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四川峨眉二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更加突出,教學多媒體系統(tǒng)也得到了較大推廣。它給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帶來很大的沖擊,有利也有弊。什么是多媒體教學呢?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它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比如,實物展臺、音頻視頻、PPT等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多媒體教學給高中化學教育帶來了什么呢?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它不但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媒體有利于化學實驗教學的展開。它是豐富學生實驗知識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實驗作用的有效途徑。
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做演示實驗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實驗時,幾乎只有前排同學能看到實驗現(xiàn)象。如果我們用實物展臺,在上面做實驗,再投影出來,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例如,鈉的性質實驗,鈉的保存、切割、“浮、游、熔、響、紅”,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展示在全體學生眼前,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特別是有些實驗在高中階段在安全和技術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無法完成的實驗,通過視頻播放,可以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理論學習也是獲取化學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教材改革,在突出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在選修三、四中表現(xiàn)得很突出。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分子的空間構型、晶體結構的教學處理時,做模型來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分子的正四面體、三角錐,晶體的密堆積和非密堆積、體心或面心結構等。如再結合視頻,從多層面展示立體結構,學生的直觀感受轉到抽象思維會更容易,更能接受。多媒體的使用在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和電化學教學中可以使宏觀的化學問題微觀化,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
社會實踐活動的區(qū)域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教材中,有些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如水污染、廢舊電池的處理、白色污染的調查等;但有些社會實踐就不能都進入社會和工廠去實現(xiàn),比如不可能到制陶廠去感受傳統(tǒng)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制作。如果我們利用視頻,就可以代替參觀,同樣能達到相應的效果。還有,往往社會實踐活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全面認識問題,如污染問題、能源困境、資源浪費等,如果通過多媒體,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社會所面臨的危機。
多媒體課件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集于一身,可以化繁為簡,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xiàn)相對多的知識量,增大了課堂容量。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既要板書又要講解,一節(jié)課下來給學生傳授不了太多的信息,而多媒體節(jié)約了板書的時間,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就多了。同時,學生上課的難度也增大了不少,體力和腦力負擔加重。多媒體的信息大容量、省時、省力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多媒體教學對傳統(tǒng)教育的沖擊是巨大的,在實際運用中,出現(xiàn)了很多弊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濫放實驗視頻,無論什么實驗都通過多媒體了解,學生體會不到實驗的樂趣,不能親眼觀察現(xiàn)象,不能親身感受變化,當然也培養(yǎng)不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嚴謹習慣?;瘜W兼有文理知識的特征,教師在上課時過多把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全部通過PPT講解,沒有任何層次性和互動性,沒有突出重點,致使學生分不清主次,不知怎樣做筆記,到下課時大腦一片空白。課件過于追求美感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課件應該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切合實際。
多媒體教學是把雙刃劍,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利與弊,與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讓現(xiàn)代科學技術更好地為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