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萬麗,管亞麗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 杭州310006)
·臨床護理·
頸性眩暈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的護理
汪萬麗,管亞麗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 杭州310006)
目的探討頸性眩暈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治療的相關護理問題。方法回顧性分析18例頸性眩暈患者經PLDD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18例術中、術后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末次隨訪時,18例NRS評分較術前明顯下降(P<0.05)。TCD檢測:椎基底循環(huán)主要動脈(LVA、RVA、BA、LPCA、RPCA)血液流速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結論經充分的術前準備、良好的術中配合與護理、細致的術后觀察,PLDD治療頸性眩暈效果滿意。
頸性眩暈;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護理
頸性眩暈(cervical vertigo)是指頸椎及有關軟組織,包括關節(jié)囊、韌帶、神經、血管、肌肉等發(fā)生功能性或器質性變化,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血流障礙、缺血,引起以眩暈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綜合征[1-2]。臨床表現(xiàn)為眩暈,多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記憶力減退、視覺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甚至猝倒而致意外傷害[3-4]。2007年1月~2013年5月本院頸性眩暈患者18例采用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療后效果顯著,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齡35~65歲,平均(41.5±16.8)歲。排除眼源性、耳源性及其它內科疾患導致的類似頸性眩暈癥狀的病例。伴頭痛13例,惡心嘔吐10例,耳鳴8例,頸肩痛9例。所有病例治療前均行X線、CT、MRI、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X線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曲,頸椎退變,鉤椎關節(jié)增生,椎間隙變窄,頸椎過伸過屈時椎體不穩(wěn)等。CT、MRI示: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及繼發(fā)性椎管狹窄,壓迫硬膜囊及神經根,其中單間隙C4~52例,C5~63例,C6~72例;2個間隙C4~5、C5~62例,C5~6、C6~75例;3個間隙C4~5、C5~6、C6~74例。TCD示椎-基底動脈缺血。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治療儀進行治療?;颊呷⊙雠P位,頸肩部墊薄枕,常規(guī)消毒鋪巾。C型臂X線機透視下定位,在氣管與頸動脈鞘之間確定穿刺點,取21G穿刺針經皮膚刺入椎間隙中心點,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穿刺部位正確,并在側位透視下將穿刺針尖端緩慢推進至椎間盤中后約1/3處。對多節(jié)段頸頸椎間盤病變者,同法插針2~3根。導針位置確定后,拔除針芯,置入光導纖維,以10J/s的預定能量向椎間盤發(fā)射激光,總能量為300~600J。
1.3觀察指標 應用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評價患者疼痛的嚴重程度,采用0~10數字描述疼痛強度,數字越大疼痛程度越嚴重。眩暈評定量表評分系統(tǒng) (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6]評估患者眩暈的嚴重程度。惡心嘔吐指數評估量表(index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retching,INVR)[7]評估惡心嘔吐的嚴重程度。采用耳鳴殘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8]評估耳鳴程度。將耳鳴分為5級對應THI評分,l級(輕微):1~16分;2級(輕度):18~36分;3級(中度):38~56分;4級 (重度):58~76分;5級 (災難性):78~100分。采用彩色經顱多普勒超聲儀探測基底動脈 (basilar artery,BA)、 雙側椎動脈(vertebral artery,VA)、大腦后動脈(postrial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用()表示,利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相關指標進行t檢驗。
本組18例頸性眩暈患者全部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50個月,平均(17.8±10.4)個月。所有患者手術過程順利,手術時間(18.3±6.2)分鐘,未見明顯出血,其中2例術中感頸部疼痛伴一側肢體麻木,及時停止激光照射后緩解。所有患者術中、術后均未見神經損傷、感染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末次隨訪時,患者眩暈及伴隨癥狀NRS評分較術前明顯下降,見表1。TCD檢測:椎基底循環(huán)主要動脈(LVA、RVA、BA、LPCA、RPCA)血液流速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見表2。
表1 治療前、末次隨訪眩暈及伴隨癥狀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癥狀 n 治療前 末次隨訪眩暈 18 8.2±1.5 2.8±1.2*頭痛 13 6.2±1.6 1.3±2.2*惡心嘔吐 10 4.8±1.3 1.6±1.4*耳鳴 8 26.2±8.6 14.3±1.2*頸肩痛 9 6.8±2.1 2.0±1.4*
表2 治療前、末次隨訪TCD檢測血流峰速度比較(,cm/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n LVA RVA BA LPCA RPCA治療前 18 37.1±9.8 39.1±10.3 48.2±10.3 47.5±11.1 48.3±9.5末次隨訪 18 45.4±10.6*44.5±10.5*54.5±9.5*53.2±9.6*50.6±10.4*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 患者往往因眩暈嚴重,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而被迫手術,PLDD雖是微創(chuàng)手術,但手術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和預后的不確定性,使得患者術前可能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此外,大多數患者在術前會產生比較強烈的生理與心理的應激反應,而這些不良情緒對手術的預期效果會產生負面影響[9-10]。因此,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進行健康教育,全面詳細地介紹PLDD手術的原理、注意事項、療效及安全性,介紹主刀醫(yī)生的技術水平和醫(yī)院相應設施,使患者產生信任感,消除恐懼心理。同時,手術前夜和術前半小時分別給予適當鎮(zhèn)靜藥減少患者焦慮。
3.1.2氣管食管推移訓練 術前2天開始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常規(guī)行氣管、食管推移訓練,以防止因術中牽拉氣管引起反射性嗆咳、憋氣、躁動而造成誤傷或影響手術操作[11]。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前應向患者解釋目的和要求,使其理解和配合。推移訓練時取仰臥位,肩下墊一薄枕,使頭部后仰,用2~4指盡量把氣管及食管推移過中線(遠離手術側)。開始用力要緩和,逐漸增加力度,每次牽拉時間持續(xù)約20分鐘。
3.1.3術前準備 術前再次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包括曾患有何種疾病及做過何種治療,檢查頸部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破潰、癤腫和瘢痕等,查看相關血化驗單,包括血常規(guī)、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肝功能等,以排除手術禁忌證。術前8小時禁食、禁水,以免術中及術后嘔吐導致誤吸或窒息。本組未發(fā)生誤吸或窒息。手術日晨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如有發(fā)熱、血壓過高或女性月經來潮等,應暫停手術。
3.1.4頸托選擇與適應 術后早期頸椎間盤的穩(wěn)定性下降,故患者術后需頸托固定1~2周。根據頸項形態(tài)選擇合適的頸托,每日適應性佩戴20~30分鐘。
同時,要對示范基地的農戶進行上門技術指導,做好農業(yè)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技術培訓等輔導工作,及時解決示范戶在技術運用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3.2術中護理 PLDD術是在局麻下進行的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術中患者神志清,頸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脹不適感。此外,穿刺部位在頸部,位置高,患者難免產生恐懼感,術中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了解患者手術過程中癥狀與體征的變化,嚴防術中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恰當的激光照射可對人體造成意外損傷,術前、術中應告知患者不要正視激光特別是工作激光,同時應佩戴防護眼鏡,以避免激光照射引起角膜炎癥及視力下降等[12]。激光照射終止后,拔出光導纖維及穿刺導針,局部壓迫止血20分鐘,避
免局部血腫形成。本組2例術中感頸部疼痛伴一側肢體麻木,及時停止激光照射后緩解,其余患者無明顯不適。
3.3術后護理
3.3.1呼吸道護理 觀察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常規(guī)予吸氧,必要時備床邊氣管切開包。
3.3.2體位護理 術后要注意保持頸椎的穩(wěn)定性,臥床時頸椎兩側用沙袋固定制動,保持中立位,頸下墊一薄枕,使頸部微后伸,如有不適可適當抬高床頭,軸線翻身。
3.3.3飲食護理 術后患者宜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如骨頭湯、雞蛋、蔬菜、新鮮水果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同時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
3.3.4感覺及運動功能的觀察 待患者麻醉消失后,觀察四肢感覺運動情況,并與術前作比較,聽取患者主訴,檢查四肢肌力及關節(jié)活動、皮膚感覺等,觀察手術療效,如有感覺運動減退或消失,應高度警惕術中損傷脊髓的可能,立即匯報醫(yī)生積極救治。
3.3.6并發(fā)癥預防 因頸椎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應注意預防并發(fā)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血栓性靜脈炎、廢用性肌萎縮等。護理措施有:每2小時抬臀1次,夜間3~4小時抬臀一次;軸線翻身2次/d;六一散貼敷肩胛部、尾骶等易受壓部位;鼓勵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足底泵治療,加強功能鍛煉等。
3.3.7康復訓練 護士應向患者說明康復訓練的目的、方法、原則及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早期積極的主動、被動康復訓練能鞏固手術療效、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患者康復等[13]。術后6小時可進行伸指、握拳訓練;上肢肌肉力量訓練;上肢帶動肩胛部活動,3次/d,每次20~30分鐘。術后1周根據病情指導患者進行適度的頸部前屈、后伸、側屈和側轉運動,每天1~2次。3個月后鼓勵患者做頸部康復操,方法包括:雙掌擦頸、左顧右盼、前后點頭、旋肩舒頸、頸項爭力、搖頭晃腦、頭手相抗、翹首望月、雙手托天、放眼觀景等[14]。動作要緩慢平穩(wěn),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以訓練部位有輕度疲勞感為度。
3.3.8出院指導 睡眠姿勢應恰當,仰臥位,盡量用低枕。加強飲食調理,合理營養(yǎng),保持良好的心理。養(yǎng)成良好的坐、站、行及勞動姿勢,避免劇烈的頸部旋轉動作。注意頸部功能鍛煉,增加頸椎的穩(wěn)定性,減少頸性眩暈的復發(fā)。指導患者掌握改變體位要“三慢”,即抬頭轉頭慢、坐起慢和站起慢。告知患者眩暈發(fā)作時的緊急救護措施:立即臥床或抓支撐物、就地坐臥、閉眼,避免走動、睜眼,以免摔傷[15]。定期門診復查。
頸性眩暈容易反復發(fā)作,一般單純西藥擴張血管或營養(yǎng)神經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PLDD治療,效果顯著,表明充分的術前準備、良好的術中配合與護理、細致的術后觀察和指導是手術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 王建國,閆洪濤,張雷,等.銀質針導熱聯(lián)合正骨推拿治療頸性眩暈臨床研究.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1):40
[2] 范炳華,王新華,王鵬,等.三部推拿法治療頸性眩暈120例臨床療效觀察.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5(4):581
[3] 顧利軍.針灸刺血拔罐、TDP照射、穴位注射聯(lián)合眩暈停治療頸性眩暈隨機平行對照研究.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3,27(3):146
[4] 郭姜,王得志,丁全茂.頸源性眩暈的臨床研究進展.醫(yī)學綜述,2012,18(22):3794
[5] 嚴廣斌.NRS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2014,8(3):410
[6] Felisati G,Pignataro O,Di Girolamo A,et al.Nicergo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zziness in elderly patients.A review.Arch Gerontol Geriatr Suppl,2004,(9):163[7] Fu MR,Rhodes V,Xu B.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Index of Nausea,Vomiting,and Retching.Cancer Nurs,2002,25(2):134
[8] 孟照莉,鄭蕓,王愷.推薦一種耳鳴主觀評估量表.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15(4):325
[9]Heneweer H,Aufdemkampe G,Van Tulder MW,et al. Psychosocial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low back pain:an inception cohort in primary care physical therapy in The Netherlands.Spine,2007,32(5):586
[10]Thomas JS,F(xiàn)rance C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related fear and lumbar flexion during natural recovery from low back pain.Eur Spine,2008,17(1):97
[11]尚洪平,朱玉妹.頸椎前路手術術前行氣管食管推移訓練的臨床意義.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5,2(21):1945
[12]黃美風,姜佳好,張典學.經皮穿刺激光椎間盤減壓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35):130
[13]林麗賢,章映麗,林秋萍,等.經皮激光椎間盤汽化減壓術90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47
[14]伊智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88
[15]孔青華,徐平.30例經皮頸椎間盤激光減壓術的護理.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