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大葉種茶樹,很容易就會想到云南古茶山那些高大的植株,如勐海大葉種、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等,其成熟葉片的長度都常見超過一個手掌的。以大葉種茶樹制成的普洱或滇紅滋味醇厚、內(nèi)質(zhì)豐富,極具魅力。
經(jīng)典的小葉種茶樹,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福建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因桐木關所產(chǎn)故名“正山”,因茶樹是小葉種故稱“小種”,當?shù)氐牟瞬枰驗槌墒烊~片細嫩且小而被命名為小種紅茶。這是最早的紅茶,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愛好者。
在這兩地,鮮為人知的,還有一小部分“另類茶”,它們的產(chǎn)量都很稀少,個}生也很鮮明。首先要提到的是云南“古六大茶山”中倚邦古茶山的中小葉種,這里的小葉種茶葉香高味長,耐人尋味。另外,在武夷山桐木關,那些常會產(chǎn)生變異的菜茶中竟然也有大葉種。
今天,我們要品鑒就是這兩款特別的茶。
桐木關的大葉種:
甘香蜜醇大拍茶
武夷山桐木關的自然生態(tài)一流,茶樹品種并非只簡單地分幾種。除了我們熟知的以茶果有性繁殖的菜茶外,還有水仙、毛蟹、黃觀音等等適制紅茶的外來品種。而在當?shù)氐牟瞬杵贩N中,也并不盡是小葉種,當?shù)夭柁r(nóng)把大葉種菜茶稱為大柏茶。這是散落于干米高山之間、云霧彌漫下生長的茶,其葉片大小接近閩北水仙,滋味可用“醇厚甘潤”來形容。
2015年的谷雨后,我在桐木關與當?shù)嘏笥岩坏烙袡C會更深入地了解當?shù)氐牟铇淦贩N與工藝細節(jié)。以高山大葉種萊茶大柏茶品種采制而成的紅茶,與桐木關其它紅茶一樣,有著緊結(jié)、烏潤的外形,但條索更大。其工藝未經(jīng)松煙萎凋和烘干,所以帶著清新的花蜜之香。
這樣的茶,適宜用高溫沖泡。
第一道的茶湯蜜黃,入口蜜香,細柔清甜,有著與正山小種、老叢紅茶一樣的地域氣息。
第二至三道,湯色橙亮,滋味漸現(xiàn)甜醇,細柔甘美,可以想象特有的自然之境賦予它的清絕綿厚之質(zhì)。
從第四道開始,出現(xiàn)木質(zhì)香,滋味甜醇,正是它的個性,與小葉種的老叢或赤甘相比,更多了些質(zhì)感和厚度。
第五六道,茶湯橙紅,入口細滑,花香沉于水中,甜厚猶似蜜糖。
第七道,溫和細膩的湯感,身體溫煦。
一直到第十道,甜醇依舊,茶湯中的木質(zhì)感更顯。查看葉底,真可以稱得上軟亮肥厚,似乎蘊藏著極大的力量。
獨特的大柏茶,入口令人憶念山間清冷的氣息,而身體卻漸至溫暖。此甜蜜厚醇之味,凝結(jié)著生態(tài)自然的花香
倚邦古簽山:
葉小香膩貓且朵
云南那么多茶山,提到小葉種,倚邦就是代名詞。清代進貢皇室的茶,正是香高的倚邦古茶山的中小葉種。在倚邦古茶山,有葉形特別的小葉種茶,被人稱作“貓耳朵”或“雞嘴巴”,只因茶葉外形與貓的耳朵或雞的嘴巴極像,令人過目不忘。倚邦古茶山的生態(tài)條件一流,如曼拱、大黑山、習崆古寨等地,皆有深密的自然植被,花草與大樹共生,故此處的普洱茶亦多清甘可人。倚邦古茶山的“貓耳朵”,采摘一芽二三葉,其成熟葉比一個小指頭還要小,真是稱得上珍奇了。
這類小葉種茶也依然以普洱茶的工藝制作,在鮮葉萎凋快要結(jié)束時,能聞到極為細密迷人的花果香,細細地鉆到鼻腔,令人偷睫,捧起來舍不得放下,似乎連這葉片都可以直接吃掉。
2015年清明前制好的倚邦茶“貓耳朵”,一芽二三葉,條索細小,自然成形,毫顯。
依舊以高溫沖注。第一道,湯色蜜黃,花香細密,每飲一口,都感慨普洱茶竟有這樣的幽細而長的花香。
第二道,除了香氣,滋味亦細潤香甜。至第三道,茶湯略澀,卻能當下化解,舌底生津。
第四道,金黃色的茶湯,清澈透亮,香氣沉在水中,怪不得當年把這一類的作為貢茶。
第五道,泡得重些,苦澀化得快,想到花草之美。
第六至八道,醇和甜潤,另一種柔美氣質(zhì)?;ㄏ闱遒?,是一種細而銳的個性,此中濃淡皆可人,令人想到陽光、花香。
第九至十道,滋味更甜柔下來,香氣長留兩頰,水底香留,另有蜜香。這是一款迷人的茶。
泡至十二道,滋味并未淡去,葉底透著瑩瑩光亮,似可溶化,正是雋永之味,清新可人的風格。
茶學深廣,只品種一項,就有頗多講究。在云霧起落的山間,還深藏著許多未知與珍奇。
而多樣且自然存在的茶樹品種,更有著豐富的美麗,是上蒼賦予它們迷人的品質(zhì)與自由的性格,讓我們在今日,還可以有機緣結(jié)識這般清奇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