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瑜,吳素清,劉 燕,陳小麗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400711)
加強細節(jié)護理在術前訪視改進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劉曉瑜,吳素清,劉 燕,陳小麗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400711)
目的探討術前訪視改進中加強細節(ji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7~12月該院術前訪視患者500例作為觀察組,2014年1~6月該院術前訪視患者5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訪視人員均攜帶該院自制的術前麻醉訪視單和手術訪視單前往病房,為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和宣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細節(ji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和術后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患者術后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改進術前訪視,加強細節(jié)護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術前憂慮和恐懼,保證了手術和麻醉的順利實施,加快了患者康復,提高了患者的手術滿意度。
護理工作;病人滿意度;手術室
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醫(yī)院管理評價指南》明確要求各級醫(yī)療機構對圍術期護理患者進行規(guī)范的術前訪視和術后支持服務與程序[1],而細節(jié)護理是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環(huán)境中認識、分析、補充、完善護理細節(jié)步驟的過程[2]。因此,為了確保術前訪視的效果和質量,避免在訪視中出現(xiàn)漏項和重復,促進護患雙方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增加手術和麻醉的順利實施及術后患者的康復,本院自開展持續(xù)改進以來,將加強細節(jié)護理應用于術前訪視中,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12月本院術前訪視患者50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68例,女232例,年齡21~78歲,平均(42.00±14.37)歲。2014年1~6月術前訪視患者5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73例,女227例,年齡19~76歲,平均(43.00±13.6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訪視方法 兩組訪視人員均攜帶本院自制的術前麻醉訪視單和手術訪視單前往病房,為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和宣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細節(jié)護理,其措施如下:(1)將術前1 d巡回護士、麻醉醫(yī)生分別訪視患者改為巡回護士、洗手護士、麻醉醫(yī)生一同前往,查閱病歷并與責任醫(yī)生溝通;(2)共同制訂訪視方案,訪視患者時,由麻醉醫(yī)生為患者介紹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項,由巡回護士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術前宣教,洗手護士做訪視記錄;(3)在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術前宣教的過程中,訪視人員可握住患者的手,通過眼神、表情、適當?shù)膿崦褪謩莸倪\用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減輕患者緊張情緒[3]。在訪視過程中,訪視人員應始終保持微笑,多使用鼓勵和安撫性語言,多提及手術成功案例[4]。(4)訪視結束后,訪視人員查找訪視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訪視的方式。
1.2.2 評價指標
1.2.2.1 焦慮抑郁情緒評價[5]根據(jù)Zung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在患者訪視前和入手術室后進行評分。焦慮自評量表各條目自評量表得分累積之和×1.25為焦慮自評量表粗分,標準分大于或等于50分則認為患者有焦慮情緒;抑郁自評量表各條目自評量表得分累積之和×1.25為抑郁自評量表粗分,標準分大于或等于53分則認為患者有抑郁情緒。
1.2.2.2 滿意度調查 根據(jù)本院自制的《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其調查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大于或等于90%為非常滿意,60%~<90%為滿意,<60%為不滿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 訪視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手術室后,觀察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抑郁自評量表得分訪視前 入手術室后40.65±4.17 45.16±3.42 4.920 <0.05 n觀察組對照組500 500 t P --50.14±3.89 50.47±3.76 0.064 >0.05焦慮自評量表得分訪視前 入手術室后41.68±4.95 48.17±4.39 6.670 <0.05 51.49±4.32 51.67±4.16 0.137 >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6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比較[n(%)]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使患者產(chǎn)生明顯的、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出現(xiàn)緊張、恐懼等心理,引起生命體征及情緒的變化,影響麻醉和手術的正常進行[6]。而麻醉和手術的成功是手術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術前訪視改進后加強細節(jié)護理,讓巡回護士、洗手護士、麻醉醫(yī)生在術前1 d共同前往病房,查閱病歷,與責任醫(yī)生溝通,結合患者年齡、職業(yè)、文化背景、心理素質及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進行綜合評估,并共同制訂訪視方案,根據(jù)患者和家屬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護理和術前宣教,使患者和家屬能輕松愉快地做好應對麻醉和手術的準備,不僅避免因分次訪視影響患者治療和休息,還促進了手術團隊成員的交流與協(xié)作,加強手術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與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從而激發(fā)訪視人員學習的熱情,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訪視和手術過程中,有利于患者麻醉和手術的順利實施。
手術前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是焦慮和抑郁,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患者對手術、麻醉缺乏了解,懷疑手術效果,害怕手術疼痛等原因造成的。這種焦慮和抑郁會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作用于下丘腦,引起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變化,干擾麻醉,影響手術效果與預后[7]。因此,在術前訪視的改進中,加強細節(jié)護理讓訪視人員在訪視過程中應保持微笑,詢問患者一般情況時,做到態(tài)度溫和,語言得體;在患者出現(xiàn)恐慌、不安的時候,握住患者的手,給予輕輕的撫摸,讓患者釋放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同時,幫助患者找出不安和恐懼的原因,為患者解答各種疑問,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在交談過程中,訪視人員多使用鼓勵和安撫性語言,多提及手術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8]。
由此可見,加強細節(jié)護理并應用于術前訪視的改進中,能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心,患者及家屬只有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和安全,才能減輕焦慮和抑郁,保證手術和麻醉的順利實施,加快術后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手術滿意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管理評價指南(2008年版)[J].中國護理管理,2008,8(7):6-11.
[2]李雪芬,樂惠飛,職君,等.注重細節(jié)護理,彰顯優(yōu)質服務[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1):452-453.
[3]周鳳偉.細節(jié)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2):237-238.
[4]王凌云,陳英.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A):57-58.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8-320.
[6]王玲,王偉智.術前訪視在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A):53-54.
[7]許斌,侯琳,安玲,等.手術室醫(yī)護合作實施“正性暗示語言”對患者術前恐懼及術中心率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8):5-8.
[8]謝倩,楊敏,陳俐,等.我國醫(yī)院手術室術前訪視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809-81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44
:B
:1009-5519(2015)14-2199-02
2015-04-07)
劉曉瑜(1978-),女,重慶北碚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E-mail:1787701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