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接二連三發(fā)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作出的第二次重要批示強調:“各生產單位要強化安全生產第一意識,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fā)生?!?/p>
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強化安全生產第一意識就是底線思維的生動體現(xiàn)。凡事安全是底線,是“1”,其他是“0”??梢哉f,“第一意識”也是對國家安全各項工作乃至開展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黨委、人大和“一府兩院”等也要將其視為對自身工作基本要求。
有些地方安全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出了問題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了事故才重視,哪里出問題哪里才得到重視,出了人命才警覺,出了教訓才強調法制;事后問責,但逝者已矣,且官員問責及之后“復出”公信力有待提升;“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好了傷疤忘了疼”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工作耗時費力,但不耀眼不閃光,只要任期內不出事,多干點有利于政績考核的漂亮事,或高升或調任,則謝天謝地、萬事大吉;對安全問題缺乏系統(tǒng)性、關聯(lián)性和預見性分析對策;有些地方人大對安全事件“失語”等。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意識未“扎根”,法治思維有待強化,安全工作動力、監(jiān)督和壓力機制不健全。
因此,必須切實貫徹“第一意識”,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作好安全工作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黨委、人大、“一府兩院”安全具體職責,將安全工作切實納入法治化軌道。
安全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諸多領域,是相輔相成的系統(tǒng)整體,其中任何一個方面不安全因素都有可能傳導轉化,任何一個方面隱患的消除都有利于整個系統(tǒng)安全。要以系統(tǒng)的觀點化解不安全因素、解決安全問題。
對人大而言,要將安全問題審查作為開展立法監(jiān)督等依法履職全部工作必經程序,落實加強公共安全立法、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將推動安全工作作為長期不變的重點。要將當前及一定時期有關熱點問題轉化為工作項目,如,著重圍繞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推動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等方面體制機制改革,還要善于以點面結合方式推動做好整個系統(tǒng)安全工作。
在立法工作中,不僅要將事關安全的立法項目及早提上議程,還可將安全問題設置為地方性法規(guī)立項必要條件,并注重在立法日常工作中對所有法規(guī)草案涉及的權力與責任、權利與義務、權力與權利的關系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進行風險評估,加大協(xié)調、調整和平衡的力度,確保公平正義,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權力失范和社會矛盾的產生。此外,要督促政府部門加強相關立法。
在監(jiān)督工作中,要督促建立完善安全防范預警、常態(tài)化檢查、全程問責機制,以對安全隱患及時問責,推動細化明確問責及被問責官員復出程序、標準,必要時可將相關制度上升為地方性法規(guī)。在預算監(jiān)督工作中,要注意從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預防安全事件教育、培訓及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投入等角度提出審議意見。細化明確人大圍繞安全問題開展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程序。
要消除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如,要防止重大事項被“不小心”遺漏,或決定權行使走了過場,為此要進一步明確重大事項范圍界定,細化人大決定權行使的程序,把好安全底線。比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是重要“航線”,從時空兩個角度來說都事關重大,需充分深入調研審議。此外,要加大對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特別是其中風險評估的監(jiān)督。
需注意的是,用人“安全”是安全工作重要因素。改進貫徹黨管干部原則的具體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多時間精力把好依法選舉任免關口;豐富選舉任命后監(jiān)督手段,避免用工作監(jiān)督代替人事監(jiān)督;推動完善干部安全工作考核機制。
腐敗往往是不安全的重要源頭。“天災人禍”,只有防了“人禍”才能真正、更好防“天災”、減“天災”,人大在法治反腐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對安全事件就是釜底抽薪。
公民有序參與是防止和處理安全事件的天羅地網。要圍繞如何擴大公民有序有效參與廣泛聽取公民意見,擴大并推動“一府兩院”提升相關工作透明度,擴大第三方特別是專業(yè)機構參與,鼓勵公民依法建議、舉報和控告,探索安全工作公益訴訟。
安不忘危,治不忘亂,要以實際行動讓“第一意識”和法治真正成為安全工作“防火墻”。 (山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