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課標要求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有著廣闊的天地,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內。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一樣,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自主學習精神,提高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今天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單是語文課本的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內,而必須課內外雙翅和諧共振。
【關鍵詞】意義深遠;激發(fā)興趣;信息交流;和諧共振
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一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二者同樣負擔著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使命,而且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自主學習精神,提高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課堂教學不可比擬的作用。學生在實踐中不但鞏固所學的知識,熟練了技能,同時也獲得了情感、意志、態(tài)度的綜合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又反過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學生全面發(fā)展上起到了互補、互助的作用,相得益彰。也就是說,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雙翅,今天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是語文課本的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內,而必須課內外雙翅和諧共振。
一、課內外雙翅和諧共振的意義
閱讀是人類獲取新知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認知行為,它對于社會進步、歷史延續(xù)、科技發(fā)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人才素質的提高有著深遠的意義。
1.促使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雙翅共振,有利于鞏固、擴大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它不是唯一的,還必須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把課堂里學到的知識、技能用于實踐,得到綜合訓練。課外閱讀可不受班級授課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學生通過多渠道接受廣泛而豐富的信息。這十分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
2. 促使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雙翅和諧共振,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人格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許多國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從歷來的“智力開發(fā)”轉向“人格培養(yǎng)”。在我國,南開大學創(chuàng)建人張伯岑先生主張,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強德育,培養(yǎng)學生人格。他呼吁:‘“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人格教育應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而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優(yōu)秀的兒童讀物,會對小學生世界觀的形成發(fā)生極大影響;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多姿多彩的兒童科普讀物,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研究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愿望等等。這一切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在好書報的引導、激勵下,學生人格和才能都會向高層次發(fā)展。
二、如何激起課內外雙翅的和諧共振
1.通過課堂教學的“課外拓展”激發(fā)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不是簡簡單單的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學會由課外輔助課內,再由課內走向課外,使學生學會遷移,擴大信息量,拓展思維空間,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以《飛奪瀘定橋》一課為例,這篇文章描寫的是“長征”這部英雄史詩中的一個情節(jié)。要想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這段歷史。
有關“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個故事在各種傳播媒體上都有記載與宣傳,查找這方面的資料途徑有很多,因此我給學生下達了任務。果不其然,學生從網(wǎng)上、歷史書籍、畫冊等傳播媒體上找來了很多資料。望著厚厚的資料,學生只感受到查找的快樂,卻沒有進行篩選,這樣就會影響課堂上資料的運用。接著,我就引導學生整理資料。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仔細研讀資料,然后劃出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并且還要寫一些自己的讀后感悟。有了這樣的信息補充,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就更充分了。在學習描寫紅軍飛速前往瀘定橋的部分時,學生就能結合課外資料體會課文,如有的學生在體會紅四團戰(zhàn)士克服自身困難時,就利用信息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理解:紅四團戰(zhàn)士為了和敵人搶時間,連吃飯的時間都節(jié)省下來,黨團員帶頭吃生米,喝涼水,走不動就削根棍子拄著走,以此戰(zhàn)勝饑餓和疲勞。有的同學在體會搶時間的重要性時,提到了當年石達開就是因為貽誤戰(zhàn)機而全軍覆沒,由此體會到紅軍不畏艱險的精神。
2.通過語文群體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
課堂上的時間必定有限,不足以達到閱讀的廣度。而語文群體活動是比較廣泛自由的一種活動形式。它可以同時吸收大批學生參加。學生處于相近的閱讀水平,參與面廣,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可利用學生課后的在校時間,開展豐富的語文群體活動。如美文誦讀會、名言警句賞析、新聞回顧、讀書成果展覽、猜詞秀等。
美文誦讀會:師生互薦令人賞心悅目的文章,并誦讀。讀后,大家議一議,互相啟發(fā),說說感受——或是明白了道理,或是記住了好句佳段,或是學會了遣詞造句,或是又記住了一個素材等等。
名言警句賞析:“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積累畢竟有限,學生把自己積累的格言、名言、諺語、歇后語等內容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賞析,資源共享,知識會越來越多。新聞回顧:新聞實事的了解對小學生同樣重要,但學生不太感興趣。于是,一方面要求學生讀報記新聞,一方面以評選獎項為誘惑,對增加學生對新聞實事的閱讀興趣,有很好的效果。
猜詞秀:這也是學生喜歡的一項活動。這種活動寓教于樂,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詞語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對成語的積累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這樣的語文活動,表面上看,好像與語文課文沒有關系,其實不然。它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活動中,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了詞匯、素材的積累,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有效的結合,既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語文課的教學,應該把課外閱讀看得與課內學習同等重要,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語文學習的雙翅,只有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雙翅和諧共振,才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中自由翱翔。
(作者單位:阜新市阜蒙縣臥鳳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