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湘香
摘 要: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了解學生內心的需求,適時地進行心靈的溝通,引導并穩(wěn)定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品格,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判斷;剖析;溝通
一、判斷表象與需求是否一致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種洞察一切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積極向上地成長。我所任教的是初中九年級2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中等偏下。我覺得我傾注了所有的能量,但收效很小。學生給了我很多理由,有的說自己沒有努力,有的說是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于是我不斷地鼓勵他們,努力地付出,但收效還是很小。冷靜下來后,我知道是我的判斷出現(xiàn)了錯誤,學生的表象與他們的需求不一致。我必須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才能激發(fā)出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對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
部分學生的消極狀態(tài)令我很著急。因為長期這樣下去很可能影響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經過更深入的了解,我才知道這部分學生八年級地理和生物中考拿了一個C或兩個C,這就意味著九年級升高中,不能報考一中和高級中學這兩所國家正式的高中。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迷惘,找不到奮斗的方向,當然不能全心投入。所以對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才能找到癥結所在。
三、利用相似性進行有效的溝通
這時候如果沒有讓學生看到希望,所有的鼓勵都是蒼白無力的。正好我班有位男生的姐姐(高兩屆),也是八年級生物考了一個C,她在與她的老師的一次心靈的溝通中,突然頓悟,開始發(fā)憤圖強,考上了南平一所私立高中的實驗班,再通過高中三年的苦讀,考上了福建的一所高等師范院校。我趕緊把這個相似的案例講述給我的學生,告訴他們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只要努力拼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那部分學生好像在黑暗中找到了方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漸漸地每個人都變得積極向上了。所以,利用相似性進行有效的溝通,有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準確闡述知識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陳靜波.有效教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