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光軍 張培云
自主課堂教學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自2008年自主課堂逐步在南漳縣部分學校改革和推廣后,結合我校校情,積極嘗試英語自主課堂教學,我在英語自主課堂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情境教學,幫學生找學習方法
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英語課堂幾乎是他們接觸英語的唯一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努力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的活動,組織開展高效自主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去體驗、感悟、發(fā)現(xiàn)和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找到學習英語的好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使小學生能夠在4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做到教學情境化。例如,三年級學習水果單詞時,我校教師讓每個學生帶一種自己最喜愛的水果,創(chuàng)設一個水果王國的情境,利用手中實物進行學習,練習做小組游戲。學習動物單詞時,讓學生做一些動物的頭飾,創(chuàng)設一個動物王國的情境進行教學。
二、用交際性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培養(yǎng)聽、說能力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用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互相交流、溝通。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使用英語,特別是交際性英語組織教學,才能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英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可以使用體態(tài)語等,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作鋪墊,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例如,我校教師在給剛接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上課時,也經(jīng)常會使用stand up,sit down等簡單教學課堂用語,雖然學生第一次聽不明白,但只需稍加體態(tài)語,他們就知道了,無需說明它們的中文意思。在課外,教師也經(jīng)常用簡單的日常用語和學生交流。一次,一位教師用“How are you?”和三年級的一個小男孩打招呼時,他用兩只眼睛疑惑地看著這位教師,覺得很奇怪。但過了一會兒,他小聲地回答:“How are you?”這位教師笑著跟他解釋應該怎樣回答。第二天又看見他,又問了同樣問題的時候,他馬上就回答“ I am fine.”這比讓他們背誦一百遍的效果要好上很多。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到日常生活中,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適當運用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
教師應根據(jù)英語實際教學內容,利用“加工工具”將所呈現(xiàn)的學習內容進行收集、加工、分析、處理,整理成為多媒體、超文本的學習資源,有助于使課堂教學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得以順利解決。
如,在教學三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Look at my nose時,利用多媒體電腦展示幾種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新句型的教學,教學中教師將“How are you?”的幾種不同答語設置成兩個模塊:(1) Fine;(2)Not too good.讓學生自主選擇,在每個模塊中,設計讓學生跟讀的按鈕。在這個過程中我校教師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再學會兩種答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回到現(xiàn)實中來,讓他們模仿在電腦里所看到的情景進行對話。在這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既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知識,突破了重難點,又促進了學習能力的提高。再如,在教三年級上冊Unit 6 I like hamburgers這個單元時,有很多食物方面的單詞,像hamburgers, hot dog,bread,cake,milk,juice,chicken等。這些食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學起來枯燥難以記住。為此我校教師制作了一系列有關這些食物的課件,以動畫形式設置在圖畫中并配有單詞發(fā)音,讓學生看圖片,讀單詞。教師點擊圖畫中設有單詞的動畫,讓學生看實物圖片讀、記單詞。有趣的畫面、難忘的鏡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們對單詞的印象。同時引導學生說一些分別包含這些單詞的日常用語,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在圖文并茂的圖畫中,學生學得開心,思維敏捷。既鍛煉了學生的語感交際能力,又復習鞏固了新舊單詞。學生邊看邊聽,邊學邊練,學到了新的知識。
總之,通過嘗試自主課堂教學,教師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駕馭課堂,真正使課堂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生的英語成績得以顯著提高。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