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朋 楊 新 付舉宏 張 海 李 鵬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塔桅所,北京 100045)
鋼塔桅高聳結構風荷載計算方法對比分析
王欣朋 楊 新 付舉宏 張 海 李 鵬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塔桅所,北京 100045)
對《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和《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兩本規(guī)范中風荷載的取值進行了對比,通過算例,了解了兩版規(guī)范對風荷載的影響,為以后的工程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高聳結構,風荷載,規(guī)范對比,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鋼結構的廣播電視發(fā)射塔、觀光塔等高聳結構拔地而起,類似高聳結構高度越來越高,造型越來越奇特。風荷載作為高聳結構的設計控制荷載之一,直接關系到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本文對《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和《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兩本規(guī)范中風荷載的取值進行對比,通過算例了解兩版規(guī)范對風荷載的影響,為以后的工程設計提供建議和指導。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計算等效靜力風荷載采用的是第一振型的慣性風荷載法,采用以背景響應系數B和共振響應系數R來反映脈動風主要動力特性的表達形式,這樣表達使得概念比較明確?!朵撍Y構設計規(guī)范》將風荷載作用分為平均風和脈動風兩部分,脈動風考慮了多階振型共同影響的結果。
《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中的風高度變化系數引用的是舊版的《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所以只劃分了3個粗糙度,而隨著國內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城市地貌下的大氣邊界層厚度與原來相比有所增加。《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2012版在劃分了4個粗糙度的情況下,適當將B類地貌風剖面指數從0.16調整到0.15,將C場地梯度風高度從400 m提高至450 m,D場地的梯度風高度為550 m,從而降低了各類場地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風剖面指數對比表
風高度變化系數的計算公式:
其中,α和HG分別為風剖面指數和梯度風高度;αb和HG,b分別為B類地貌風剖面指數和梯度風高度,詳見表2。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
風荷載的作用公式:
F=wkAf
(1)
其中,wk為風荷載標準值;Af為擋風面積。
風荷載標準公式:
wk=βzμsμzw0
(2)
其中,βz為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μs為風荷載體型系數;μz為風壓高度變化系數;w0為基本風壓。
表2 風壓高度系數對比表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中的風振系數采用共振響應因子和背景響應因子的形式表達:
(3)
(4)
(5)
其中,g為峰值因子;Bz為背景響應因子;I10為10 m高度名義湍流強度;R為共振響應因子。
規(guī)范中計算脈動風荷載時只考慮了第一振型的影響,這種情況適用于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均勻變化,對于不屬于這種情況的結構,荷載規(guī)范中給出的公式就不能簡單套用了,因為規(guī)范中給出的參數是在質量和剛度均勻變化時計算得出的。
《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是適用于廣播電視行業(yè)的鋼塔、鋼桅桿結構設計的行業(yè)規(guī)范,在計算脈動風荷載時本規(guī)范考慮了多個振型的影響。
風荷載的作用效應,應按下式確定:
S=γSSS+γdSd
(6)
(7)
其中,S為風荷載作用效應;SS為平均風作用效應;Sd為脈動風作用效應;Sdj為脈動風載j振型作用下的動力效應,振型數m可取3個;γS,γd均為分項系數,一般取1.0。作用于結構i質點平均風力標準值:
Psi=wkiAi
(8)
wki=μsμzw0
(9)
作用于結構第i質點第j振型的脈動風標準值:
Pdji=MiYjiξjvjηj
(10)
(11)
其中,Pdji為j振型i質點的脈動風標準值;Mi為結構第i質點的集中質量;Yji為第j振型第i質點的水平相對位移;ηj為結構第j振型的參與系數;vj為結構第j振型的空間相關系數;mi為第i質點風荷載的脈動系數。
4.1 單管塔計算
圓形截面單管塔計算參數見圖1,其示意圖見圖2,高度42 m,場地類別為B類,基本風壓0.45 kN/m2,離地高度1 m,在標高38,35,32,29處有平臺的集中質量,周期T1=1.68 s,T2=0.338 s,T3=0.138 s。
4.2 格構式電視塔計算
鋼結構四邊形格構式鐵塔(見圖3),塔高130 m,底部邊寬20 m,桅桿段長15 m,頂部邊寬0.8 m,場地類別為B類,基本風壓0.4 kN/m2,離地高度130 m,周期T1=1.626 s,T2=0.564 s,T3=0.279 s,為了便于分析算例中加入了風振系數的概念。計算參數見圖4。
4.3 算例分析
1)根據單管塔算例,可以看到在除平臺以外的位置可以認為塔體是質量和體型隨高度均勻變化的,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風荷載計算的理論不需要對外形加以修正,這種情況計算出的風荷載大小要高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計算的風荷載值3%~25%,這種荷載上的差異也是兩本規(guī)范對于這種質量和塔型隨高度均勻變化結構的基本趨勢。
2)對于上部有類似平臺這種集中質量的位置,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計算出的風荷載高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90%左右,出現(xiàn)這種大幅差異的原因在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在計算脈動風作用時,公式中的第j振型的參與系數nj與質點集中質量Mi成反比,質量越大風振系數越小,相應計算出的風荷載越小。
3)根據格構式電視塔算例,可以看到對于多邊形格構式的鐵塔,整個鐵塔高度的中下部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計算出的風荷載值要高于按《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計算出的風荷載值2%~13%,而中上部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計算出的風荷載反而低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 2%~50%,通過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這種類型的鐵塔,隨著高度的增加,結構迎風面寬度不斷變小,這就導致在計算背景響應因子BZ時需要乘以寬度修正系數,所以整個風振系數以及最后的風荷載會隨著高度增加而減小,最終在上部低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計算結果。
1)通過兩本規(guī)范的計算公式和多個算例的計算結果,首先可以得出在風壓高度變化系數上,《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相比《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有了明顯的降低,對于B類場地,降幅在0%~7%,具體和離地高度有關。2)在體型和質量沿高度均勻變化的情況下,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2012版計算出的風荷載大于《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2004版3%~25%不等,在體型和質量不隨高度均勻變化的情況下,計算的風荷載與體型和質量都有很大的關系。3)對于帶天線平臺的獨管塔設計,《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計算的風荷載與《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在天線平臺位置差距很大,設計時應特別注意。4)對于格構式電視塔,塔身中下部由于振動位移較小,計算風荷載考慮多個振型情況意義不大,而上部結構尤其是頂部桅桿段受到風作用較大,振動位移較大,所以采用《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計算風荷載考慮多個振型的共同影響更符合實際。
[1]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
[2] GY 5001—2004,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范[S].
[3] 黃本才,汪從軍.結構抗風分析原理及應用[M].第2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lculation methodsfor wind loading at towering structure of steel tower mast
Wang Xinpeng Yang Xin Fu Juhong Zhang Hai Li Peng
(TowerMastInstitute,Radio,Film&TV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45,China)
The paper compares the evaluating of the wind loading in the two regulations,ArchitecturalStructuralLoadingRegulation2012 andStructuralDesignRegulationofSteelTowerMast2004, and indic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editions on the wind loading by the calculation exampl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ollowing engineering design.
towering structure, wind loading, regulation comparison, wind pressure height change coefficient
2015-02-07
王欣朋(1986- ),男,助理工程師; 楊 新(1986- ),女,助理工程師
1009-6825(2015)11-0033-02
TU3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