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韻簫
我是一個不愛熱鬧的人,對于過年也是一樣的態(tài)度?;蛟S因為漸漸沖淡的年味,使我對年的概念變得很是條條框框。爆竹、煙火、美食、春晚以及包著硬幣和酥糖的餃子。今年春節(jié),我比尋常日子還要安靜。除夕前,我沒有和父母回鄉(xiāng)下奶奶家,而是自己一人留在家中,在灑滿陽光的客廳里,單曲循環(huán)一首歌曲,隨意地寫寫畫畫。偶爾的爆竹聲,在沒有了往日喧囂的街道上,顯得異常大聲。古代神話里,年只是一只懼怕紅色的怪獸,漸漸地,在人們的口頭流傳中,它成了促成團聚與歡喜的節(jié)日。
大年三十那天,我梳了與以往不同的發(fā)型,準(zhǔn)備去姥姥家吃飯。外面的空氣似乎很稀薄,只有幾個男人環(huán)合著雙手,插進棉襖的袖口里,神態(tài)恍惚地東張西望。商鋪的卷簾門緊鎖著,往日在這門內(nèi)努力拼搏,只為糊口的人們,早已回鄉(xiāng)團聚。風(fēng)把商鋪門口新帖的對聯(lián)吹得嘩啦作響。第一次在除夕的白天出門,覺得只是異常蕭瑟。
我和妹妹、舅媽擠在同一張床上,眼皮越來越沉,便側(cè)著身子暈暈沉沉地睡著了。不記得做了什么夢,也不記得睡沒睡著。迷迷糊糊中,只聽見客廳里親戚們打牌時不斷的唏噓聲。雖然驚醒了好幾次,但感覺,年還是熱鬧得好,還是有親人陪伴好。
我挎著表哥的胳膊走在街上。街邊的流動鞭炮鋪還沒有收攤,守攤的人裹著大棉襖,期待著新年中的最后幾筆生意。表哥說,現(xiàn)在買鞭炮一定便宜,但我卻不忍心去砍價。年,不僅是熱鬧與溫暖,也有寒冷與期待。從守攤?cè)索詈诙罎M皺紋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對新一年生活的希冀。
晚上,姥姥與舅舅、舅媽們忙著包餃子,準(zhǔn)備豐盛美味的年夜飯。我一個人坐在地上看電視劇,體會導(dǎo)演要告訴觀眾關(guān)于生死的體悟。人生短暫,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年,是甜蜜的糖果。我們有權(quán)利去歡笑,去憧憬美好的日子。
按照慣例,晚輩要給長輩們拜年。三哥、我和妹妹每次給姥姥、姥爺拜過年后,都會得到大大的紅包。摸著紅包粗糙的紙面,上面寫著祝福的文字,我想起那些關(guān)于春節(jié)的宣傳片。紅包不斷地傳遞給后輩,年也是這么傳遞下去的,傳統(tǒng)也是這么傳遞下去的。所謂年味的消失,不過是一些人的牢騷而已。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jīng)歷過父輩們那種走街串巷式的熱鬧拜年,沒有經(jīng)歷過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盤中葷腥的苦日子,也沒有經(jīng)歷過凍得流了鼻涕,也會和伙伴們在外邊蹦蹦跳跳放爆竹的除夕夜晚。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隔著無線電,給親朋好友們送去幾行文字的新年祝福。其實,年味只是換了個形式,換了個安靜、簡易的過法。它帶給人們的,依舊是溫暖的回歸,是親人團聚后的安心。
凌晨,我和姥姥一起回家。新年的大街上異常寂靜。姥姥說,大年初一要在太陽未初升時,到外邊迎喜神。我不禁笑道:“現(xiàn)在太陽還沒升起,說不定我們會是第一個迎喜神的人?!闭f完后,我頓時覺得心情大好。
今年的大年三十定格在了我的心里,也讓我得到啟發(fā),將這不一樣的年的形式,一樣的年的傳統(tǒng)傳遞下去。
【推薦理由】
年,是一個時間,這個時間就是成長的標(biāo)尺,讓一代代人在這個標(biāo)尺中“生老病死”;年,是一個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就是文化的符號,讓一代代人在這個符號中“思緒萬千”;年,是一種情懷。各色人等在“年味”中體悟生命、人生的五彩繽紛。本文作者以樸素的話語,給讀者呈現(xiàn)了“我”眼中的“年”,看似平靜,卻情緒飽滿,對“年”的看法也顯得與眾不同。在作者眼中,年“定格在了我的心里”,無論年如何過,我自有體悟。
(薦評:劉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