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婧
摘要: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目標在引導大學生們拓展廣闊的知識和視野,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fā)展性,及有效地發(fā)掘其終生學習的潛力,從而逐步建立其正確的價值觀。而目前,在我國的高校音樂通識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高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本文就以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為話題來進行淺談,既有現(xiàn)狀的分析,又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 音樂通識 現(xiàn)狀 建議 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在高校進行通識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音樂通識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大學生們的音樂鑒賞水平,從而培養(yǎng)和陶冶其審美情趣并提高其文化藝術修養(yǎng)水平。可以說,在大學中開展和進行音樂通識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學生們了解音樂文化、增加音樂興趣、獲得音樂基本知識,還可以發(fā)展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并讓其在情感、思想、意識等方面都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必將會對其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和全面提高其文化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做出極大的貢獻。本文就以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為話題來進行淺談。
一、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現(xiàn)狀
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現(xiàn)況可謂是不容樂觀,目前還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音樂通識教育類課程設置存在著不合理性的問題。我國高校中明確規(guī)定每名學生都必須選修藝術類課程,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藝術類課程開設的實在是太少了。全校幾千余人去搶一個幾百人的課程,會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既然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立是為了使大學生們能夠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個人素質,那么就不該讓學生們只是將精力了都放在湊學分上,并沒有真正處于自身的喜好來進行選課,而是有什么選什么,這樣的后果就是根本都起不到培養(yǎng)其人文素質的目的。此外,很多高校中音樂通識課程之間也缺乏必要的聯(lián)系,或是有的高校將人文類課程與科學類課程簡單相加并沒有體現(xiàn)出真正的音樂通識教育。
第二,音樂通識教育存在著不受重視的問題。由于音樂通識教育的變化性大,形式與內容又具有相對單一性,因此,在各個高校的重視程度普遍都不高,并且這種不重視是包含了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不重視。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于什么是通識教育以及為什么要進行通識教育,他們都還不是很明確和清晰。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之間的關系大體都是各自獨立并且基礎課往往都是為專業(yè)課服務的。而音樂通識教育既不屬于基礎教學的課程體系,也不屬于專業(yè)課程體系,它的教育體系和目標遠遠高于基礎教育和專業(yè)教育內容?,F(xiàn)實情況是,由于高中階段所形成的主科副科區(qū)別的思維定勢,音樂通識教育課往往被當做副科而不受學生們和教師們的重視。
第三,音樂通識教育課存在著學生接受度不好的問題。音樂通識教育課存在著學生接受度不好的問題的出現(xiàn)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音樂通識教育課一般講解的都是中外音樂名著或者當代民族音樂,這對于在流行樂曲中長大的學生們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接受起來不容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梢哉f,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沒有進入教師多呈現(xiàn)給其的音樂世界之中。
二、對于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建議
基于以上的問題,應該如何揚長避短,使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發(fā)揮其應有的甚至更大的作用呢?筆者有如下建議:
第一,教師講課和學生講課可以主輔結合。在音樂課上,教師除了要認真授課,還要給學生們講課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們學習音樂通識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型,通過給與學生們展示自我風采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信心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充分展現(xiàn)其獨有的見解,也可以通過學生自主講課的形式來實現(xiàn)音樂學習成果的分享與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增強了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可謂是一個多贏的局面,何樂而不為之呢?所以,教師講課和學生講課可以主輔結合。
第二,音樂通識教育中應當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音樂通識教育中應當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音樂需要做到名著賞析不應該只是欣賞很古老很“經典”的歌,名著不代表古老,音樂通識教育課不排斥名著賞析,但是,還應該多注重當今時代性,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很多學生表示對于歌劇或一些傳統(tǒng)的戲劇不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們去思索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去探索這些名著的藝術價值,而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逐步引導他們去賞析名著并引導他們去與當時的時代和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從而真正去感受到其中的美。
第三,教師應該豐富課堂結構并敢于創(chuàng)新。新時代的大學生們對于傳統(tǒng)的經典教學模式早已經不感興趣了。所以,教師們應該敢于創(chuàng)新,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多多采取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堂結構和增加課堂互動(例如,可以通過組織音樂知識競答或者音樂知識辯論賽等課堂活動)。而課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樣,為此,教師們可以根據其教學內容來靈活設置課程并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通過音樂會欣賞、演講報告、專題講座等各種非課堂教學方式來得意實現(xiàn)。
第四,注重音樂通識教育課程的分類明確性。音樂通識教育課程的分類明確可使學生們學習起來更具有條理性,在完全教學目標時也更加具有針對性。音樂通識調整課程結構既要涵蓋主要的音樂領域,又要照顧到與其它各個課程之間的平衡性。
第五,各高校應定期開展對本校音樂通識教育的宣傳并積極發(fā)揮其統(tǒng)領和協(xié)調的職能。定期開展對本校音樂通識教育的宣傳可以學生們更加便捷、全面和及時地了解到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最新情況,這對于扭轉學生們對音樂通識教育錯誤認識以及逐步了解音樂通識教育的真正內涵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音樂通識教育的相關負責人應下到基層,基于對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考慮今后課程的設置和安排,以便能更加適合和有利于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提高。高校在合理安排音樂通識教育課程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各系學生的差異性以及專業(yè)課的課程量,積極協(xié)調、溝通和合理安排每學期的課程,最大限度為學生們服務。
總之,我國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目標應當是體現(xiàn)在對于大學生們的知識和視野方面的拓展以及判斷力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面。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fā)展性。因此,必須要將高校音樂通識教育落實到實處,因時、因地、因人,強調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相結合,以人為本,有效發(fā)掘學生的終生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焦亦慧.試析高校音樂通識教育[J].內蒙古藝術,2012,(02).
[2]王冬弘.對當今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思考[J].大舞臺,2013,(11).
[3]楊文君.淺析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瓶頸及發(fā)展對策[J].亞太教育,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