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思想整治教育功能?;诖?,為了有效實現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主要對其實現途徑及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途徑;對策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育現代化人才的重要職責。而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實現培育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主要手段,隨著當前文化軟實力作用的不斷增強,只有認清高校校園文化擔負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不斷的探索發(fā)揮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徑與對策,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1]。
一、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整治教育功能
(1)育人導向功能。校園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校園文化則是通過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從思想上和文化理念上引導廣大師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接受正確文化思想熏陶,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提高自身對消極不健康思想的免疫力,更有利于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品質。(2)紀律約束功能。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紀律約束功能,常常蘊含、體現在各類的校園制度中,尤其是校園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例如校風、校紀和校訓等,能夠在強有力的貫徹執(zhí)行中,樹立校園良好的風氣和講文明的道德規(guī)范,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全體師生的日常行為,并且這種文化思想的作用常常是無形的,能夠指導學校成員主動糾正與主體行為規(guī)范相違背的行為。
二、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多元文化沖擊,校園主體價值觀面臨困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意識、經濟組織等方面不斷進行著日益深入的改革,尤其是伴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我國社會文化和人們的主流價值觀表現出明顯的多樣性趨勢[2]。由此也導致價值評判標準的多元混亂。在社會發(fā)生深刻變革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代表的傳統(tǒng)價值理論以及評判標準,已經越發(fā)遭受質疑和奚落,明顯的表現出不能夠適應社會新的發(fā)展需要。社會文化和價值觀選擇的多樣化,以及社會轉型所帶來社會意識和價值追求上的變化,也會滲透到高校校園,并影響校園的主體價值觀選擇。價值評判標準的多元混亂,會導致校園主體迷茫于各種文化和價值評判標準之間。這對于正處在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關鍵期的廣大青年學生,很容易帶來思想意識上的困惑,陷入迷茫之中。
2、校園文化環(huán)境遭遇非主流文化嚴重沖擊和破壞
校園文化是學校保持積極向上、拼搏創(chuàng)新良好風貌的重要力量,校園文化植根于本國文化之中,代表了本國、本社會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主導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塑造,是校園思想和道德建設所遵循的最重要原則。然而當下,隨著各種文化因素的不斷活躍和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校園文化環(huán)境正遭遇著以課桌文化、短信網絡文化、審美文化、搞怪字符文化等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嚴重沖擊和破壞,并有日益興盛之勢。不能否認非主流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豐富了校園文化,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更多的則是給廣大青年學生帶來的價值觀混亂、思想道德失衡以及與校園昂揚向上、積極進取良好風貌的相背離。
三、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與對策分析
1、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歸根結底,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我國大力培育校園文化的目的,也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揮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塑造與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相適應的和諧校園文化,就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引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高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旗幟,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切實按照社會主義基本思想意識形態(tài)來培養(yǎng)、建設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應與時代接軌,與時俱進
校園文化精神是常為新的,但其發(fā)展不是盲目無序的,而是應該隨著時代發(fā)展,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代接軌,與時俱進,從而使校園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歷史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與時俱進,從我黨進行社會主義實踐和道德理論體系中汲取營養(yǎng),融入到辦學理念中,融入到校園文化培育和教育教化過程中,讓廣大青年學子獲取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此外,要從培養(yǎng)校園共同價值觀著手,將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價值取向融入到校園價值觀中,而校園價值觀則應努力做到與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相一致、相統(tǒng)一,努力使校園共同價值觀能夠切實地植根于社會主流價值觀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從更深的層次來看,校園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只有不斷的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才能夠更好的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工作,才能夠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愛國守法、民族團結等與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國情相符合的時代精神,從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蘊華.試論如何強化高校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社會縱橫,2010,(07):171-173.
[2]王德斌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6):109.
作者簡介:熊銀(1984—),女,湖南長沙,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