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正確命名有利于案件辦理工作人員順利進行相關工作的進程,對處置違法行為、監(jiān)管治安工作、保證執(zhí)法工作的統一和規(guī)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直接制約了相關治安管理工作者的執(zhí)法工作。那么,怎樣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命名原則才是正確的、合理的呢?本文就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命名現狀并根據筆者的理解提出相應應該改進的地方,并提出適應的原則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命名原則;執(zhí)法工作
一、針對重復累贅、繁瑣冗長的問題應遵循簡潔明了的命名原則
重復累贅、繁瑣冗長的命名方式會給使用者在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時候帶來一定困擾,過長的語句表述往往會使讀者感覺概念模糊,不能明確了解到相關條例的主旨思想,無法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給讀者帶來不便。
例如,第三章“第一節(jié)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和處罰”第二十三條中,“(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yè)、醫(y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處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痹谶@一條中的“致使工作、生產、營業(yè)、醫(y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就有繁瑣冗長的嫌疑,這一句話完全可以概括為“致使日常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遵從簡單明了的原則就能使句子簡潔不少,既能清晰的表達出中心思想又能全面概括想要表達的所有內容,一目了然,減輕閱讀量。
二、針對中心意思表達含糊、內容不明確的弊端應遵循客觀正確的命名原則
思想表達含糊、內容不明確、中心思想不能明確的被表達的弊端往往會讓使用者在使用相關條例時陷入模棱兩可的困境,相應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往往會在意思表述不明確的范圍內下工夫、鉆空子,給治安管理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第三章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和處罰”中“第一節(jié)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和處罰”中的“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痹谶@一條中,筆者認為,對于情節(jié)輕重的判別沒有明確的劃分線,表達的思想含糊不清,給相關治安管理行為者在工作執(zhí)行過程中帶來了諸多不便。針對這種弊端,筆者認為可以明確情節(jié)輕重的劃分線,假設以200元為情節(jié)判定標準的劃分線,這就可以改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低于200元的,處警告或者兩百元以下的罰款并賠償相應費用;情節(jié)較為嚴重,帶來經濟損失超過兩百元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可并處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并賠償相應費用?!弊駨目陀^正確的原則,明確各個領域的劃分標準,能使內容更具有可操作性,為治安管理執(zhí)行者的相應工作提供有章可循的條例內容,從而減輕工作量。
三、語言表述不精準、語句有語病的弊端應遵循明確精準的命名原則
語言表達不精準、語句有語病的句子往往容易使人誤解其含義,不能真正理解條例、辦法相關內容的正確含義,導致信息內容被錯誤的傳達,造成治安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進行。
例如,第三章第四節(jié)“妨礙社會管理的行為和處罰”中的第五十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下“(一)拒不執(zhí)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tài)情況下依法發(fā)布的決定、命令的;”拒不執(zhí)行,可以理解為拒絕不執(zhí)行,雙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就是“執(zhí)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tài)下發(fā)布的決定、命令的”,這顯然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本意。若是有違反相應治安管理行為的人,在這種句子上咬文嚼字,就會直接影響相應治安管理工作的進程,因此,筆者認為此句應該改為“拒絕執(zhí)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tài)下發(fā)布的決定、命令的”。
規(guī)范的語句書寫與編制,以及正確的命名,能夠為相關的治安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者減輕工作負擔。遵從明確精準的原則,使語句能夠正確的表達其中心思想,避免讀者誤讀、誤解,使語句規(guī)范化,增強其正確性,更能增強相關條例的法制性、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結束語
違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則是相關條例、辦法制定者的業(yè)內工作,筆者認為,在做好自己份內工作的同時,應顧及相關治安管理工作執(zhí)行者的工作難度,增加對日常生活中治安管理工作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違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則,方便相應的治安管理工作,減輕執(zhí)行者的日常工作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為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基本權益和公共安全,針對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管理處罰?!吨腥A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治安管理的行為人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由此可見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命名工作的重要性。正確、精準、客觀、簡潔、公正、全面的命名方式不僅有利于治安管理行為的執(zhí)行,更有利于把別有用心的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扼殺在思想萌芽狀態(tài)。因此,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命名制定適應的原則應提上日程。
參考文獻:
[1]張一兵.無分之分:治安構序邏輯斷裂中生成的失序政治——朗西埃后馬克思生命政治哲學的異質走向[J].社會科學研究,2013,(1)
[2]朱力,曹振飛.結構箱中的情緒共振——治安型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機制[J].社會科學研究,2011,(4)
[3]鄧紫伊.關于中國古代基層治安管理中以民治民的治安傳統的研究[J].西江月,2012,(33)
[4]陳俊豪.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命名原則[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