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武
【摘要】目的 進一步對鹽酸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同時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并對這兩組患者分別行以普羅帕酮、鹽酸胺碘酮治療。之后,再用心電圖檢查患者的療效,并進行比較。結(jié)果 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室早數(shù)、短陣室速陣次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叫對照組好,治療總有效例數(shù)47例,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例數(shù)38例,總有效率為76%,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颊叩倪^程中,鹽酸胺碘酮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切實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鹽酸胺碘酮;冠心??;室性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當前,隨著我國老年化的不斷加深,冠心病患者也不斷增多,并逐漸趨于年輕化,對患者的正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變得狹窄和供血不足而導致出現(xiàn)心肌功能障礙或者發(fā)生器質(zhì)性病變,當患者病情加重時,會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而室性心律失常便是患者病情加重的表現(xiàn)[1]。在臨床上,對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一般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收效甚微?;谶@一情況,本次研究特選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患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作為治療這些患者的治療依據(jù)。現(xiàn)在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00例,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100例患者中有男58例,女42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7.98±1.27)歲,患者在入院時,伴有胸悶、氣促等癥狀,經(jīng)檢查,有心房纖顫合并室性期前收縮28例,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42例,有短陣室性心動過速30例,患者心率在60次/min以上,其中合并高血壓30例,糖尿病15例。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患者在其入院后做常規(guī)檢查,包括尿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檢查等,對照組患者采用普羅帕酮進行治療,患者口服150 mg普羅帕酮片,3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鹽酸胺碘酮進行治療,第1周患者口服200 mg鹽酸胺碘酮,3次/d,第2周共用藥兩次,第3周開始,每周口服1次,兩組患者共連續(xù)治療兩個月。其余均按冠心病常規(guī)處理兩組相同。
1.3 療效判斷標準
經(jīng)治療后,用心電圖對患者進行檢查,對比各指標變化情況,同時對患者的療效進行判定,將患者的療效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顯效:患者病情改善較為明顯,各生命體征均轉(zhuǎn)為正常;有效:心電圖有一定改善,臨床生命體征好轉(zhuǎn);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病情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兩組患者的各項參數(shù)和數(shù)據(jù)做分類和匯總,并對匯總數(shù)據(jù)做分析和處理,分別計算出兩組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其中計數(shù)資料使用例數(shù)(n),百分數(shù)(%)方式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率對比則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心電圖指標變化情況
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室早數(shù)、短陣室速陣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叫對照組好,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心電圖指標變化情況(x±s)
項目 n 室早數(shù)(個/24 h) 短陣室速陣次(陣/24 h)
對照組 50 3835±702 9.78±1.51
觀察組 50 2709±438 2.48±1.25
t - 9.62 26.33
P - <0.05 <0.05
2.2 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治愈例數(shù)為47例,總有效率為94.00%(47/50),而對照組的治愈例數(shù)為38例,總有效率為76.00%(38/50),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給觀察組遠遠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n(%)]
組別 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對照組 50 20(40) 18(36) 12(24) 76.00
觀察組 50 35(70) 12(24) 3(6) 94.00
t - 10.69
P - <0.05
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 論
動脈粥樣硬化長期發(fā)展將形成器官性病變,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就是心律失常,臨床上,患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癥的患者,通常會表現(xiàn)出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組織萎縮或纖維化以及心肌發(fā)生營養(yǎng)障礙等,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于患者來說,即使治療至關重要[2]。鹽酸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及抗心絞痛等作用,藥物在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減緩心肌組織中的動作電位傳導,使心肌的折返激動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3]。此外,鹽酸胺碘酮還能有效可增高血漿中奎尼丁、氟卡奈、苯妥英等的濃度,降低竇房結(jié)自律性,擴張動脈血管,降低血管壓力。臨床上,常將該藥物作為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最佳藥物選擇。在本次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患者在服用鹽酸胺碘酮后,經(jīng)心電圖檢查,患者的各指標變化情況叫對照組明顯,觀察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可見兩組患者于療效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從本次的研究結(jié)果來看,在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過程中,鹽酸胺碘酮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切實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 春.探討鹽酸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03):81-82.
[2] 杜志峰.鹽酸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7):62-63.
[3] 何美平.鹽酸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06(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