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考場如戰(zhàn)場,有人春風得意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云慘淡萬里凝。多位歷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孫山。
韓愈:第4次才考中了進士
被蘇軾評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韓愈,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一連失敗3次。
公元787年,韓愈在取得鄉(xiāng)貢資格后,前往長安,應禮部進士試,失敗。后來,他又考了兩次,均名落孫山,這對韓愈打擊很大。韓愈把前人寫的文章都吃透了,但他的寫作方法不討主考官的喜歡,譬如第3次考進士,考題為“不遷怒不貳過”,大意是“若自己不高興,不要轉移到別人身上,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韓愈看后,立即有了主題,他沒有用駢體,而是用古文體揮筆而就,寫得很順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卻像廢紙一樣扔在一邊。
公元792年,25歲的韓愈再次來到長安,第4次參加進士考試。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陸贄,試題和上年的差不多,韓愈沒有猶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舊作寫在卷面上,很快交卷了。陸贄反復看了幾遍,認為是好文章。輔助主考官的兩位考官梁肅、王礎也都欣賞韓愈的才氣,有提攜韓愈之意。這次,韓愈終于考中了進士。
考取進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這只是入仕的第一步。禮部只管進士,派官還要經過吏部的“守選”考試,其考試名目多,普通的是“書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學宏辭”。韓愈心想自己滿腹經綸,考“博學宏辭”不會有什么問題。誰知,與當年考進士的命運一樣,他連考3年,均一敗涂地。
無奈,韓愈只得另辟蹊徑。兩個月內,他給當朝宰相寫出3封情真意切、辭藻華麗的陳述書。說自己“遑遑乎四海無所歸,恤恤乎饑不得食”,請求垂憐一官半職。結果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于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軍閥??芍桓闪藘赡甓啵恢鞅闼懒?;之后,他又投奔了另一個軍閥,還沒上任,幕主又死去了。韓愈真是霉運多多,可謂“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幸運的是,韓愈的《進學解》被當時的宰相看到,驚嘆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賞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韓愈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館修撰,韓愈從此進入高官階層。
李時珍:3次科舉考試落榜后改學醫(yī)
李時珍從6歲讀書開始,便顯露出聰明才智。1532年,剛剛14歲的李時珍中了秀才,這給父親李言聞帶來了莫大的期盼。然而,此后李時珍連續(xù)參加了3次科舉考試均以失敗告終。第二次還由于過度的用功和勞累得了骨蒸病,連續(xù)高燒不退,險些丟了性命。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23歲的李時珍第3次落榜后,拋下八股文轉而學醫(yī)。不到4年的時間,李時珍成為一名有獨立行醫(yī)能力的醫(yī)生,而且名氣越來越大。此時,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了暴厥癥,俗稱抽風,找了很多醫(yī)生都沒有治好。楚王很著急,慕名請來李時珍,世子用了李時珍開的藥后,竟神奇地藥到病除。為了報答李時珍,楚王委任李時珍主管王府里的祭祖事宜,官居七品。3年后,皇帝突然招攬?zhí)煜旅t(yī),楚王將李時珍推薦入太醫(yī)院。
公元1552年,李時珍斷然決定不再以開業(yè)行醫(yī)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偉大理想。此后,李時珍用18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10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金圣嘆:文壇奇才在試卷上的另類答案
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圣嘆,也曾3次名落孫山。他第一次參加科考的試題為:“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彼痤}時在試卷上繪了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什么緣故,他回答說:“此亦匏瓜之意形也?!敝骺脊俅笈?,其結果可想而知。
金圣嘆第二次參加科考的題目為“吾四十而不動心”。金圣嘆在試卷上連寫了39個“動心”。主考官追問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則三十九歲之前必動心矣?!彼忠虼吮怀?。第三次,有“西子”題目,金圣嘆提筆寫道:“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結果,金圣嘆再次名落孫山。金圣嘆失敗在他與生俱來的幽默與玩世不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