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燕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兒科400062)
舒適護理在小兒靜脈滴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唐曉燕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兒科400062)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小兒靜脈滴注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該科2013年1~3月收治的398例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的住院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9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原有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兒的一針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靜脈滴注完成率、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靜脈滴注知識掌握度。結果(1)觀察組患兒一針穿刺成功率(94.0%)、一次性完成靜脈滴注完成率(88.4%)明顯高于對照組(84.4%、79.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12、5.450,P<0.05)。(2)觀察組患兒家長對靜脈滴注相關知識掌握度(94.5%)明顯高于對照組(87.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86,P<0.05)。(3)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8.5%)高于對照組(9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17,P<0.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用于小兒靜脈滴注過程中,能夠減少重復穿刺率,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服務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的融洽,減少護患糾紛,護理效果顯著。
舒適護理; 輸注,靜脈內; 兒童; 穿刺術
靜脈滴注是兒科一種常見的有創(chuàng)傷的治療方法,會給患兒帶來一種痛苦的體驗。舒適護理模式是通過整體化、個性化、有效化的護理,使患兒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小兒由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自主配合能力差,從而增加了靜脈滴注的難度,舒適護理便顯得更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本科住院患兒靜脈滴注治療全過程貫穿舒適護理模式,評價舒適護理在小兒靜脈滴注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3年1~3月收治的398例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的住院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9例。觀察組患兒總男112例,女87例;平均年齡(5.6±1.9)歲;上呼吸道感染67例,肺炎62例,腹瀉40例,手足口病11例,其他19例,對照組男110例,女89例;平均年齡(5.8±2.1)歲;上呼吸道感染69例,肺炎62例,腹瀉42例,手足口病9例,其他17例。入選條件:家長自愿接受調查,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患兒接受外周靜脈治療3 d以上,加藥組數(shù)為四組以上。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家長在文化程度、接受教育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原有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兒接受舒適護理模式。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1 對患兒及家屬作出正確的評估及進行有效的靜脈滴注知識教育 首先和家屬溝通,充分了解患兒平時表現(xiàn)和行為特征,將患兒分為以下3類[2]:勇敢型、膽小內向型、強烈拒絕型,以便在溝通中,護士能察言觀色,辨別不同的患兒的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了解家長的心理需求,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舒適護理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患兒對疾病的認識,對治療的接納程度直接受家長的影響[3]。兒科患兒大多為獨生子女,而且陪護多為老年人,由于隔代親的緣故,家屬表現(xiàn)為對患兒過度關注引發(fā)焦慮、緊張不安、擔憂。根據(jù)家屬的心理需求、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向家屬講解滴注的方式、選擇的部位、固定的方法、所用藥物的作用、靜脈滴注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并發(fā)放靜脈滴注相關知識手冊,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1.2.1.2 護士素質要求 護士衣著得體,舉止端莊大方,語氣柔和,態(tài)度和藹,富有同情心,保持面部微笑,緩減患兒對靜脈滴注產生的恐懼心理,行為沉著冷靜,增加患兒及家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掌握良好的語言和肢體語言溝通技巧,具備過硬的穿刺技術,豐富的舒適護理理論知識。
1.2.1.3 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 舒適的環(huán)境管理是重要的護理活動之一,適宜的聲響、光線、氣味、溫濕度能提高患兒的環(huán)境舒適度。本科室病房設有中央空調,四季均可調節(jié)恒定的溫度,病區(qū)清潔、明亮、寬敞,墻面貼有卡通畫,墻面顏色為暖色系,窗簾及床單被套均為色彩鮮艷的卡通圖案,定時播放有舒緩的背景音樂,有游戲區(qū)域,有規(guī)范的探視和陪伴制度能保證病區(qū)的安靜、舒適。
1.2.1.4 心理護理 (1)嬰幼兒期的患兒,較依賴父母,父母可撫摸患兒,或將患兒依偎在母親懷里行靜脈穿刺,緩減患兒緊張不安的情緒,滿足患兒情感上的需求,也可給患兒吸吮安撫奶嘴,安撫奶嘴通過對口腔觸覺感受器的刺激對感覺傳導進行調節(jié),直接或間接地抑制了5-羥色胺的釋放,從而產生鎮(zhèn)痛效果[4]。(2)對學齡前期患兒,可用患兒能夠理解的語言與其適度交流,用手撫摸患兒的頭部,呼其乳名,使患兒精神放松,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穿刺時可用手機播放視頻或音樂,或做小游戲,分散患兒的注意力,減輕對疼痛刺激的不良感受,更好地配合穿刺。(3)學齡期患兒要尊重其自主選擇權,患兒可選擇在什么部位穿刺、需不需要約束制動等,護士根據(jù)其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如:對膽小型患兒可采用鼓勵的方式增加患兒的勇氣,對勇敢型患兒則可用表揚方式取得更良好的配合,對強烈拒絕型患兒應尊重其主動意識,誘導為主,循序漸進[5]。
1.2.1.5 疼痛護理 無痛是所有患兒的首要需求,是舒適護理最迫切的問題。穿刺時,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選擇小號的穿刺針,以減少對血管壁的損傷[6]。嬰幼兒最好選擇頭皮靜脈,嬰幼兒頭皮靜脈滴注外滲率明顯低于四肢靜脈滴注外滲率[7],頭皮靜脈穿刺備皮時,注意固定好患兒頭部,以免刮傷頭皮。2~3歲以上的患兒可選擇手背的“泛神經(jīng)區(qū)”行靜脈穿刺,穿刺時采用空杯狀握手法,增大進針角度為40°,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的靜脈穿刺方法,可明顯減輕穿刺時患兒的疼痛感,達到無痛或微痛的效果[8]。并盡量使用留置針,減少重復穿刺造成的創(chuàng)傷,減少疼痛刺激帶給患兒的不適。
1.2.1.6 靜脈滴注 滴注過程中護士要及時巡視,觀察輸液是否有滲漏、針頭有否脫出,特別是特殊藥物如氯化鉀、葡萄糖酸鈣、甘露醇等刺激性藥物要提高警惕性。觀察固定方法是否合適、固定板是否過緊。教會家長觀察靜脈滴注滲漏的方法,告知家長不要私自調節(jié)靜脈速度,若患兒有不適及疼痛感要及時報告?;純焊鶕?jù)病情允許可參與游戲或觀看電視、聽音樂、聽故事,若患兒需要休息則要保持病房安靜,家長不能離開患兒,一直陪伴,保證靜脈滴注能一次性完成。
1.2.1.7 拔針 滴注結束拔針時,患兒會有緊張、恐懼情緒,護士要告知患兒及家長靜脈滴注已完,拔取針頭,需要配合,拔針動作要輕柔,對較小患兒,囑家長固定好患兒,以免患兒移動造成穿刺點按壓不及時出血,拔完針后給予患兒鼓勵和贊美。去凈固定部位的膠布痕跡。
1.2.2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靜脈滴注完成率;出院時發(fā)放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90分為滿意,60~<9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發(fā)放科室自制靜脈滴注知識調查表,共10題,每題1分,滿分為10分,8分為掌握,6~<8分為基本掌握,<6分為未掌握。出院時2表均由家長填寫。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一針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完成靜脈滴注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一針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完成靜脈輸液完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9.412、5.45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針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靜脈滴注完成率比較[n(%)]
2.2 兩組患兒家長對靜脈滴注相關知識掌握度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靜脈滴注相關知識掌握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86,P<0.05),見表2。
天津市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天津市中心)成立于1990年,受天津市教委和天津師范大學雙重領導。中心下設行政辦公室、崗前培訓辦公室、信息技術部、教師資格認定辦公室,當前業(yè)務以崗前培訓、教師資格認定、高校教師網(wǎng)絡培訓為主。
表2 兩組患兒家長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n(%)]
2.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17,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舒適護理是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通過給患兒有效的、舒適的、全面的護理干預,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兒的身心需求,讓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提高患兒的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9]。靜脈輸液的環(huán)境,穿刺過程及疼痛均是強烈的應激原,常導致患兒產生恐懼、緊張、反抗,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周圍血管收縮等,增加穿刺難度?;純涸谶M行靜脈滴注時不能有效的語言表達,并且不能有效地配合護理人員進行各項醫(yī)療操作,加之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孩子患病出現(xiàn)心理煩躁等,因此對其進行靜脈滴注過程中常出現(xiàn)各種護患糾紛[10]。本研究表明,靜脈滴注前對患兒及家屬作出正確的評估,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給予家長心理支持,詳細的靜脈滴注知識講解,在小兒靜脈滴注治療過程中,對患兒進行生理和心理舒適的護理,使觀察組在一針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靜脈滴注完成率、家長滿意度、靜脈滴注相關知識掌握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小兒靜脈滴注整個過程中,貫穿舒適護理,可滿足患兒及家長的身心需求,積極配合治療,促進護患關系的融洽,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滿意度,也使護理人員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有利于促進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秀春,劉艷,蘭曉云.小兒重癥肺炎舒適護理效果觀察[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4,11(4):68-69.
[2]李桂秋,馮潔.輸液患兒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83-84.
[3]董瑋.舒適護理在小兒腹膜透析治療中的應用[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7,37(2):36-37.
[5]謝瑋敏.語言溝通與誘導在學齡前兒童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4,14(4):21-23.
[6]鄒衛(wèi)紅,曾淑萍,鐘春蘭,等.循證護理在減輕小兒靜脈輸液疼痛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江西),2013(2):113-115.
[7]黃宇霞.新生兒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和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101-102.
[8]龍何英,王美蓮,陳澤芳.減輕手背靜脈穿刺疼痛程度的方法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6):2719-2720.
[9]韋小玲.舒適護理在小兒骨科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4):205-206.
[10]劉芳.門診輸液環(huán)境改造對提高護理安全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1,26(5):61-6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55
:B
:1009-5519(2015)12-1884-03
2015-02-27)
唐曉燕(1972-),女,重慶渝北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兒科護理工作;E-mail:6466163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