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宇
賈玲:自嘲的歡笑與眼淚
文/王宇
世界上為了成名,耍寶、搞笑的很多,無數(shù)人還活在鎂光燈的背面,為看不到希望的明天而奮斗。如此說來,看似并不出眾的賈玲獲得了在圈子里安身立命的觀眾緣,好像真的讓人羨慕嫉妒恨??墒欠_賈玲并不復雜的經(jīng)歷,好像一切不是那么輕而易舉。
1982年出生在湖北襄陽的她,父母都是最地道的農(nóng)民。家庭貧困導致年長5歲的姐姐放棄2次高考,給她讓出了機會。第一次報考北影、中戲失利,“二戰(zhàn)”終于被中央戲劇學院喜劇相聲專業(yè)錄取。
入學一個月后,在農(nóng)田里駕駛割稻機的母親從機器上摔倒,不治身亡。從此,姐姐擔負起半個母親的責任,每月只掙800元,卻給她寄500元生活費。畢業(yè)后因為發(fā)展不利,一度艱苦到用賣掉心愛隨身聽的20元錢買了最廉價的面條和咸菜,度過一個星期。舍不得開電暖器的她,用南方人的身體熬過北京一個又一個冬天。
也許最難熬的不是物質(zhì)的匱乏,而是心靈需要承受的重量。北漂到第六年,姐姐無奈地問,3年又3年,到底要供你到何時?賈玲無奈打電話給恩師馮鞏,希望他給自己的家人一點信心。“她如果在北京奮斗多年都吃不起飯,我來管飯!有什么責任來找我馮鞏!”賈玲笑說師傅回答得很硬氣。
2010年,面對身心疲乏的姐姐,賈玲許下諾言:“宋丹丹是29歲登上春晚的,給我最后一年,27歲我賈玲不火就回家!”2010年春晚,幾度彩排的時候,姐姐還篤定“你肯定上不了春晚!”12點04分,賈玲和白凱南合演的相聲《大話捧逗》終于給了遠在湖北的家人一點驕傲和欣慰。
然而賈玲并沒有引起“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轟動效應。當然,她的機會還是紛至沓來了。綜藝節(jié)目給這個小有名氣的女諧星伸出橄欖枝。應節(jié)目組要求,她爬過腳手架,騎過鴕鳥,結果摔了下巴,鮮血直流;在百變大咖秀里突破底線模仿男人、大胡子、禿子……急得恩師馮鞏在電話里生氣:這么不顧形象?你還要不要嫁人了。她笑說,師傅其實理解的,瘋狂地參加綜藝也不過是為了賺錢。
如果說這一切只是讓人對賈玲不得不產(chǎn)生敬意,更讓欣賞的是她的個性。比起淚流滿面地痛述往事,賈玲回憶過往的方式依然很詼諧,她真的絲毫不苦情。
她還是能在說起“終于租住到1100元一個月的樓房,忘記關電暖器,回家鋪面而來的溫暖,而電表竟然還壞了”時,露出一臉幸福的表情。當你想要同情她住在胡同沒有暖氣還得自己倒尿壺時,她灑脫地來了一句:王菲不也倒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