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媽媽的記憶中,朱彥臻從小就愛“折騰”。剛會走路時,他最愛的玩具就是爸爸的工具箱了。
一歲多時,他就會用螺絲刀把房門的螺絲一顆顆擰下來。對于朱彥臻的動手能力,爸爸也嘖嘖稱奇。
五六歲時,他愛上了剪紙模型。一張白紙,一把剪刀,在他的手里擺弄幾分鐘,就會變成一個有趣的模型。電視機、打印機、空調都成了他的模擬對象。
上學前班時,他學會了在剪紙模型的基礎上安裝電子元件。他給模型小汽車添加了電機、太陽能板、蓄電池、開關等零件。
……
在媽媽的眼里,他是個“折騰王”,剛買回來的東西,只要他好奇的,都會被他“折騰”得一塌糊涂。
“仔細觀察臺燈就會發(fā)現(xiàn),燈管通常是單面照明的。也就是說,內側的光和熱都浪費了。怎樣才能把這部分光和熱利用起來呢?”朱彥臻一邊思索著,一邊擺弄著手上的工具。
幾經(jīng)探索后,他在燈管的內側裝上了太陽能電池板,成功地把內側的光和熱收集起來。然后,在臺燈下方安裝上小風扇,在底座下安裝上蓄電裝置,這兩個小裝置的電路和太陽能電池板相連。當臺燈打開一段時間后,太陽能電池板收集到足夠的能源,就能給小風扇發(fā)電,讓風扇轉起來,同時還能給蓄電裝置充電!
臺燈完成后,媽媽是第一個使用者。媽媽覺得這個多功能臺燈簡便實用,于是幫他申請了國家專利。就這樣,9歲的朱彥臻成為擁有國家專利的小發(fā)明家了。
朱彥臻的小發(fā)明可不止這一個。去年,他把一臺小型發(fā)電機安裝在自行車上,踩踏自行車時,車輪轉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電能為自行車的收音機和MP3等娛樂裝置供電。這樣,就不用擔心MP3沒電啦!
這個發(fā)明又一次成功地申請到了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