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碧掌饕驗橹锌眨趴梢允⑺d茶,具備了茶器的基本功能與用途。開鑿了門窗的房子,正因為形成了內(nèi)部的空間,才具足了居住和喝茶的功能。所以,“有”為我們提供便利,“無”發(fā)揮出了它做大的作用。
茶席,是對茶味、茶意、茶韻、茶境等進行合乎功能性表達的一個泡茶平面,是以有限的茶器,來表達無限茶意的一個美學空間。如何“以少勝多”地去表達茶的韻味,如何去呈現(xiàn)茶席空間唯道集虛、盡在不言中的美感,就需要我們建立起無用之用的審美,打開在平常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美、捕捉美的天目。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講的:“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p>
如果開動腦筋、睜大眼睛,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不經(jīng)意的平凡物件,經(jīng)過簡單加工,可以成為茶席上溫潤內(nèi)斂、有情感、有溫度的佳器,并且因了這些物件的歲月留痕,茶席便增加了與茶的屬性相合的靜氣和文氣。這,正是茶席所追求的雅意。比如,一塊老竹板,經(jīng)過手工打磨,變成了寶光紅潤的茶荷、茶則;老舊閑置的月餅模子,代替茶托使用,能使茶席變得簡潔,更富韻律之美;一方老繡片,通過剪裁縫制,變成了茶巾或杯墊;一根山野里的朽木或竹根,被改造成茶則或則置,山野情趣頓時讓喝茶的空間生氣盎然。甚至可以把文房的水丞,增加個蓋子,變成愛不釋手的茶倉;閑下來的蛐蛐罐,借用作臨時儲存廢水的滓方等等。細媚滋潤,褪去火氣的老瓷器,真的會使茶席耐人尋味、蓬蓽生輝。這—切,也契合了明代黃龍德《茶說》的記載:“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p>
茶席是以人為本,借茶器育化茶湯,以茶盞為橋梁,讓席主及客人,在溫馨素雅、清新如畫的茶境中,隨心賞茶與品茶的美學空間。在茶席上,合理正確運用舊物,有助于茶席美學“有余意”的表達,茶席的韻味足了,必然會提高茶席的形式之美,凡此種種,對—個茶人成長的審美養(yǎng)成大有裨益。但是,老物件的合理利用與化腐朽為神奇是有條件的,不能僵化到無條件地去亂用。無論選擇怎樣的器物,都應當是以準確地去表現(xiàn)茶、體現(xiàn)茶意、茶湯為目的的,不能喧賓奪主。茶席的美,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而是對茶味、茶韻、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詩意表達。正如我在新書《茶席窺美》里談到茶器的選擇準則:“茶器,既然是表現(xiàn)和襯托茶的器皿,它除了具備茶具的形式美,更重要的,要有合目的性的美,這種合目的性的美,就是茶器的功能美。—件精致的茶器,它的外觀美—定要服從于功能美,否則這件茶器便毫無用處,甚至成了擺設?!?/p>
莊子曾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世界上本沒有無用之物,只不過是人們的眼界與審美不一、利用的途徑不同罷了。介于此,我們何不用自己的慧心妙意,去重塑生活美學,在平凡中去挖掘茶席之美,從無用中去探尋茶席的詩情畫意和味外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