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國明 孫淑輝
摘要:語文教學該怎樣展開,針對九年級語文教學該如何提高效率、見實效,語文教師應該做到未雨綢繆、提前籌劃,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學習,將教材系統(tǒng)知識了然于胸,做到胸中有綱,心里不慌。
關鍵詞:教材 學教 復習 思維
一、上學期:巧用教材、把握學情,注重能力培養(yǎng)
1.發(fā)揮語文學習中的“頭羊效應”
初中六冊書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基礎,進入九年級按照六冊書梯度性的編排,我們的九年級兩冊書則是初中語文的制高點,從文體來看小說、議論文、戲劇、文言文、古代現(xiàn)代詩詞全面介入。從學情來講,九年級學生基本發(fā)展到青春期后期,心智漸趨成熟,較之于七八年級多了一絲淡定,少了一些張揚;多了一些人生體味,少了一些懵懂單純,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以教材為綱為線,衍生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并以此為載體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進入九年級初期,我們針對第一單元現(xiàn)代詩歌教學,加大了學生對于詩歌背景掌握的指導,通過學生課下自主搜集、歷史學習和教師補充深化來讓學生體會“時代背景、詩歌意象與意境”在賞析詩歌時是多么的重要,像《雨說》《星星變奏曲》的教學中,我們針對我國十年文革進行了背景資料補充,通過圖片、典型人典型事讓學生比較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給國家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創(chuàng)傷,讓學生水到渠成的觸摸詩歌的主題。在第二單元應用文體的教學上,我針對《傅雷家書》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單元教學之后,我首先順勢播放了《光之塔》視頻,結合單元綜合學習開展了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家長與孩子互通書信的形式,實現(xiàn)了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深化,增強了親子間的心靈溝通。比如我們九年級七班孫銘績同學寫給爸爸的信《愛的味道》,家長的回信《遠行》的回復中,讓我們?nèi)w同學看到了這次語文活動的意義。
2.聚點成線,一以貫之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會將語文學科比喻為針線笸籮,的確這樣,語文能力獲得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日常積累,如假期當中學生的學習輔導班現(xiàn)象,開學之后學生的提高卻收效甚微,尤其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社會上幾乎沒有輔導語文的,即使零星半點的也是輔導作文寫作。我們的中高考試題結構就是證明了這一點,由基礎積累到能力表達,由點滴匯聚到成線結合。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就要做好順勢相合,做好每個點的教學工作,善于將點放大。比如,從小的方面來講拿《孤獨之旅》教學在暴風雨之夜杜小康找鴨的情節(jié),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我們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其作用:渲染了環(huán)境的艱難,交代了具體的時間,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環(huán)境等,讓學生掌握應考過程中的應對分析策略。還有《隆中對》《出師表》教學時,可以師生進行兩篇文章的比較閱讀,如《出師表》一詞多義與古今異義以及表達方式,通過找每個文言點讓學生匯成知識的線。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談生命》《地下森林斷想》等散文的學習之后我們要學會駐足,讓學生獲得散文賞析的能力。
二、下學期:分段復習、縱向延伸,整合學生語文思維、重能力獲得
1.在積累專題復習上——重積累、細落實
針對字詞的積累,我們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積累一以貫之的習慣,我主要是根據(jù)搜集詞匯合理科學分配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去,每天5~6個你所認為的重要的生字詞,將其板書的黑板的左側,每天上語文課時,利用2~3分鐘的時間,由學生點撥講解,并且其他學生積累到筆記本上,一周一總結,教師可以一周進行一次本周詞匯的默寫,這樣幾周下來學生積累的詞匯量會很大,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標點符號運用、病句修改等的專題復習遵循三分理論七分練習的原則,在我們復習過程中,還要將詞類、短語、單句句子成分、復句關系類型等語法知識給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語法體系,強化學生的語文語法辨析能力,今年中考又連續(xù)考察了短語類型,這一點不能忽視。
2.古詩詞復習——縱橫相合、總結提高
我們將六冊書的古詩詞進行橫向與縱向分解,化整為零,讓學生最終達成熟誦,同時獲得詩歌表達情感的藝術方法,可以說我們的六冊書中的古詩詞藝術手法已經(jīng)很全面,在面對課外考察時只要學生能夠做好知識遷移就會迎刃而解,如今年的中考古詩詞賞析岑參的《山房春事》中請簡要分析詩歌“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效果。學生如果對杜甫詩《春望》“感時花濺淚”《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等學習深刻的話就不會失分,學生就會結合背景分析出運用反襯和擬人,以樂景來寫哀的手法,用繁花滿枝、春色依舊的景象反襯出梁園的衰敗、蕭條,物是人非的悲情。
在這方面,我們還進行了如“蘇軾詞作專題復習”“李清照專題復習”等專題拓展復習,通過對某位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人情練達等讓學生系統(tǒng)性的了解與掌握其人生歷程,九年級的學生在我們牽好頭之后會自然而然的將其系統(tǒng)內(nèi)化,如對于蘇軾復習專題:首先可讓學生對全六冊書進行梳理歸納,學生很快會明確我們總共學了蘇軾的4+1篇詩文,同時在經(jīng)歷了第一階段的梳理教材之后,學生自然地聯(lián)想到每一首詩詞表達的不同情感,甚至于還會聯(lián)想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作者的了解掌握缺少系統(tǒng)性,每一篇詩文有可能只是被孤立開來,所以我們設計了學案輔助于ppt的形式,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其人其作。這是因為第三階段的復習,我們可以補充學生對課外作品的自主賞析,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定風波》,讓學生自主去把握。這種復習學生的學習就像爬坡,我們老師稍一用力托一把,學生就能夠爬到頂點,回望自己的學習也便一目了然了。所以,我個人認為,這種縱向復習,一方面,學生掌握了重要詩詞句;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自主賞析解讀的能力。
3.文言文閱讀——穩(wěn)立課內(nèi),觸類旁通
在文言文復習過程中我們六冊書下來后就要縱向梳理: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字詞知識與語法知識,讓學生針對一中文言現(xiàn)象能夠順利成章的前已成為一種能力,如今年濰坊語文中考文言文《吳留村》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
(1)后數(shù)年,閩寇日熾。日:一天比一天,“《隆中對》中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2)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者。被:蒙受之意,學生比較容易地明確名詞用作動詞再做思考,所以我們文言文復習和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方式迥然不同,如果單純地走向課外復習,那只會是舍本逐末。
在課外文言片段的閱讀訓練選取上,我們要立足于那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立足于歷史人物傳記、愛國情懷與做人品節(jié)等方面的文章,因為往往這類文章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