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喜
生物課上,王老師正在講課,學生小A在下面不停地說話。王老師忍無可忍,責備小A:“你說話影不影響別的同學聽課?”小A答:“不影響,誰說我影響他了,請站起來回答?!币闷渌瑢W哄堂大笑……
數(shù)學課上,學生張偉(化名)在呼呼大睡,韓老師走到他身邊,輕輕地推了他一下,張偉開口就罵,并質(zhì)問老師為什么打他。韓老師說:“我什么時候打你了?”張偉跑出教室,回到家里,叫來父親,和韓老師大吵大鬧了一場……
學校舉行升旗儀式,學生紛紛離開教室,走向校園。此時,政教主任塵埃(化名)看到八年級一名男生提了一把鐵鍬,從教室竄出,不知要向誰行兇。塵埃迅速把其鐵鍬奪下,詢問后得知,該生要去打他的物理老師,原因是他的物理老師昨晚批評了他。
……
在當今校園,諸如此類的事情可以說屢見不鮮。是什么原因?qū)е碌哪??一言以蔽之,是學校和老師缺乏一套可以操作的對那些嚴重違紀學生進行懲戒的管理制度?,F(xiàn)行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以及各級管理人員都要教師不要怎么做,但沒告訴他們當學生嚴重違紀了,應如何管理他們。
我們知道,說教不是萬能的,賞識教育、愛的教育等也不是什么靈丹妙藥。生活本身是不完美的,這就決定了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如果脫離生活這一實際單方面地去約束學校和教師的行為,這不符合教育的實際和教育規(guī)律。它不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更有害于家庭和社會。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傳寶認為:“獎勵和懲罰都是教師的專業(yè)權(quán)力。如果非要強制教師放棄這種權(quán)力,我認為最終受害的是學生和社會?!?/p>
據(jù)有關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數(shù)量一是呈上升趨勢,二是呈低齡化的趨勢。他們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七十年代提前了2~3歲,有的孩子7、8歲就開始了犯罪生涯,14歲以下的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增多,其中以14~16歲少年犯罪更為突出。據(jù)對上海青少年犯罪情況統(tǒng)計,14~16歲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是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14歲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1%。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社會的、家庭的原因,學校教育的失誤也是重要因素。
所以,筆者認為,學校教育離不開懲戒,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管理學生應輔助以懲戒。
何為懲戒?相對于正面教育而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使問題學生“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據(jù)調(diào)查得知,學生容易接受的懲戒手段有以下幾種:寫“語言訓誡”“思想分析”“違紀說明書”“站著聽課”等;“剝奪某種特權(quán)”“沒收”“留校察看”“警告”“記過”等處分也是行之有效的懲戒手段;對于那些嚴重違紀的學生,更需要“戒尺”“跑步”這些“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特殊懲戒措施;對于那些違法犯罪的學生,學校完全有權(quán)利給予“留校察看”“責令其轉(zhuǎn)學”“勸退”“開除”等處分。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養(yǎng)學生抵制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適當?shù)膽土P,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quán)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愿政府部門盡快出臺一部關于如何管理學生的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制度,歸還教育者懲戒違紀學生的權(quán)利,確保學校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南嵩縣田湖鎮(zhèn)第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