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連
摘 要: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呢?課堂效果的改變,完全取決于教師。過去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在課堂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及時調(diào)整課堂的氛圍。
關鍵詞:思想品德;巧設情境;小組競賽;積極性
思想品德課起著引領學生思想,塑造學生道德,確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作用,但是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比較強,若照本宣科,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失去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呢?這個課堂效果的改變,完全取決于教師。過去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在課堂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及時調(diào)整課堂的氛圍。
初一有一框《創(chuàng)建新集體》,當我面對著初一新生講解時,他們都還比較靦腆,回答問題幾乎沒有人舉手。當時我設計的問題是:“你們心目中的優(yōu)秀集體是什么樣的?”教室一片沉默,我鼓勵學生:“大家不要怕,怎么想就怎么說,只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边€是一片沉默,我心里想,今年的學生怎么這么不積極呀!不過我不敢表露出失望的情緒。腦海中忽然閃出一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边@句話雖有些偏激,但也是很有道理的。突然,一種想法竄進腦海:“為何不讓他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回答呢?小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心,有集體榮譽感?!蔽荫R上宣布:“現(xiàn)在按照大家坐的位置,一共三塊,就分成三組,咱們比一比,看哪一個組在黑板上寫的有關期望的集體的好詞多?!蔽以捯魟偮?,立刻有不少學生沖上講臺,搶了粉筆寫起來,我及時地維持好秩序,并表揚上臺的學生。學生的表情輕松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下面的教學任務完成得相當順利,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
初三有一課《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課的處理也是有難度的,對傳統(tǒng)文化說得過多,就不好收場;說得較少,達不到效果。我在導入時,有了一種新想法:“同學們,很多人喜歡把燦爛的中華文化比喻成文化長河,而老師卻喜歡把我們中華文化比喻成一顆從古長到今的常青樹。”我馬上畫出一棵樹的簡筆畫,“在這棵樹上曾經(jīng)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你們能把這棵樹上的果實掛上嗎?比如,一項發(fā)明、一部名著、一個名人等。”我剛說完,這些初三的大孩子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沖上講臺,在樹枝上填滿了各種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果實”。誰說初三的學生不積極呢?看來還在于教師的設計,我直接把要解決的問題列在“樹根”部分,引導學生來解決,學生比較輕松地完成了任務,我只對“文化的力量已經(jīng)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中”這句難理解的話作了解釋,其他的完全由學生突破了。
常聽教師抱怨學生笨,課堂上死氣沉沉??磥韱栴}還是出在我們教師身上,如果我們教師課前多一些思考,課上多一些變通,那么,我相信思想品德課堂也會充滿生機的!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