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包頭市北重三中 崔慧麗
隨著高考腳步的臨近,考試數(shù)量的增加,學生在考試中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日益突顯。尤其在英語寫作中表現(xiàn)的更為“淋漓盡致”。寫作作為英語學習輸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衡量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英語這門學科的內(nèi)涵。然而在絕大多數(shù)的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很多Chinglish的表達。本文旨在通過淺談Chinglish產(chǎn)生的原因及一些應對的策略,使師生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加以區(qū)辯,從而提高學生英語書面表達的能力,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Chinglish,即“中式英語”,是 Chinese和English的合寫。中式英語被認為是指帶有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特色的錯誤的英語,這種英語被稱為Chinese-Ordered English。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具有中國特征的英語。
受到漢語干擾(即使用已有的漢語言知識和漢語的思維模式并且在英語的使用中出現(xiàn)了錯誤),大量的Chinglish頻繁的在寫作中“露相”。其原因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學生對英語的某些結構與漢語中相對應的結構差異大而感到困難,因此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某一英語結構,而是將漢語的語言結構直接翻譯到英語語言結構中;或者是為了回避目的語中某些難的結構而過度使用一些簡單結構。
英語寫作是運用已掌握的內(nèi)在化語言知識和表達方法,通過思維進行外在化輸出的創(chuàng)作,因此英語思維能力在英語寫作中作用非凡。然而,在寫作教學中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識上而忽視了英語思維的訓練。潛意識中的漢語文化模式是影響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英語國家文化重理性、重邏輯與重分析,漢語文化重感性與重綜合。英語屬顯性語言,強調句子形式和結構的完整,往往用豐富的連接詞來表達句際關系;而漢語是隱性語言,重意合不重形合,常常是小句與小句之間形式獨立,只用逗號隔開,直到意義表達完整。如果用漢語的模式表達英語,英語句與句之間隱含的邏輯關系不能清楚地表達出來,就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漢語的具體思維和英語的抽象思維導致語言中動詞、名詞和介詞使用頻率不同。漢語是動態(tài)的,語言中多用動詞;英語是靜態(tài)的,其語言呈現(xiàn)出少用動詞的傾向,英語的抽象表達法主要在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詞和介詞。
英語追求簡約,慎用修飾詞;而漢語追求語言含蓄與內(nèi)容深廣,喜歡用修飾詞來加強語氣,以情動人。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導致寫作表達的不同寫作模式:英語善開門見山,一線貫穿;漢語則喜語義表達,曲折達意。用漢語思維來寫英語作文,很容易造成“主題不顯豁,上下不連貫”的缺憾。顯然,這種缺憾是由于文化意識的差異造成的。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揭示中西文化的差異,從文化內(nèi)涵來把握這些差異,并在差異中尋求共同的精神本質,以達到溝通和交流的準確性,從而促進英語寫作。
閱讀和寫作是外語學習過程中重要的輸入和輸出途徑。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英文原著,不但能擴大學生英語的詞匯量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而且能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西方社會習俗、文化和歷史背景。在大量的閱讀英文原著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和積累英語寫作中的一些固定用法,同時,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從而減少英語寫作中的Chinglish。
每周定期的練習兩篇不同題材的英語作文,然后同桌批改或小組討論,最后老師就典型Chinglish的作文在全班展示、修改、講解重點。這一過程不僅遵守了語言是人們?nèi)辗e月累的規(guī)律,而且可以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把已掌握的知識重新靈活應用,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同時,學生還發(fā)揮了主體性的地位,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在講授英語寫作的教學中,教師不能片面地回避漢語,而應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總結它們的共同點及漢語的正遷移,促進學生對英語表達法的掌握,從而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正確地使用英語。同時,教師還應按照英語特點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減少寫作中漢語對英語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Chinglish。
語言是應人類社會交際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外語教學的終極目的在于使學生學到地道的語言并能夠準確得體地進行交際(胡文仲,1999)。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的過程,這種語言輸出的能力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培養(yǎng)出來的,也不是僅靠掌握詞匯語法知識就自動具有的,它需要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練習才能獲得。因此,在英語寫作的教學中,注重閱讀、詞匯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加強文化意識,拓展文化語境,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與轉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進而提高語言寫作的水平,避免Chinglish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