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人的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控性。在深不可測的未知世界面前,有人惶恐萬分,有人則莫名興奮。黃真真無疑屬于后者。而她探索自我與世界的方式便是做電影。
女人一生中最大的理想應當是做自己
黃真真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叫《dying to be me》,講的是一個女孩找回自我的過程。女孩病逝后穿過時光隧道來到了天堂門前,此時她早已去世的父親出現(xiàn)了,勸說她想好后再進天堂。在沉思的時間里,女孩看到了天堂的真相,也意識到死亡并非終結,一個人如果無法完善自我,那么即使抵達天堂也無法收獲圓滿心境。于是她帶著父親的愛回到了人間,慢慢學習愛與接納,丟掉內心積存的垃圾。黃真真覺得,女孩的經(jīng)歷與自己非常相似,兩個人都是在摸索中尋找自己。只不過促使女孩內省的契機是死亡,而影響黃真真的,是愛情。
從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愛情一直是黃真真生命中繞不過的話題。愛情讓黃真真慢慢成熟,也使她打開自己享受更廣闊的生活。
“女性的喜怒哀樂多半來自男性,但男性并非唯一主體。隨著女性成長,她們會逐漸相信自己多過別人,會讓人束手無策。此時男人會產(chǎn)生失落和惶恐,自卑者會刁難你,自信者會更愛你?!边@時候黃真真會聰明地挑選更加匹配自己的男人,同時她也喜歡從各個角度審視自我,比如去上海拍攝《傾城之淚》的時候,她跟當時的男友相處得很悶,差不多就要分開了??墒钱敃r她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法國女人一覺醒來忽然失憶了,開始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與愛人。黃真真便想,會不會我愛的人沒有變,變的只是我的感受?于是她試著把男友當成一個全新的人來看待,忽然覺得這個男人其實蠻可愛。后來她借鑒這次體驗創(chuàng)作了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她為此感慨:“女人年輕時讓她們成長的往往是男人,但成熟到一定程度后卻只能依靠自己,此時任何境遇都可以讓你成長,做自己應當是她們最大的理想?!?/p>
我的性格里有死不瞑目的情愫
黃真真是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同時她還擁有果決的行動力。在做導演前,她嘗試過戲劇演員、主持人、音樂DJ等職業(yè),但認為這些職業(yè)無法暢快淋漓地表達自己。萌生做電影的想法后,她僅僅在紐約讀了三個月電影進修班就摸索著上路了,靠著工作時積累下來的一點“私房錢”,她成立了一家公司,為美國一家電視臺拍攝紀錄片,但片子還沒拍成她就瀕臨破產(chǎn)。為挽救敗局,她借錢投資股票,很快又賠得精光,背上了上百萬債務。當時她身上除了一張信用額度6萬美元的信用卡和一臺小型攝像機一無所有,但卻死撐著不肯宣布破產(chǎn),因為“一旦宣布破產(chǎn),銀行就會取消信用卡,到時候就徹底拍不成電影了?!?/p>
而當時的黃真真窮得連麥當勞的牛肉漢堡都買不起,更別提繳納工作室租金了。為了賺錢,她找了兩份工作,白天去跳蚤市場賣保險,晚上到酒吧當酒保。跳蚤市場上人來人往,黃真真的生意卻門前冷落。于是她心一橫,干脆穿上自己的道具旗袍坐在木桌前大聲吆喝,往行人手里猛塞章程,遂為市場一景。夜晚做酒保時,她一面想方設法爭取更多的小費,一面打開視聽收集形形色色的好故事。那時黃真真每天只吃一頓飯,每天煮好作為道具的意面后先行拍攝,拍完再自己享用,為了省錢想出了無窮無盡的辦法。后來她終于拍出了影片《留下買路情》并拿了獎,才逐漸走出困境。
黃真真最初的藝術語言是犀利而露骨的,比如紀錄片《女人那話兒》中就充斥著刺激而沉重的話題。但她的野心并不局限于描繪女性,有時她也會替男人考慮。在她看來,男導演愛拍男性威猛、英雄的一面,卻很少碰觸他們脆弱的內核,涉及他們的痛苦、壓力和眼淚,但女導演卻恰恰可以拍攝得仔細深入。所以拍完女性的心里話,黃真真一直覺得對男人們有所虧欠,為了尋找某種平衡,她決定替男性說句話,后來便有了《男人這東西》。
因為一直在兩性問題上打轉,黃真真總要承受來自外界的“誤解”,她曾被視為“女權主義導演”,但她自認為立場很中立,甚至還要向男性略偏一點。并且男女之間根本不存在誰比誰強的問題,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她也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開放的人,因為“性是好平常的事,Justlike吃飯,人人都需要,我可以在我的電影里面講性,因為我覺得性是CommonThing,但不代表我開放?!?/p>
一直以來,黃真真在做電影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創(chuàng)建性,畢竟世界上只有兩類人,男人同女人,人世間的快樂與痛苦,至少70%都是兩性之間產(chǎn)生的,而這個主題又是無窮無盡的,到死都沒有答案。所以黃真真一直希望“能在兩性之間找到某種平衡之道,至少也要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p>
雖然經(jīng)過了時光的滌蕩,但四十幾歲的黃真真依然剪著朋克頭,言行宛如少女,而她對愛情也如當初一樣樂觀。她的電影中一直埋藏著“女性永遠比男性早熟一點”的悲傷定律,也不乏悲劇結局,但觀眾們仍然相信愛情。隨著她的成長,許多女性影迷也日臻成熟,多年以后,她們仍然受益于她講過的話:“分開時有多痛苦,曾經(jīng)就有多美麗。你成長了,很多東西當然變得不一樣,所有的愛情練習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p>
比起十幾年前,黃真真的藝術手法也發(fā)生了改變,她開始改變露骨的風格,學著將作品修剪得精致而柔和,比如《閨蜜》一劇就被她打造成了女人的維他命,這為她吸引了更多觀眾,但也損失掉了一部分最初的粉絲。對此她并無遺憾,因為,“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著變化,而成長最大的魅力是誰都不會一成不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