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如約而至,一場全球大party正激情上演。場內(nèi),球員教練們激戰(zhàn)正酣,斗智斗勇;場外,一場營銷的商業(yè)大戰(zhàn)早已鳴鑼開打,激烈程度絲毫不亞于綠茵場上的較量。剛剛開幕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車企再次成為這場大戰(zhàn)的絕對主角,整個杯賽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被眾多汽車品牌無縫包圍。僅在筆者觀看央視體育頻道的半小時時間里,粗略統(tǒng)計下來,已出現(xiàn)了四個不同汽車品牌的冠名廣告。
為何車企會對世界杯營銷趨之若鶩?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曾說過:“體育,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權(quán)威數(shù)據(jù)顯示,一個企業(yè)想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提高自己的品牌認知度,每提高1%,就需要2000萬美金的廣告費,但借助大型體育比賽,這種認可度可提高10%。
于是,汽車品牌全方位搶占各類世界杯廣告資源:賽事官方贊助商、電視臺或視頻官方贊助商、國家隊贊助商、媒體贊助商等,還用上了各種特色營銷手法。這其中,有大手筆的“官方派”現(xiàn)代和起亞,十五年來一直是世界杯及FIFA主管下十多個國際足球大賽的官方贊助商。也有東風日產(chǎn)這樣的“媒體咖”,冠名贊助了央視某賽事直播欄目,品牌露出頻率和覆蓋率也相當可觀。還有一部分車企選擇了更經(jīng)濟的方式,如贊助幾大門戶網(wǎng)站世界杯專題的某板塊,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也不失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嘗試。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世界杯固然是黃金資源,但如果所有車企都去爭搶,極有可能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汽車品牌如此密集扎堆的情況,是否會造成審美疲勞,進而影響投放效果?答案可想而知。
即便有車企利用在世界杯期間的狂轟濫炸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一個月過去,世界杯效應退去,還有誰能準確記得哪些品牌冠名了哪個欄目,哪款車贊助了哪個版塊?;酥亟?,最后只是做了短期宣傳,對品牌提升也沒有顯著效果。這樣的投入產(chǎn)出比,恐怕需要車企,尤其不是那么“財大氣粗”的車企慎重考慮。
通過筆者對近期汽車品牌在世界杯前期及期間營銷行動的觀察,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首先,世界杯營銷需做到精準、深度,找到品牌內(nèi)涵與足球賽事的最佳結(jié)合點進行深入挖掘,而不應浮于表面,淺嘗輒止;其次,要做到線上線下結(jié)合,廣告要打,終端的線下活動也要同時開展,才能給消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從而在各類品牌中脫穎而出;最后,如果不計劃在體育營銷上長期投入,不妨將世界杯作為借勢對象,做一些小型、短期的促銷活動,相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私人訂制的今天,雷同的東西早已提不起人們的興趣。世界杯對一部分人來說是“興奮劑”,在另一部分人看來也許就是“毒藥”。一句話,足球是圓的,做世界杯營銷,還需多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