽段水頭損失Z主要包括進口水面降落Z1、槽身段水頭損失Z2、出口段水面回升Z3三部分。計算結果見表1。
方案二和方案三水力計算:
倒虹的水頭損失主要包括管道的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局部水頭損失主要包括管道轉折,攔污柵、管道進口、通氣管等的損失,主要數(shù)據(jù)計算結果見表2。
圖3 方案3縱斷圖
表1 水頭損失計算
表2 水頭損失計算
通過上述工程布置,計算出三種方案工程量和永久占地。
方案一工程量主要包括土方開挖、土方回填、漿砌石護坡、灰土擠密樁、C30預制鋼筋混凝土槽身、現(xiàn)澆C25混凝土排架及基礎、C15混凝土基礎、鋼筋制安等。
方案二工程量主要包括渠道工程量、進出水池工程量、倒虹鋼管、檢修室工程量、鎮(zhèn)墩工程量、排架工程量、護坡及護底工程量等。
方案三工程量主要包括渠道工程量、進出水池工程量、倒虹PCCP管道、管床工程量、鎮(zhèn)墩工程量、護坡及護底工程量等。
方案一渠道、渡槽、排架等永久占地約0.42hm2;方案二渠道、水池、檢修室、洞口開挖、排架永久占地約0.17hm2;方案三渠道、水池、倒虹開挖永久占地約0.62hm2。
根據(jù)各方案工程量及占地,計算出各方案概算表見表3。
表3 各方案投資
三種方案在技術上均是可行的,各有優(yōu)缺點,對其分析如下:
方案一水頭損失最小,造價在三個方案中居中;但是溝底排架高達45m,兩側排架高度也較高,施工時須高空作業(yè),排架和渡槽槽身支模比較困難,施工難度很大。
方案二采用了洞內(nèi)穿管方案,建筑物較多,土洞,檢修室造價很高;洞內(nèi)管道坡度為1∶3,造成了管道較長,水頭損失在3個方案里最大;方案中排架、檢修室、洞穿管都是常見工程,便于施工。
方案三水頭損失居中,工程造價比較低;倒虹縱向布置接近臨界坡度,管道相對高差較大,施工難度較大。開挖后工程占地較多,征地時可能遇到困難。
經(jīng)過綜合比較,結合業(yè)主的工作要求和實際工作經(jīng)驗,本次設計推薦方案三:緩坡式倒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