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
五月的未名湖畔,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適逢“五四”運動95周年,我有幸來到莘莘學子們夢想中的神圣殿堂——北京大學,參加江西省審計廳領導干部能力建設與素質(zhì)提升高級研修班,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學習生活。
匯集于面孔稚嫩的學生中,穿梭于英杰樓、圖書館、燕園大廈的各教室里,流連于博雅塔、未名湖邊,駐足于蔡元培、李大釗等先輩的塑像前,我不禁思緒潮涌,感慨萬千。
——遙想百年前的北大,正是由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使北京大學思想解放,學術(shù)繁榮,從此日新月異。
——正是由于陳獨秀、李大釗等北大教授創(chuàng)辦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開啟了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的思潮才勢不可擋。
——正是在1919年5月4日北大與北京其他高校師生一起掀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zhuǎn)折點,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jié)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閱讀北大的校史,你會發(fā)現(xiàn):一百多年來,北大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領袖和杰出的專家學者,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北大短短的幾天,你學到的不僅僅是課堂的知識,感悟更多的是北大對人格的熏陶,北大人特有的精神氣質(zhì)。
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