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建
(浙江省江山市長臺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 江山 324106)
復方承氣湯加減聯(lián)合保守療法治療腸梗阻臨床觀察
趙世建
(浙江省江山市長臺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 江山 324106)
目的觀察復方承氣湯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單純性腸梗阻的療效。方法將60例單純性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復方承氣湯加減并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兩組患者療程均為12 d。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P<0.05)。觀察組的治療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恢復時間、惡心嘔吐消失時間和完全經(jīng)口進食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復方承氣湯加減并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單純性腸梗阻患者療效良好。
腸梗阻 復方承氣湯 保守療法
腹部外科手術治療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祛邪”理論,而手術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傷正”[1]。腹部外科手術常常會導致人體的元氣受到損傷,以致氣虛和血行不暢,引起術后的胃腸動力紊亂[2]。本院采用復方承氣湯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腸梗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所選病例西醫(yī)診斷均符合文獻[3]腸梗阻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文獻[4]標準。診斷為腸結,辨證為瘀熱蘊腸、腸腑氣滯。排除標準:1)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嚴重電解質紊亂、嚴重酸堿紊亂,或者伴有腹膜炎,需要采取緊急手術治療患者;2)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3)合并有心、肝、腎以及腸道器質性病變的患者;4)對研究藥物過敏患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接診的單純性腸梗阻患者6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41~77歲,平均(63.27±9.75)歲;平均病程(5.92±0.70)d。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2~81歲,平均(64.23±8.53)歲;平均病程(5.82±0.94)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其他資料如梗阻時長,腹痛疼痛分數(shù),每天嘔吐次數(shù)等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狀況分析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狀況分析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梗阻時長(d)腹痛疼痛分數(shù)(分)每天嘔吐次數(shù)(次)既往梗阻病史(次)觀察組 305.92±0.70△3.61±0.86△2.14±0.77△1.67±0.34△對照組 305.82±0.94 3.88±0.692.31±0.88 1.64±0.2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的西醫(yī)保守常規(guī)治療,治療措施包括嚴格禁食、胃腸減壓,及時糾正酸堿平衡紊亂與水電解質紊亂、采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方法及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復方承氣湯加減:枳實12 g,桃仁12 g,芒硝10 g,厚樸15 g,生大黃15 g,赤芍15 g,炒菜菔子60 g。氣虛者加黨參15 g;嘔吐者加生姜15 g,代赭石15 g,法半夏10 g;熱重者加黃芩10 g,金銀花10 g,生石膏15 g;中寒者加炮姜15 g,制附子15 g。煎服2次,將其制成大約300 mL的水煎液,每日1劑,水煎液分2~3次從胃管注入,也可口服。惡心嘔吐的重癥患者需實施保留灌腸。兩組患者療程均為12 d。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改變情況。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包括治療時長、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肛門排氣恢復時間、惡心嘔吐消失時間和完全經(jīng)口進食的時間。
1.5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5]制定療效標準。顯效:腹痛、嘔吐、腹脹癥狀消失,排氣排便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顯示消化道造影正常。有效:腹痛、嘔吐、腹脹癥狀消失或減輕,或者患者的排氣排便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顯示消化道造影正常。無效:腹痛、嘔吐、腹脹癥狀減輕不明顯或者未減輕,排氣排便不能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顯示消化道造影無好轉。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結果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比較 見表3。結果示觀察組的治療時長、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肛門排氣的恢復時間、惡心嘔吐的消失時間和完全經(jīng)口進食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d,±s)
表3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d,±s)
組別 n 肛門排氣恢復時間惡心嘔吐消失時間完全經(jīng)口進食時間觀察組 3 0 3 . 0 ± 1 . 1△5 . 6 ± 1 . 6△1 3 . 3 ± 2 . 1△對照組 3 0 3 . 8 ± 0 . 9 7 . 2 ± 1 . 4 1 6 . 8 ± 2 . 2治療時長 腸鳴音恢復1 2 . 1 ± 2 . 3△2 . 2 ± 0 . 5△1 5 . 6 ± 2 . 1 3 . 5 ± 1 . 1
腸梗阻屬于中醫(yī)學“腸結”“關格”范疇[6]。近年來,由于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外科手術的開展越來越多。外科手術后易發(fā)生腸粘連,進而發(fā)生單純性腸梗阻。中醫(yī)學認為,腹部手術后容易引起患者腸梗阻,常見原因有:一者是手術后元氣受到損傷,血脈痹阻,從而導致氣虛血行不暢、腑氣壅滯,毒熱與濕熱集聚于六腑,不能正常傳化[7-8],患者出現(xiàn)腹脹便秘并伴有排氣排便功能下降或停止等。胃和大腸均屬于陽明經(jīng),主通主降,而通降則會促進機體生化有源和出入有序。然而,患者由于手術的影響及術后恢復時間內的胃腸功能下降,會導致胃失和降以及腸傳化的功能失調[9-10]。
單純性腸梗阻患者胃腸功能失調會導致腸道阻滯,從而引起脹痛。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動力功能的減弱與紊亂,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嘔吐和排氣排便的消失等。復方承氣湯通過活血、瀉下及行氣的3個方面加強患者胃腸運動的功能,同時改善患者胃腸道的微循環(huán),通過增加腸道的血流量,減少腸道的缺血甚至壞死,從而減輕患者炎癥反應[11]。
復方承氣湯方中,桃仁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可以潤腸和通便,也可以刺激患者的腸壁加強蠕動;炒萊菔子也能增強腸運動。枳實可以行氣和導滯,厚樸則可以寬中下氣,而赤芍可以活血化瘀。據(jù)臨床報道,大承氣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腸功能的恢復,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12]。本觀察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說明復方承氣湯加減并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單純性腸梗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單純性腸梗阻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動力功能的減弱與紊亂,癥見腹脹、腹痛、嘔吐和排氣排便的消失等等。本觀察顯示,復方承氣湯加減并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單純性腸梗阻患者的治療時長、腸鳴音恢復的時間、肛門排氣的恢復時間、惡心嘔吐的消失時間和完全經(jīng)口進食的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單純性腸梗阻患者的相應指標的時間,說明了復方承氣湯加減并聯(lián)合西醫(yī)保守療法治療單純性腸梗阻患者能夠更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更早減輕和減少患者的痛苦。
[1] 錢正宇.中醫(yī)治療晚期癌癥合并腸梗阻的療效[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1):184.
[2] 巫桁錁,熊慧生,蔣參,等.腸梗阻的中醫(yī)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9):1572-1574.
[3] 黃潔夫.腹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79-898.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0-66.
[6] 呂云福.腸梗阻的常見病因分類與治療策略[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1,5(3):251-255.
[7] 崔淑敏,何海梅.中醫(yī)特色護理在單純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2,32(8):123.
[8] 閻皓,王輝.中醫(yī)輔助治療在腹部腫瘤腸梗阻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2013,35(5):691-693.
[9] 湯維英.腹部手術后早期腸梗阻中醫(yī)護理總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4,30(9):892-893.
[10]周龍根.中醫(yī)口服灌腸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33(3):434.
[11]張建斌.中醫(yī)綜合干預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作用評價[J].北方藥學,2013,10(11):31-31.
[12]沈舟慶,勞建軍.大承氣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3):525-526.
R248.1
B
1004-745X(2015)06-112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6.066
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