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嶸 沈國榮 王國榮
(1.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yī)院口腔科,上海 200540;2.上海市金山區(qū)張堰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口腔科,上海 201514)
雙頜前突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面部組織畸形,主要臨床表現為面部1/3向前凸出,上下牙列前牙明顯唇傾,開唇露齒,頦部較小[1]。雙頜前突的矯治能夠最大限度內收上下頜前牙以及牙槽突,但需要穩(wěn)定、良好的支抗[2]。傳統的支抗技術存在操作不方便、過度依賴患者的配合、使用時間有限等缺點,預后效果不確定[3]。而微螺釘種植體支抗除穩(wěn)定、生物相容性好、舒適外,還可以保證在治療過程中后牙位置不發(fā)生改變,且具有植入部位靈活、術式簡單、可即刻加力等優(yōu)點[4]。本研究探討了微螺釘種植體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yī)院口腔正畸科就診的成人雙頜前突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20~35歲,平均(28.56±2.12)歲。80例患者均牙齒前突、開唇露齒。根據植入支抗及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矯治方法 兩組患者均拔除4顆第一前磨牙,采用直絲弓矯治術,以每側50~250g力組牙滑動法關閉間隙。治療組采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植入部位為上頜第一磨牙與第二前磨牙頰側根尖部的牙槽間隔中,及下頜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頰側根尖部的牙槽間隔中;支抗植入在局麻下進行,無需切開黏膜,直接旋進鈦合金螺釘(浙江省寧波慈北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MB105-1.6×11)。對照組采用橫腭桿、舌桿、口外唇弓、J鉤等傳統強支抗方案。
1.3 療效觀察 用X線分析雙頜前突患者治療前后的口腔內部變化。測量指標為上中切牙唇傾角(U1-SN)、下中切牙唇傾角(L1-MP)、上下中切牙長軸的交角(U1-L1)。觀察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如矯治器脫落、松動及局部感染、腫脹等。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X線測量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U1-SN、L1-MP和U1-L1測量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U1-SN和L1-MP測量值均小于對照組,而U1-L1測量值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X線測量指標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患者均完成手術,均未出現矯治器脫落、松動,及局部感染、腫脹等并發(fā)癥。
理想的口腔畸形矯治裝置應當應用簡單、價格便宜、即刻負載、體積小,能承受正畸力,易固定。直絲弓矯治術應用牙口內或口外裝置,使矯治牙按設計的方向和距離移動,但常因其支抗性質不夠優(yōu)良而易喪失,導致治療失敗[5]。此外,當遇到治療配合欠佳的患者時,該技術效果往往不佳。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技術結合了傳統支抗方法,支抗體的生物相容性及穩(wěn)定性均較好。目前,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口腔正畸領域,特別適宜用于治療雙頜前突及個別牙錯位等。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主要靠機械固位,不需達到完全的骨整合,可即刻加載,從而縮短療程;可以植入頜骨任何部位,并可根據植入部位骨的質量和矯治牙移動的類型來調整支抗的位置和加力的方向、大小。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手術,且均未出現嚴重并發(fā)癥。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U1-SN、L1-MP和U1-L1測量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U1-SN和L1-MP測量值均小于對照組,而U1-L1測量值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技術在應用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種植孔徑過大、骨接觸面過熱、醫(yī)師手術不熟練以及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不達標等可使支抗穩(wěn)定性變差;(2)手術過程中可能傷及上頜竇、鄰牙的牙根以及一些重要的小血管,對此應避免;(3)術前應進行宣教,使患者在術中盡可能有效配合。
[1]Nocini PF,De Santis D,Ferrari F,et al.A customized distraction device for alveolar ridge augmentation and alignment of ankylosed teeth[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11,19(1):133-135.
[2]Vigolo P,Givani A.Clinical evaluation of single-tooth mini-implant restorations:a five-year retrospective study[J].J Prosthet Dent,2010,84(1):5O-54.
[3]Williams P,Travess H,Sandy J.The use of osseointegratedimplant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 Implants and their use in children[J].Dent Update,2013,31(5):1287-1290.
[4]朱勝吉,周彥衡,傅民魁.應用種植體支抗正畸治療的初步臨床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4,11(4):169-172.
[5]劉鑫,段銀鐘,劉嵐.微小種植體支抗與傳統強支抗在成人雙頜前突尖牙遠移中的比較[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20(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