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非”加“心”?!胺恰北硎具`背,與“心”合起來看,違背心愿,故而傷心。
世事艱難,心之難安,總會遇到不遂心愿的事,悲從心生,誰能躲得過?悲與愁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淡悲是愁,深愁即悲。想當年趙明誠外出為官,易安獨守深閨,思夫之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謂之閑愁,也就是人生吃飽喝足后,還有一點心愿未了,就有了一點兒憂傷。這樣的憂傷,還帶有一點嬌聲、期盼與美麗。這樣的愁緒只不過是山澗溪水,在潺潺流動中,被驚慌的野兔趟入,發(fā)出了泠泠之聲。這樣的悲傷,是西施的顰眉,是黛玉的眼淚。
真正違背易安心愿的“悲”,是晚年的南渡,是丈夫的死亡和婚姻的不幸。這樣的悲才痛入骨髓,傷人精神。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藏有幾幕悲喜劇。而悲劇對人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xué)業(yè)非心所愿,你有“悲”意,繼而明白了發(fā)憤;人際非心所愿,你悲從中來,繼而學(xué)會了調(diào)整;家境非心所愿,你心有悲哀,繼而懂得了責任……因為,悲劇“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以凈化”。
將悲劇轉(zhuǎn)為喜劇,無非就是一個心靈的選擇。誰人“喜”的背面不是“悲”的襯托?
但一個人不能總置自己在“悲”的泥淖里,不能自拔。
人的欲望是無盡的,你的心愿,必須與你的負載相適宜。若將心愿放大到自己難以承擔,那就如西西弗斯,永遠重復(fù)地推著巨石上山,沒有盡頭,沒有止歇。
昨怨襖不暖,今嫌蟒袍長。若將自己綁在欲望的戰(zhàn)車上,左征右伐,苦苦鏖戰(zhàn),不愿放下,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但若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踐踏法制、侵犯人權(quán),做骯臟交易,行茍且之事,雖一時遂了心愿,如陰天行走,不見“悲”影,但一旦走到陽光下,就釀成了不可逆轉(zhuǎn)的人生大“悲”。
這個“悲”,似一聲春雷,振聾發(fā)聵。這個“悲”,已無人憐憫,唯你追悔。
“非心所愿即是悲?!钡耆珕适Я吮拘?,那才是真正的人生之悲。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