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月
學生習作的過程是一個由內部語言轉化為外部語言的復雜過程,也是高度個性化的過程。新課程背景下,很多教學策略和重點發(fā)生了改變,逐漸重視小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提倡個性化學習。因此,作為小學語文重要組成部分的習作教學,教師更應該彰顯個性,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墒墙陙?,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單一,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由發(fā)展空間。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習作教學過程中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豐富課堂內容,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一、小學生習作現(xiàn)狀的思考
現(xiàn)狀一:框架套用
小學生的生活往往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文字應該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生活和內心世界較好的方式之一。由于某些教師觀念的守舊,他們在引導學生習作時,還是片面地追求“大一統(tǒng)”,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會給出一個框架,讓學生根據框架照搬,習作變成了類似填空的練習。學生習作變成了亦步亦趨的過程,這嚴重影響著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習作熱情逐漸被消磨掉,甚至很多學生開始討厭習作。
現(xiàn)狀二:內容復制
習作本應是學生展示自己生活的舞臺,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能夠展現(xiàn)出他們鮮活的個性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生習作過度地追求所謂的立意,形式上千篇一律,跟兒童的生活相差甚遠,嚴重脫離實際。如以“我的媽媽”為題寫一篇作文,許多學生開頭都會寫:“我的媽媽十分善良,圓圓的臉,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寫令人感動的事大多是:“我生病了,媽媽冒雨(冒雪)背我去看病。我病好了,媽媽卻病了?!鳖愃频膽囎魑脑缫褜乙姴货r,學生卻還是一遍一遍地重復,假話、套話連篇;有的學生甚至一個字都不改,完全復制作文書中的內容。又如描寫自己的老師時,學生總是表達“自己犯了錯誤后,被老師批評,在感到難過的時候,看到老師在燈光下批改作業(yè),然后就感受到老師的辛苦……”毫無新意。此外,學生習作的結尾總是口號式的,雖然讀起來思想健康向上,但卻讓人覺得毫無說服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比绾翁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以真正達到個性化習作教學,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小學生個性化習作的指導策略
(一)多元開發(fā),培養(yǎng)多向思維
習作是具有個性特征的思維活動過程,不能過分依賴模板,否則只會變得缺乏新意。因此,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要努力讓學生的習作思路開闊起來,學會從不同方面考慮問題。如寫《我的老師》,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老師的個性特點入手,寫出老師別具一格的一面,或幽默,或嚴厲,或盡責,或和藹……由于思考的出發(fā)點不同,學生選擇的寫作內容也會各不相同,而不是一寫“老師”就想到蠟燭,是模式化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師。多元化的思考,能賦予習作濃郁的個性色彩,讓習作充滿生命的活力。
(二)親近生活,豐富習作素材
葉圣陶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背鋵嵉纳罘e累是學生習作的起點和源泉。因此,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增加親身體驗是實現(xiàn)個性化習作的基礎。也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會大課堂中,進行觀察、實踐、思考,以此提高對生活的敏感度,增大學生對生活材料的取舍余地。如讓學生親近自然社會、投入生活實踐,去聽聽好聽的聲音,去聞聞好聞的氣味,去畫畫多姿的色彩,去摸摸可感的物體……讓學生在走走看看、聽聽想想后描繪所見所聞;讓學生在玩玩做做、猜猜辨辨后寫下所言所行;讓學生在讀讀評評、說說演演后記下所感所悟。教師要引導學生時刻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事、景,不斷地從生活中捕捉習作素材。例如,今年元旦,學校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逗拼”大賽,要求每個班級的全體學生用同一種材料,可以是音樂、美術教本,可以是飲料罐包裝盒,可以是蘋果、香蕉等水果……拼出各種圖案:時鐘、中國結、2015羊或祝福語:元旦快樂、羊年如意、三“羊”開泰……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記錄下當時是怎么玩的,玩時是怎么說的、怎么想的過程。善于捕捉習作素材,學生的習作內容定會豐富多彩。
(三)不拘形式,張揚學生個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寫作教學”的建議中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小學生的習作應不拘形式地進行自由的表達。如寫《一件令人感動的事》,引導學生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敘述,或用倒敘的方式來表達,還可以從這件事中最感動的“特寫鏡頭”切入……對同一件事,可用不同的章法結構來布局。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對于同一場景,可以選擇不同的人稱來敘述;對于同一題材,可以嘗試不同的體裁來表現(xiàn);對于同一事物,可以運用不同的段式結構來謀篇。以此最大限度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逐步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習作能力。
(四)激勵評價,感受成功喜悅
教師在進行習作評價時應注意多鼓勵學生,不能只表揚優(yōu)等生習作中的美文佳句,也不能對差生的習作一貶到底,更不能對所有學生的習作作同一評價。評點習作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的習作是讓學生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大多數學生能結合“口語交際”中的內容,介紹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報道。有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描述,教師給出這樣的點評:“很欣賞你習作中的精彩描寫,尤其是對‘特色景點’的介紹繪聲繪色,給‘游客’以身臨其境之感。好技法,好筆力!”還有一位中等生居然能根據所寫的導游詞,在家模擬當“小導游”,自己錄音。教師隨機評價:“你進步了!你的表達別具一格!愿你再接再厲!”教師寥寥數語的點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尤其是對那些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更要降低要求,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他們的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對寫作產生興趣和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個性化,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自由健康地發(fā)展。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實驗小學 31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