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xiāng)科普惠農服務站里熱鬧非凡,幾位村里的大姐正圍在一個液晶大屏幕前指指點點,服務站站長張寶艷正在幫她們在益民易購平臺上選購商品。益民易購平臺是山西省科協在“一站一欄(一屏)一員”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成果之一。山西開展“一站一欄(一屏)一員”建設10年來,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豐富服務內容,為農民打開了一扇了解科學掌握科技、運用科技方便生活的窗口。
開拓思路出新招
2005年,按照省科協“三三三”發(fā)展戰(zhàn)略,進入了第二輪“基層科協工作重點年”。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科協組織的活力,把科協工作的重點放到為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上來,省科協于2005年4月在“全省基層科協工作重點年動員會”上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實施科普惠農計劃。“科協有什么優(yōu)勢”“科協在農村能做什么事”“科協如何做好這些事”……經過充分的研討、論證和參觀、學習,并積極爭取合作單位,2005年8月,山西省科協聯合省財政廳在全省11市全面啟動了“一站一欄一員”建設。
省科協副主席王德貴介紹說,“一站”就是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惠農服務站以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農村專業(yè)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為依托,經考核認定掛牌,成為集科普宣傳、技術咨詢服務、科技示范輻射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村科普服務組織。這是實施科普惠農計劃的核心,解決了“如何服務”的問題?!耙粰凇本褪墙ㄔO科普惠農信息欄,科普惠農信息欄統一標準、統一名稱。信息欄中的科普掛圖由省科協統一印刷,兩個月更換一次,內容均為農村和農民急需的各種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涉農政策及市場信息等。這是實施科普惠農計劃的重點,解決了“服務什么”的問題?!耙粏T”就是組建科普惠農信息員隊伍。每個科普惠農服務站確定一名科普惠農信息員??破栈蒉r信息員除負責更新信息欄掛圖并對信息欄進行保養(yǎng)和維護以外,還負責收集和整理農村農民急需的農業(yè)信息、實用技術等,及時向上級科協反饋并及時在科普惠農服務站發(fā)布。這是實施科普惠農計劃的關鍵,解決了“靠誰服務”的問題。
“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號角吹響后,山西各級科協挑起硬擔子,發(fā)揚“我們面前沒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的戰(zhàn)斗精神,把科普惠農大旗搖得風生水起,氣象萬千。
呂梁市科協主席王建軍介紹說,“科普惠農”計劃啟動之初,呂梁市被選為試點,呂梁市科協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匯報請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領導為組長、副組長,市科協、市財政局等12個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為成員的呂梁市“科普惠農”計劃領導小組,并出臺了《呂梁市“科普惠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建設農村科普惠農服務站和科普惠農信息欄工作。在呂梁市13縣(市、區(qū))中,柳林縣和交城縣作為2005年省級科普示范縣,被呂梁市科協明確要求先行一步,為全市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當時參與過“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運城市科協工作人員回憶了當時的情景。運城市13個縣(市)、3300個行政村,如果每村建一個,一次性投資就需700萬元,以后每年管理維護仍需投入上百萬元。如此龐大的工程僅靠科協系統來完成非常困難,怎么辦?經過調研和分析,運城市科協黨組達成共識:走市場化運作之路。他們成立以主席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在全系統內進行總動員,決心用3年時間在全市13個縣(市)80%的行政村建設“一欄一站一員”。他們先后找了大小十幾家廣告公司來加盟這項投資大、見效慢的民心工程。經過耐心的尋找比對,終于與實力較強的明天名人廣告公司達成協議,決定在全市8個縣(市)首先制作600塊科普信息欄,以后逐步建設。為了真正使農民得到實惠,他們不向農民和村委會收取一分錢,并結合農村實際,將原來的鋁合金結構改為方鋼焊接,使每個成本由1200元降至500元,在不改變美觀的前提下,更加堅固耐用、便于運輸。第一批信息欄建設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建成且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并做到了五個到位,即統一標識到位、廣告到位、掛圖到位、站員到位和管理到位。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起“一站一欄一員”17000余處,覆蓋了山西一半的行政村,站有標準、欄有內容、員有能人的農村基層科普網絡已然形成。
科普網絡惠農戶
“一站一欄一員”建設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2005年10月,在中國科協召開的全國農村科普工作會議上,省科協開展的“一站一欄一員”建設作為典型經驗在大會發(fā)言,時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在講話中指出,“十一五”期間全國一站、一欄、一員在農村的覆蓋率要達到60%,《中國科協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見》也將有關要求寫入其中,并由此進一步催生出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聯合實施的“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省委辦公廳轉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引深科普惠農工作的意見》,省政府將科普惠農計劃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這些重視和支持極大地鼓舞和激勵著全省科協干部職工做好科普惠農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也推動了“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步伐,為全省農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太谷縣城北的山西正林農資連鎖超市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民營農資流通企業(yè),也是全省最大的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平價農資配送中心,太谷縣科普惠農服務中心就設在這里。服務中心院內的科普惠農信息欄前,農民三五成群正在認真閱讀上面的科普知識,一村民說,來這里買農資的時候總會來看看科普惠農信息欄,每次都會有收獲。
潞城市潞華辦事處侯家莊村的科普惠農信息員趙堂則已經76歲了,是全省年齡最大的科普惠農信息員。多年來,他不斷試驗和總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四種四收”科學種田法。2006年,試種的第一年,他的3畝高產示范田收入超過萬元。老趙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年都要將自己這一年來的“種地經”全部整理好裝訂成冊,內容包括什么時間栽種什么、上什么肥、上多少。翻開他2012年的“賬本”,上面寫道:早春一開始,3月27日用地膜覆蓋水果玉米,4月1日套種蘿卜,6月1日蘿卜上市。全年“四種四收”,三畝試驗田畝凈收入9613元,合計凈收入28839元,真是沒想到,三畝地凈收入近3萬元。幾年來,他的試驗田不斷變換品種,什么新種什么,什么掙錢種什么。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侯家莊的村民也都開始了科學種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大家都開玩笑說,現在種地不看皇歷看老趙,老趙種啥咱種啥。
壽陽松塔服務站成立于2009年,當時服務站站長李非牛已經是壽陽縣遠近聞名的“能人”,他的松綠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已經發(fā)展有2000多戶會員,經營的農資經銷店也有了一定規(guī)模。當縣科協主席梁建軍找到他說明要選點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時,李非牛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提議,用他的話說,是看上了優(yōu)惠的科普惠農政策。然而,讓李非牛沒有想到的是,幾年后,壽陽松塔鎮(zhèn)科普惠農服務站成了山西的典型?!稗r民最擔心什么,地里種什么,怎么種,種下了收成咋樣,收成好了怎么換成錢……我是在地里長大的,我深知農民最需要什么。所以,要搞好惠農工作,一定要注重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崩罘桥H缡钦f。據介紹,每年服務站都要邀請專家開展現場技術培訓5~6次,每次都有200~300人參加培訓。服務站依托松綠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積極推廣科普惠農蔬菜新技術、新品種,帶動農戶一同種植蔬菜,目前在壽陽、和順、昔陽三縣的松塔、景尚、馬坊、店上、廣陽等鄉(xiāng)鎮(zhèn),3000余戶合作社社員的2000畝蔬菜基地全部使用服務站推廣的新技術、新品種。服務站還為松塔土豆注冊商標“松綠”牌,并積極辦理原產地認證,擴大了松塔土豆的知名度。
不斷探索再創(chuàng)新
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大數據、云計算、全媒體等新概念層出不窮,公眾的科普需求也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科普方式顯得有些力不從心。2012年5月15日,山西省科協啟動了山西省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工程?!爸锌圃泼健笔窃摴こ痰闹攸c項目。項目實施以來,省科協委托省農業(yè)科技信息中心在全省范圍內選擇條件成熟的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中科云媒科普惠農服務終端試點,運用此終端將“一站一欄一員”升級為“一站一屏一員”。2013年2月4日,由山西科技傳媒集團傾力打造的首個全媒體跨平臺科普服務媒介——中科云媒正式開通。它的開通標志著山西在科普服務手段和科普服務能力上將有一個新的提升。
據介紹,“中科云媒”集納了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多種手段,擁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富媒體等全媒體傳播方式,通過互聯網向用戶傳送科普知識,提供個性化科普服務。目前,中科云媒科普惠農信息終端已在全省300多個村完成試點工作,逐步將“一站一欄一員”升級為“一站一屏一員”,廣大農民已深切地感受到了中科云媒為他們帶來的方便。中科云媒被國家財政部列入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扶持項目,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城鄉(xiāng)公共閱報屏(欄)示范項目”及2013中國報業(yè)戶外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獎。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曾在調研省科協工作和科普惠農工作時稱贊道,省科協辦了一件大好事,運用先進的科技傳播手段為農民帶來更加便捷、實用的農業(yè)技術、信息和惠農服務。中國科協多位領導蒞晉調研時均對中科云媒科普惠農信息平臺給予充分肯定。
去年底,省農業(yè)科技信息中心再出新招,利用中科云媒信息終端搭建益民易購農村電商平臺,更是為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帶來了便捷。益民易購平臺將科普惠農服務站升級為益民易購店,使其成為一個開在家門口的綜合超市,讓農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各類商品,還能瀏覽到豐富多彩的科學知識。益民易購店向全省農民提供質量高、價格便宜的惠農產品,包括服裝、鞋帽、日用家電、農資農具、機械五金等,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科普惠農服務站的益民易購平臺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同時農民朋友也可以通過該平臺把農產品銷售到城市社區(qū)去,科普惠農服務站可以獲得一定的服務費用。目前已有30多個科普惠農服務站正式運行益民易購店,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益民易購模式作為目前全國首家O2O科普惠農電商平臺,是一種農村電商的最新模式,該模式已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可。2015年1月8日,由中國科協農技中心副主任王誠、京東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監(jiān)馬麗波等組成的中國科協科普惠農電商服務調研組一行對益民易購多個站點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認為,山西利用科普惠農服務體系,通過中科云媒信息終端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模式新穎,手段先進,值得推廣。
與此同時,省科協在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自2013年起,省科協為進一步引深、做實科普惠農工作,與省財政廳研究協商,使用部分省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資金,投入開展建設山西省科普惠農中心服務站試點工作,共確定試點單位20個,制定了《山西省科普惠農中心服務站資金管理辦法》,與每個建設單位簽訂《山西省科普惠農中心服務站建設責任書》,與山西農大合作完成外觀設計,與山西省農業(yè)規(guī)劃設計院合作完成設計規(guī)范。目前,20個試點單位已全部完成設計規(guī)劃,4個試點進入施工階段,預期今年底全部完成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