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梅
(遼寧省建平職教中心)
穆木天是中國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人之一,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有著對于象征主義詩歌理論的自覺接受。雖然從時間上說他不是最早的象征主義詩學(xué)觀念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作者,但是相對于李金發(fā)等人,他對于象征主義詩學(xué)的接受明顯的具有理性色彩和民族本位意識。
由于家境衰落和愛情的失望使穆木天創(chuàng)作了《旅心》詩集,在作者創(chuàng)作的過程之中,作者一度地沉浸于對西方重要的象征主義詩人波特萊爾、維爾倫等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可以說,正是由于對西方象征主義的追求,才使得詩人的作品具有了某些象征主義的特色。
孫玉石曾經(jīng)認為“穆木天得到法國象征派詩人拉弗格的啟示,十分注意追求詩歌的音樂美,追求用富于律動感的語言,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對于外界聲音、光亮、運動所獲得的交感和印象。”
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研究穆木天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象征主義特征。
象征主義詩歌理論主張詩歌的音樂美,著名的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曾經(jīng)認為“那超然而恢宏的神喻從上天君臨,它昭示我們借用管弦樂來完成使文字成為唯一的音樂形式的夙愿?!倍窃谶@樣的主張之下,穆木天也主張詩歌是純粹的詩歌,他認為詩歌就是詩歌,不應(yīng)與散文等同,他要求的是純粹的詩歌的世界。他曾經(jīng)在給郭沫若的信中這樣說道“我們要求的詩是數(shù)學(xué)的而又音樂的東西?!痹谒摹堵眯摹芳?,對于音樂美的追求很是明顯。他十分的注重用疊字疊句來表現(xiàn)詩歌中的音樂美。以他的《淚滴》為例,“我聽見你的珍珠的淚滴滴滴在你的薔薇色的頰上在蕭蕭的白楊的銀色蔭里周圍照著薄薄的朦朧的月光我聽見你的水晶的淚滴滴滴在你的鵝白的絹上濾在徐徐的吹過的夜風(fēng)對著射出湖面的光芒我聽見你白露的淚滴滴滴在綠絨般的草蔭你的象牙雕成的兩只素足在灰綠上映著黑沉沉的陰暈我聽見有深谷的杜鵑細呦我聽見湖中的蘆葦?shù)驼Z我聽見有草蟲鳴唧唧但他們都是為你這幾滴淚滴”。這是詩歌的前四段,在這幾段之中,我們能看到他的對稱,也很有古詩的意味,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歌曲的味道,淚滴富于了美麗的珍珠,淚滴成了美麗的水晶,成了純潔的白露,再加上美麗的薔薇色、銀色的白揚蔭、朦朧的月光、鵝白的絹、徐徐的夜風(fēng)、綠色的草、象牙的素足以及各種蟲鳴聲,讓人更加清晰的看到了一幅憂郁的圖景,而其中疊字疊句的運用,也讓人感到了一首動人的歌曲的上演。通過對于這首作品的品讀,我們感受到了穆木天詩歌中其中的一個象征主義特征——詩歌的音樂美。作品中音樂性的產(chǎn)生,其中疊字疊句的運用就是這樣律動的語言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水聲》中,“我們要找水聲到魚人的網(wǎng)眼我們要找水聲到山間的泉源我們要找水聲到海口的沙灘我們要找水聲到那里的江灣妹妹,水聲是否歌唱在你的眼尖妹妹,水聲是否歌唱在你的胸膛妹妹,水聲是否歌唱在你的發(fā)梢妹妹,水聲是否歌唱在你的鬢旁?!边@些疊字疊句的運用,使得詩歌擁有了富于律動的語言,可以說這是對于象征主義詩歌的一大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正是有了這樣律動的語言,才讓人讀后覺得非常的上口。
象征主義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審視之中往往帶有一種批判意識和反抗意識,現(xiàn)實的土壤只能培養(yǎng)出丑惡的病態(tài)之花,他們只能在幻想的世界中尋找到自己的慰藉,而在這樣的幻想性中,他們更是增加了暗示性在其中,可以說朦朧性、象征性成為他們作品中的重要特點,也成為了他們的理想,可以說,穆木天接受了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影響,特別強調(diào)詩歌的潛在性能,他曾經(jīng)認為詩歌的世界是潛在的世界,詩歌的最重要的特色是他的暗示性,詩歌要暗示出人的內(nèi)在生命的神秘之處。他甚至主張詩歌越是讀不明白越是好詩,我們不能完全的肯定他的看法,但是這卻是穆木天接受西方象征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具體的看一看,在《落花》一詩中,第一節(jié)是這樣的表示的“我愿透著寂靜的朦朧,薄淡的浮紗,細聽著淅淅的細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遙對著遠遠吹來的空虛中的噓嘆的聲音,意識著一片片的墜下的輕輕的白色的落花。”詩歌中表達了某種生命中的特色,再現(xiàn)了生命的神秘特色,其中凄婉的聲調(diào),讓人感到了作者的哀愁,而這首詩的內(nèi)在層次是在表達著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而這樣的情感,被作者注入自己的生命體驗之中,成為了潛在的暗示性的情感。而這也正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內(nèi)心世界隱秘的抒發(fā)。
以上就是對于穆木天詩歌創(chuàng)作中象征主義特征的簡要分析,從中我們看出了穆木天作為早期象征主義在中國傳播人的貢獻以及不足之處。
[1]孫玉石.象征派詩選.
[2]馬拉美.詩歌危機.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9,5.
[3]穆木天.譚詩——給沫若的一封信.創(chuàng)造月刊,1926,(3).
[4]穆木天.穆木天詩文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