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翠蓉
(重慶市腫瘤研究所,重慶 400030)
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是與子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子宮頸病變[1]。CIN發(fā)病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xù)感染密切相關,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呈年輕化發(fā)展[2]。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在CIN診治中的應用,有效降低了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發(fā)展為宮頸癌的概率,被廣泛應用于臨床[3]。宮頸LEEP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但術中、術后易發(fā)生出血,因此有效止血成為宮頸LEEP錐切術中及術后治療的重要問題。筆者通過比較研究尖吻蝮蛇血凝酶和氨甲環(huán)酸的止血效果,以探討尖吻蝮蛇血凝酶用于LEEP治療宮頸疾病術中、術后的止血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婦產(chǎn)科,經(jīng)陰道鏡下活檢確診為CIN,且實施宮頸LEEP的患者62例,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白帶常規(guī)均正常,且無其他慢性出血性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1例。試驗組中,CIN 31例(CINⅠ6例,CINⅡ17例,CINⅢ 8例);年齡 26~71歲,平均 48.5歲。對照組中 CIN 31例(CINⅠ9例,CINⅡ16例,CINⅢ6例);年齡 28~66歲,平均4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及疾病組成類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于月經(jīng)干凈后3~7 d,無性生活,術前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白帶常規(guī)均正常。在手術室靜脈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洞巾,暴露宮頸,用3% ~5%碘酊涂抹宮頸標記,確定病變范圍,切除范圍至病變外緣3~5 mm。先用直徑20 mm的環(huán)形電切刀切除宮頸組織,深度10~15 mm,再用直徑10 mm的錐形LEEP電切刀切除宮頸管組織,深度3~5 mm,創(chuàng)面出血處予棒狀電極點狀電凝止血。如病灶范圍太大,可分次補切,切除宮頸標本仔細標記定位后送病理檢查。宮頸創(chuàng)面電凝止血后予敷艾力克紗布2張?zhí)钊?8 h后取出。試驗組用尖吻蝮蛇毒血凝酶(白色凍干塊狀物,北京康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33,規(guī)格為每瓶1 U)2 U+0.9%氯化鈉注射液 20 mL于術前 20 min、術后當天、術后第1,2,3天緩慢靜脈注射;對照組用氨甲環(huán)酸(白色塊狀或粉末,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7,規(guī)格為每瓶 0.5 g)0.5 g 于術后當天、術后第 1,2,3 天靜脈滴注。
記錄患者術中、術后出血量 (術后5 d內(nèi)出血量,采用面積法計算出血浸濕紗布估算出血量);記錄手術時間;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手術當日至陰道出血完全停止所持續(xù)的天數(shù));觀察藥品不良反應,有無腹痛及發(fā)熱。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 GraphPad Prism 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情況比較(±s,n=3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情況比較(±s,n=31)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t值P術中出血量(m L)2 5.2 ± 3.3 3 8.4 ± 4.4 2.4< 0.0 5術后出血量(m L)7 3.9 ± 5.7 9 8.7 ± 8.5 2.4< 0.0 5手術時間(m i n)7.3 ± 0.7 9.9 ± 1.0 2.2< 0.0 5陰道出血時間(d)3.9 ± 0.4 4.0 ± 0.3 0.2> 0.0 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發(fā)熱和腹痛發(fā)生率比較[例(%)]
CIN與子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反映了子宮頸癌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連續(xù)過程,可分為Ⅰ~Ⅲ級,其中高級別CIN為癌前病變。CINⅡ發(fā)展為CINⅢ的發(fā)生率為20%,發(fā)展為浸潤癌的概率為5%,所有的CINⅡ和CINⅢ均應治療,篩查發(fā)現(xiàn)CIN并及時治療是預防子宮頸癌的有效措施,子宮頸錐切是主要的治療手段[1]。LEEP刀是通過電極尖端產(chǎn)生超高頻(微波)電波,完成各種切割、止血等手術目的,具有對周圍組織損傷小,對病理學檢查無明顯影響,術后無瘢痕組織形成等諸多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CIN,且得到普遍認可[4]。術中、術后出血是宮頸LEEP錐切術的常見并發(fā)癥[5]。比較治療術后與術中出血,以術后出血的治療尤為重要[6]。手術后即時出血主要系手術中止血不善,術后繼發(fā)性出血多發(fā)生于術后3~7 d,多系深部切除病變及合并感染者。
氨甲環(huán)酸是一種常見的止血藥物,被廣泛用于臨床止血治療,化學結構與賴氨酸相似,能競爭性阻抑纖溶酶原在纖維蛋白上吸附,從而防止其激活,保護纖維蛋白不被纖溶酶所降解和溶解,最終達到止血效果。尖吻蝮蛇血凝酶為新型止血藥,通過水解纖維蛋白原使其變?yōu)槔w維蛋白而增強機體凝血功能,促進血管破損處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加速血管皮損處的初期止血[7]。同時,在正常的血管內(nèi),尖吻蝮蛇血凝酶對血小板沒有聚集作用,不存在血小板黏附,因此在正常血管內(nèi)無凝血作用。蛇毒血凝酶不延長凝血酶原的時間,對血小板的數(shù)量也無影響,無血栓形成,無任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應[8]。本研究通過比較尖吻蝮蛇血凝酶和氨甲環(huán)酸在宮頸LEEP術中、術后止血效果發(fā)現(xiàn),相對氨甲環(huán)酸,術前應用尖吻蝮蛇毒血凝酶能夠減少術中、術后出血,縮短手術時間,進而減少術后感染機會,有助于創(chuàng)面愈合。值得提出的是,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其他所有蛇毒血凝酶一樣,只對毛細血管出血有較好的止血作用,對于較大的動靜脈出血仍需要結扎鉗夾等外科方法處理[7]。因此,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可作為一種用于LEEP治療宮頸疾病術中、術后較為理想的新型止血藥物。
參考文獻:
[1]朱輝玲.LEEP與CKC術治療CINⅢ級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5):735-737.
[2]Yuen KY,Woo PC,Teng JL,et al.Laribacter hongkong gensisgen,nov.a novel Gram-negative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cirrhoit:patient with bacteremia and empyemal[J].J Clin Microbiol,2001,39(12):4 227-4 232.
[3]程正蘭.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LEEP術后HPV檢測的臨床意義[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30(3):209-211.
[4]張立杰.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在高度官頸上皮內(nèi)瘤變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0,16(13):8-9.
[5]趙曉東.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的處理[J].國外醫(yī)學:婦產(chǎn)科學分冊,2007,34(1):47-50.
[6]張 蓉,余良寬,馮桂萍.宮腔鏡宮頸錐切治療宮頸良性病變100例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2):211-212.
[7]李 波,張萬福,羅開元,等.血凝酶注射液在胃癌根治術中止血作用效果觀察[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2):105-107.
[8]朱明煒,曹金鐸,賈振庚,等.蛇毒血凝酶在腹部手術中止血作用以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華外科雜志,2002,40(8):58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