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迅
這是一張大清北洋水師巡洋艦官兵合影,當中一人,是管帶(艦長)鄧世昌。
多年來人們認為這是一張普通的老照片,然而最新面世的圖書《崩潰的帝國:明信片中的晚清》揭露,拍攝該照片的竟然是日本派來偵察大清水師的間諜。
本該收斂行蹤的間諜,卻被熱情接待,大大方方登上了軍艦,還毫不受阻地四處拍照……這是甲午戰(zhàn)爭中不可思議的一幕。
一場戰(zhàn)爭,有戰(zhàn)場上將軍與將軍的對抗,士兵與士兵的交鋒;有背后兵力武器的比較,排兵布陣的博弈;有后方皇帝大臣的運籌帷幄,國與國之間的合縱連橫。
這是一場戰(zhàn)爭的正面。
戰(zhàn)爭還有另外一面,它躲在歷史的幽暗角落。今天,再來看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或許意味更為深長。
刺 探
1894年8月29日,在煙臺開往上海的“連升”號商船上,有一個冒充中國人的日本人,名叫宗方小太郎,他是正被清廷通緝的日本間諜。
上船后宗方小太郎才發(fā)現(xiàn),船上認識他的華人居然有6人之多,其中包括南京長江水師把總蔡廷標。
幾番思量,他決定主動去找蔡廷標,這讓蔡大吃—驚。宗方不慌不忙地說:“兩國已經開戰(zhàn)了?!辈汤淅涞卮鸬溃骸罢娴膯??我還沒聽說呢?!?/p>
“幸好我只是儒生,在國內沒有官職,依舊得以放浪于山水之間。如今準備暫時回上海,以避紛擾?!弊诜叫√衫^續(xù)試探蔡廷標。
蔡直截了當?shù)卮鸬溃骸澳愫芪kU啊,你沒有聽說官府懸賞數(shù)百金通緝你嗎?”
宗方不動聲色,問蔡廷標是否可以不告發(fā)他。蔡說:“當然,一旦別人知道你是日本人,恐怕我以后再也見不到你了?!庇辛瞬痰难谧o,宗方得以一路過關。
此時的宗方,已經順利完成日本海軍省交給他的情報任務。
從1894年6月,宗方奉命趕到煙臺,到8月29日離開,他多次偽裝成中國人,只身潛入煙臺、威海衛(wèi),刺探炮臺要塞和北洋水師活動情況,繪制布防圖。宗方發(fā)現(xiàn),威海衛(wèi)炮臺的主要防衛(wèi)力量集中在海上,而后方防衛(wèi)薄弱,這為后來日軍進攻威海衛(wèi)采取先登陸再繞行后方攻擊提供了情報依據(jù)。
一個為日軍最終取勝提供了關鍵情報的間諜,身為水師把總的蔡廷標,卻這樣把他輕易放走了。
籠 絡
對于日本間諜如何網絡人心,民國時期撰寫的《日本侵華之間諜史》一書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情。
1888年,19歲的日本間諜藤島武彥在漢口遭到水匪打劫,最后居然與匪首趙某相談甚歡而被放走。藤島與趙某分手之后,趙某被官府抓獲。
藤島連夜趕往救援,趕到時趙某已被梟首。藤島冒險盜回趙某首級,將其綁在腰間,跳入江中逃走,九死一生。最后藤島把趙某首級掩埋,再通知趙某手下去挖掘,此舉讓趙某手下感激涕零。
該書作者鐘鶴鳴由是感慨道:“浪人懷柔趙某部下也如此,其用心不可謂不深矣?!?/p>
在日本間諜組織樂善堂的《外員探查須知》中,規(guī)定拉攏人物包括:君子、豪杰、長者、俠客和富者,并意強調“見危而圖茍免,見利而圖茍得者”不能算“豪杰”——蔡廷標放走宗方,日本人果然識人有方。
1895年2月16日,北洋水師投降日本的第三天,道臺牛昶昞致信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請求返還廣丙艦,信中寫道:“此艦屬廣東水師……廣甲、廣乙今已沉壞,粵東三艦只殘廣丙一艦而已。廣東軍艦不關今日之事,若沉壞其全艦,何面目見廣東總督?愿貴官垂大恩,收其兵器銃炮,以虛艦交返,則感貴德無量。”牛昶昞此舉遭到伊東的拒絕和斥責,此信后來在日本報紙登出,日本人視為奇聞,加以嘲笑——道臺尚且無國家觀念,區(qū)區(qū)水師把總放走日本間諜,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1894年9月7日,宗方到達上海,換西服改乘英國商船離開,于11日抵達長崎,16日收到日本戰(zhàn)時大本營的“天皇賜予特別破格召見的內命”。
10月4日,因為情報成績卓著,宗方在廣島大本營受到天皇召見,歷時兩個小時之久。
情 報
宗方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只會刺探情報的間諜,為考察中國國情,他曾徒步游歷中國北方九省。
在廣島戰(zhàn)時大本營,他完成了兩份戰(zhàn)略報告:《中國大勢之傾向》和《對華邇言》。
當時東西方均有不少人堅信以中國之豐富物產,如能積極變革,必將崛起。但宗方小太郎在《中國大勢之傾向》中認為,中國雖然表面上在不斷改革和進步,但“猶如老屋廢廈加以粉飾”,經不起大風地震之災。李鴻章也曾自嘲為“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這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宗方小太郎曾分析過中國的年財政收入僅有9074萬兩銀子外加523萬石米(清廷在1893年和1894年兩年的財政收入均在8300萬兩左右),以中國之大,這是很不般配的。據(jù)他實際調查,民間的實際稅賦是此表面歲入額之四倍,而且此類“定額以外之收入,一錢不入國庫,均為地方官吏所私有”。腐敗的基因遺傳自明末,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極點”。
組 織
宗方并非孤身一人。
甲午戰(zhàn)爭期間,日本活躍在中國的間諜網幾乎都沒有拿過日本政府或軍方的錢,不僅沒有享受“機關”待遇,甚至連“事業(yè)單位”都算不上,純粹是自負盈虧的“民營企業(yè)”,而且只“燒錢”,不產出。大多數(shù)日本間諜只是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才被納入軍隊系統(tǒng),只有提供贊助的企業(yè)領取微薄的生活津貼,是“間諜志愿者”。
在背后支撐這個龐大的間諜網的,是一家日本的民營企業(yè),它通過卓有成效的在華商業(yè)經營,以商養(yǎng)諜,商諜結合,既節(jié)省了日本的軍費開支,也拓寬了諜報渠道,提高了諜報效率。
這家企業(yè)名為“樂善堂”,他的當家人是一個曾在江戶妓院做過龜奴的漢學家岸田吟香。
岸田自幼便有神童之稱,年輕時曾與木戶孝勇、西鄉(xiāng)隆盛等一干后來的維新志士結交,提倡革新,因此觸怒了幕府官僚,很長一段時間在江戶隱姓埋名,甚至到妓院里做仆人。endprint
其后,他遇到了美國長老會傳教士、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博士——赫本。
赫本在日本先后生活33年,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他有個孫女叫凱瑟琳,日后比爺爺?shù)拿麣膺€大,曾四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
在赫本的幫助下,岸田創(chuàng)辦了多份報紙,聲名鵲起,被稱為四大“名記”之一。就在這時,赫本博士將自己研制的一種水溶性眼藥配方送給了岸田,岸田將其命名為“精锜水”,遂棄文從商,辦起了名叫樂善堂的公司。
趁著這個勢頭,他來到了中國,在經營藥品之余還翻印中文典籍,他也因此介入了中國的文化界,是《申報》樂于報道的上海灘“明星”。
岸田一方面為日本國內撰寫大量文章和報告,成為日本政界和軍方的重要情報來源,另一方面效仿中國古人孟嘗君的做法,收留了大量到中國前來尋找機會的日本浪人或學生,管吃管住還管出路。
1886年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潛到中國刺探情報?;奈才c岸田一拍即合,第一次理清了在華日本浪人錯綜復雜的關系,并形成了職能明確的間諜機構。
宗方小太郎就是他們麾下最得力的一員干將。
1890年4月,荒尾精回日本述職。9月他帶領從日本各地征召的150名學生來上海開辦“日清貿易研究所”。之后他在英租界四川路與漢口路交界處辦了個日清商品成立所,并取了個中國名字——“瀛華廣懋館”。其實,這也是個以經商為名的間諜機構。
荒尾精回日本后,這個機構由參謀本部派來的根津一大尉接管。
根津一將漢口樂善堂成員在中國各地搜集的情報分門別類整理,編纂成三大冊二千多頁的《清國通商綜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交通等方面,是一部有關中國的百科全書。
這部書為日本軍政當局侵華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滲 透
日本間諜機構制定了一套暗語系統(tǒng),如“上等品”代表“旅順口附近兵”,“中等品”指“大連灣附近之兵”,“谷類”代表“步兵練勇”,“雜貨”指“炮兵”等。
甲午戰(zhàn)爭前,宗方與根津一又研究出新暗語,“買賣不如意”意為“北洋水師不出威?!?“草帽辮行市如何”指“北洋艦隊出威海進行攻擊”;“近日返滬”指“威海艦隊之防御移至旅順”等。
其時,清政府已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水師。
北洋水師歸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統(tǒng)轄,擔當遼東半島、直隸灣、山東半島一帶的防務;南洋水師由兩江總督管轄,負責江蘇沿海及長江一帶防務;福建水師以馬尾為根據(jù)地,管理浙江、福建、臺灣的防務。廣東水師保衛(wèi)廣東沿海一帶。
這四支水師中,日本人最重視北洋水師。因為李鴻章向德國訂造的鐵甲“定遠”“鎮(zhèn)運” “來遠”“經遠”四艦,向英國訂購的“致遠”“靖遠”兩艦都隸屬于北洋水師。
到1888年,北洋水師已經擁有大小艦艇25艘,官兵4000人。同時,李鴻章還在威海修建船塢、港口、炮臺等,并駐有北洋水師提督衙門。
但北洋水師的軍事機密卻被日本間諜石川伍一摸得一清二楚。
石川伍一表面看來只是日本松昌洋行的普通職員。他1884年來到上海,投到駐華武官海軍大尉曾根俊虎門下,開始間諜生涯。之后,他與另一名日本間諜高橋謙結伴深入到江蘇、浙江、江西、兩廣和河北、河南、四川、陜西等13個省,進行詳盡調查。
1886年,石川伍一與高橋謙經湖南到達漢口,歸入荒尾精門下。此后倆人完成了一部有關四川的報告并附有詳圖。
1893年2月,天津送昌洋行。一個清兵來兌換英鎊,伙計做不了主,石川特準換與了他。幾次交往,石川很快與他熟了,知道他叫汪開甲,是清軍駐天津護衛(wèi)營的一個弁目。石川多次在妓院宴請汪開甲,終于在一次酒足飯飽之后,汪開甲表示要帶他見一個“大人物”。
這個大人物,竟然是李鴻章的外甥、時任軍械局書辦的劉芬。
情報源源而來。
日本大本營為此調整了針對援朝清軍的兵力部署。1894年7月23日,日本聯(lián)合艦隊司令、海軍中將伊東右亨率艦隊從佐世保出發(fā),駛向朝鮮海岸,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
7月25日,豐島海面發(fā)生了清軍運兵船被日本聯(lián)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艦圍攻的悲慘事件,清軍千余人全部喪生。護送運兵船的“廣乙”艦被毀,“操江”艦被擄。
汪開甲終于引起了天津城守營千總任如升的注意。經審問,汪開甲供出了石川伍一。
這是清政府破獲的第一起間諜案。這年9月20日,石川伍一被押赴刑場,“按公法用洋槍擊斃”。劉芬則“綁赴市曹”處決。
自此,清政府各級官員對日本間諜才開始有所重視。
〔責任編輯 袁小玲〕
〔推薦人 水云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