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國平
[摘 要]利用pH數(shù)字傳感技術繪制酸堿中和滴定曲線,可感受滴定過程中的“突變”,體會強弱電解質(zhì)滴定曲線的不同,并學會利用現(xiàn)代數(shù)字化技術進行探究。
[關鍵詞]數(shù)字傳感技術 酸堿中和滴定 曲線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60101
一、問題的提出背景
中學化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在配有圖形計算器或掌上電腦(掌上實驗室)和信息傳感器的學校,推廣在化學實驗中使用圖形計算器或掌上電腦(掌上實驗室)和信息傳感器,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特別是應用于研究性學習中”。數(shù)字傳感技術作為一種應用較為先進、實用性強、便于操作、集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于一體的實驗系統(tǒng),若能廣泛應用于研究性實驗,既體現(xiàn)新課改下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轉(zhuǎn)變,又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中的繪制酸堿中和滴定曲線,恰好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將滴定過程中pH的變化情況借助計算機以圖像的形式顯示出來,即直接繪制滴定曲線,體會pH“突變”范圍,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強弱電解質(zhì)滴定中和曲線的不同。
二、實驗儀器和試劑
課堂設計:6個小組,分組實驗。
實驗器材:pH傳感器、
數(shù)據(jù)采集器、計算機、磁力攪拌器、滴定管等。
試劑:蒸餾水、0.1000mol/L鹽酸、0.1000mol/L氫氧化鈉溶液、0.1000mol/L醋酸、0.1000mol/L碳酸鈉溶液。
三、課堂實錄片斷及反思
片斷一:傳統(tǒng)繪制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酸堿中和滴定的方法和實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酸堿中和滴定的曲線繪制方法。請每個小組選取課本P75中的兩個體積進行計算。
PPT:0.1000mol/L鹽酸滴定0.1000mol/L氫氧化鈉溶液20.00mL時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小組展示:滴入5.00、10.00、19.95、20.05、22.00、30.00毫升鹽酸時,pH的計算過程。
師:通過計算,各小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組發(fā)言:在恰好中和的點,少加一滴和多加一滴pH相差很大,而之前和之后的變化比較小。
師:很好,根據(jù)以上10個點,請大家在坐標紙上繪制鹽酸滴定氫氧化鈉的pH變化曲線。
小組展示:評選曲線平滑,作圖準確的小組。
PPT展示:
小組總結:通過曲線可知,在酸堿滴定時,選擇的指示劑變色范圍在突變范圍內(nèi),就不會造成太大的誤差。
【反思】學生通過繪制曲線,熟悉pH的計算方法和技巧,體會“突躍”的過程,同時也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點較少,曲線不平滑的缺點,從而提出實驗測定的思路。
片斷二:傳感技術繪制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師:現(xiàn)在我們將利用pH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鹽酸滴定氫氧化鈉和醋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過程中pH的變化情況,并借助計算機繪制pH曲線,平行兩組做對比實驗,并找出兩種曲線的不同,說明理由。
小組實驗:兩個小組按照圖1所示組裝實驗裝置,燒杯里加入20mL0.1000mol/L氫氧化鈉溶液,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分別加入0.1000mol/L鹽酸、0.1000mol/L醋酸,進行對比實驗。
小組總結:
1.醋酸滴定時的曲線突躍范圍小。
2.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滴定終點pH等于7,而醋酸滴定氫氧化鈉滴定終點pH約為9。
3.由曲線的變化也可判斷醋酸是弱酸,醋酸鈉水解呈堿性。
師:各小組實驗觀察和總結都做得很好,下面我們利用pH傳感器借助計算機繪制氫氧化鈉分別滴定鹽酸和醋酸的曲線,小組觀察并討論曲線中提供的信息。
小組實驗:兩個平行小組按照圖1所示組裝實驗裝置,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加入0.1000mol/L氫氧化鈉溶液,燒杯里分別加入20mL0.1000mol/L鹽酸、0.1000mol/L醋酸進行對比實驗。
小組總結:
1.兩組曲線顯示仍然是氫氧化鈉滴定醋酸的曲線突躍范圍小。
2.氫氧化鈉滴定鹽酸終點pH約為7,而氫氧化鈉滴定醋酸終點pH約為9。
3.由曲線的變化也可判斷醋酸是弱酸,醋酸鈉水解呈堿性。
師:指示劑選擇上有不同嗎?
小組反饋:強酸強堿間的滴定,可以用甲基橙和酚酞,但是弱酸強堿間的滴定應該選擇酚酞(變色范圍為8~10)。
【反思】1.通過計算機繪制曲線認識到滴定過程中的“突變”是客觀存在的;2.通過曲線觀察,發(fā)現(xiàn)滴定終點與計量點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引起的實驗誤差并不大,可以保證酸堿中和滴定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通過對比實驗和觀察曲線,發(fā)現(xiàn)強、弱電解質(zhì)在滴定時間、起始點、突躍范圍、滴定終點的pH、指示劑的選擇等的不同,進一步體會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和鹽類水解的原理。
片斷三:傳感技術探究鹽酸滴定碳酸鈉溶液滴定曲線
師:1.選擇哪種試劑來測定未知碳酸鈉溶液的濃度?
2.預測利用傳感技術繪制的曲線可能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發(fā)言:用鹽酸滴定碳酸鈉溶液測定濃度,曲線的突躍有可能有兩個:
小組實驗:按照圖1所示組裝實驗裝置,上面的注射滴管中加入0.1000mol/L鹽酸,燒杯里加入0.1000mol/L碳酸鈉溶液進行實驗。
師:各小組找到滴定突躍范圍并解釋。
小組總結:
1.鹽酸滴定碳酸鈉先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所以滴定終點pH約為8。
2.繼續(xù)滴定到終點為氯化鈉,但是由于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至飽和,使終點pH為酸性。
3.兩次突變所用鹽酸體積大約為1∶1。
師:那么我們選擇什么樣的酸堿指示劑呢?
小組討論:
反饋1:第一計量點:Na2CO3+HCl=NaHCO3,此時由于碳酸氫鈉水解呈現(xiàn)堿性,因此應該用酚酞作為指示劑。
反饋2:第二計量點:Na2CO3+2HCl=2NaCl+CO2+H2O,此時由于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呈現(xiàn)酸性,應該用甲基橙作為指示劑。
反饋3:從圖中曲線觀察到第二突躍范圍比較明顯,最好用甲基橙作為指示劑至反應結束。
【反思】1.認識酸堿滴定分析法的實用性和科學性;2.通過觀察曲線,理解鹽酸滴定碳酸鈉溶液中反應分步進行的特點;3.繼續(xù)發(fā)揮小組合作的精神,挖掘曲線中的信息點。
四、運用數(shù)字傳感技術的體會
利用數(shù)字傳感技術檢測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pH的變化,不僅可以減小指示劑種類和濃度產(chǎn)生的誤差,而且經(jīng)過數(shù)據(jù)采集器和計算機的處理直接轉(zhuǎn)化為曲線,定性和定量同時進行,使實驗顯得更簡單和準確,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突躍范圍的真實客觀性;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到在滴定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guī)律,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對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有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當然從所有繪制的曲線中也可以看出曲線并不都是平滑的,其原因可能是實驗滴定過程中,溶液攪拌充分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滴速不均勻,而pH傳感器又比較敏感等。這些誤差反而更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適時地提醒學生化學實驗從定性到定量,是對化學實驗變化規(guī)律和反應本質(zhì)的探究,促進學生的思維躍遷。新穎的角度和精確的實驗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引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