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戲里百種味
他們是國家電網(wǎng)上海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的普通職工,也是廉政微電影《情與法》的演員,讓我們聽他們說拍攝中的酸甜苦辣。
拍攝組織者之一、行賄者李濤的扮演者 錢瑤斌:
我既是此次微電影拍攝的組織者之一,也是主演之一。起初,因為對影視劇拍攝沒有任何概念,很擔(dān)心沒法完成領(lǐng)導(dǎo)交辦的這項艱巨的任務(wù)。但是,我相信一個人只有勇于面對挑戰(zhàn),才能更了解自己,才能迸發(fā)出潛力,這次經(jīng)歷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和劇組同仁努力思索、積極準(zhǔn)備、認真揣摩、默契配合,并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大力支持。最終,《情與法》拍攝成功了,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以前我從沒當(dāng)過演員,不知道其中滋味,現(xiàn)在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表演的功底,還要有健康的身體。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曾有一組鏡頭拍了數(shù)十遍,演員說哭就要哭,而且每次的情緒都要保持一致,十分辛苦。還有一場戲拍了17個小時,非常累,當(dāng)時只要讓我躺下,絕對立馬就能睡著。還好這種情況只發(fā)生了一兩次,如果戲再多點,相信不是誰都能扛下來的。
此次選擇微電影雖然就取材于我就職的電力系統(tǒng),但是將設(shè)想變?yōu)楝F(xiàn)實,是要付之于行動的。在取得的成績面前,我想說成功離不開普陀區(qū)人民檢察院與本單位的精誠合作,離不開墨工文化公司的兢兢業(yè)業(yè),也離不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和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鼎力支持。
首次“觸電”既給了我全新的體驗,也讓我再次受到了教育。雖然我在片中出演了一個反面角色,但我的體會是李濤在主觀上并沒有誘導(dǎo)董欣犯罪,但他的某些行為卻促使了董欣犯罪。影片的主題正是講述了當(dāng)前人們在法律意識上存在的盲區(qū),事實告訴我們:如越雷池半步,情雖重,但法不容情。
男主角董欣前妻的扮演者 孫穎:
帶著對電影拍攝的好奇和能否勝任角色的擔(dān)憂,我走進劇組。經(jīng)仔細閱讀劇本和導(dǎo)演的啟發(fā),我對劇中角色有了初步解讀:她與男主人公離異后,獨自撫養(yǎng)女兒,視女兒為自己生命中的全部,如果不是因為女兒身患白血病急需高昂的醫(yī)療費救治,不到萬不得已,她絕不會向前夫開口,是一位堅強、隱忍的傳統(tǒng)女性。
劇中,我飾演的前妻在醫(yī)院的那場哭戲,是這個角色最重的戲份,也是塑造這個角色的關(guān)鍵。面對至親至愛的女兒身患重病,急需高昂的醫(yī)療費救治,而從她求助的對象——前夫那里得到“既沒有可以配對的骨髓,也拿不出兩百萬”的回答時,她的心里除了對前夫的怨恨,更多的是無助的悲哀,甚至是絕望,之前的種種堅強在那一瞬間崩潰。拍攝之前,同事們說,你要哭得讓我們也禁不住落淚,你就成功了。其實,在導(dǎo)演喊“開始”前,我的眼眶就已經(jīng)濕了,角色與我融為一體,所有的無助、悲哀和絕望,是角色的,也是我的……“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樣一個心理過程:開始時的盡情宣泄、釋放;之后,“我”意識到,這是在醫(yī)院,是公共場所,不能失態(tài)?。▊鹘y(tǒng)女性的隱忍),收攏些,用手捂住嘴,壓低哭聲,深呼吸,慢慢平復(fù);再之后,“我”又意識到,哭不能解決問題,女兒還需要我,我是她的依靠,要堅強起來面對,恢復(fù)常態(tài)。這場戲完成后,有同事打趣,說我把這一年的眼淚都流在這里了。是真的!我真心希望我們所有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永遠不會有機會經(jīng)歷這樣的傷痛和絕望,愿幸福、快樂與我們相伴!
另外,通過參演,我與平時缺少交流的同事彼此加深了了解,加強了默契,成為好搭檔。在影片殺青那天,我們劇中的一家三口擁抱在一起時,我想自己收獲了珍貴的友情。
男主角董欣的妻子肖愛的扮演者 姜貞:
微電影,一個最近的熱門詞匯。真沒想到自己會有機會和這么“潮”的名詞有了聯(lián)系。這次拍攝,對我這個普通員工來說,不僅是一次精彩的難忘的經(jīng)歷,更是一堂生動的人生教育課。
雖然拍攝的過程比較辛苦,自己參加拍攝過程而言,一段室內(nèi)場景的戲份,需要各角度多次的鏡頭切換,意味著同樣的戲碼要演上好幾次,一場看似簡單的戲可能一直工作到深夜才能通過。但在辛苦的過程中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動。
我在片中飾演的是男主角董欣的妻子肖愛。片中的董欣原本是一個老實本分、手握權(quán)力但卻兩袖清風(fēng)的好干部。由于生活上的突發(fā)狀況,肖愛將一腔怒氣撒在了董欣身上。其實,電力職工在平日的工作中非常辛苦,很多一線員工和干部常常需要在夜間加班或是在雙休日工作,對家庭的照顧自然沒那么周全。在這場戲中,雖然肖愛看上去有些歇斯底里,但事實上我是很能理解的。飾演肖愛的過程,也讓我感受到了愧疚——平日對工作的認真和重視,往往也會帶來對家人的忽視。
同樣,董欣的遭遇更是發(fā)人深省。一個原本清廉的干部,一個遭遇不幸的人,一個看似“仗義”的朋友,在普通人眼里,他的遭遇可能更多地引發(fā)的是同情。但在法律面前,他卻忘記了一點: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貪腐的借口!雖然開始董欣只是感到虧欠朋友太多,一心只想報答。但之后一次次的接受賄賂、一次次的錢權(quán)交易,原本感恩的心已經(jīng)被貪欲所侵占,原本還惴惴不安的想法已經(jīng)成了理所當(dāng)然。這樣的轉(zhuǎn)變看似心痛,實是必然。因為一旦有了貪腐的欲望,往往會忘記開始的理由,在犯罪道路上會越陷越深,直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上述的感動和對董欣遭遇的思考,讓我忘記了拍攝的辛苦。影片帶給每個觀影者的思考,使我們的付出顯得如此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