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如今的書太多太雜,要會選好書,才會發(fā)現(xiàn)黃金屋、顏如玉?!毙蠒颊f。8月11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山西省廣播電視臺,在副總編辦公室見到了正在工作的邢書良。提起讀書,邢書良坦言,他對讀書的熱愛,完全得益于小學語文老師的教育與熏陶。
“上小學五年級時,我的語文老師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看過之后,我便對讀書‘著魔’了。在我們那個村子,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喜愛讀書的人自發(fā)地組織成立了一個‘讀書聯(lián)盟會’,我看的小說就是從這里傳閱來的。但我從來沒有看過一本完整的書,因為在傳閱過程中很多書頁丟失了,不是少開頭,就是缺結尾。每次借來的書,只有兩天閱讀時間,那個時候家里窮,全家只有一盞煤油燈,所以我只能借著煤爐的火看書。”邢書良說。
邢書良上高中時,正好趕上“文革”時期,雖然學校全部停課,但他對讀書的渴望卻絲毫不減。老師看邢書良那么喜歡讀書,便把自己藏了很多年的《人民文學》偷偷地借給他。邢書良回憶說:“‘文革’時期不讓私下傳閱書籍,如果被發(fā)現(xiàn),是要記大過的,老師是冒著風險借給我的?!?/p>
讀完《人民文學》后,邢書良受到了很深的啟發(fā),最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的使命感,他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傳承最為重要,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苦難和困境,如何克服全靠自己。”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邢書良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山西大學。他上大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沒有看完整的書在圖書館里全部補看了一遍。
邢書良很喜歡研究抗日時期的歷史,大學期間,他把《原平槍聲》《林海雪原》《晉中戰(zhàn)役》等關于抗戰(zhàn)的書全讀了一遍。當聊起抗日故事時,他告訴記者:“日本官兵除了在南京的惡行以外,在中國每個角落都會進行殺戮。只要是看到手上、肩上有老繭的人,就會進行屠殺。前兩年,我還對抗戰(zhàn)時期的漢奸進行了編纂,2013年出版成書。如果沒有深入調查過歷史,就千萬不要質疑歷史。想要深知歷史,就要去細細地研究。”
學會選擇分類書籍,才能從書籍中領略不一樣的風景。采訪臨近結束,邢書良對記者表示:世界的每個角落,你不可能都走一遍,但是書籍能帶你遨游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