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第12個“世界預防自殺日”前夕,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了《預防自殺——一項全球性要務》報告,該報告向全世界呈現了人類的自殺清單:2012年全球有80多萬人死于自殺,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自殺未遂。
自殺是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WHO提出應將自殺預防提升至全球公共衛(wèi)生和公共政策議題的優(yōu)先考慮地位,并呼吁各成員國建立國家層面的預防自殺計劃和自殺預防策略。
迄今,全球已有28個國家建立了防止自殺的國家性政策。中國近年才把自殺問題當作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來看待,整個國家缺乏一個整體的行動規(guī)劃與策略。盡管有醫(yī)學界,甚至官方機構早在2003年前后就提出了一個限于學術圈內的計劃草樣,然而十幾年過去,該計劃始終難產,甚至連一個雛形都沒有形成。在最新的中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規(guī)劃中,甚至連“自殺”二字都沒有提及。
自殺,在用每年12萬的死亡數據來考驗著中國政府是否出臺國家計劃的耐心。
沒有國家計劃,中國預防自殺的相關工作基本都是以其他名義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也舉步維艱,甚至連每年的自殺死亡數據都要“推算”出來。
“自殺干預和預防之前,首先要掌握可靠的自殺情況,包括自殺人數和死亡率等等。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全國性的死亡報告系統(tǒng)?!奔幽么缶窦膊∨c精神衛(wèi)生學專家費立鵬曾對媒體表示。2002年,費立鵬和他的中國同事在著名醫(y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fā)表了“中國自殺率:1995-1999”一文,這是中國自殺問題首次曝光于世界。
該文利用中國疾控系統(tǒng)的死因監(jiān)測資料證實了研究者們曾經的猜測:中國自殺率很高。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到5倍,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15歲到34歲的青壯年人群中,自殺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此文發(fā)表后引起精神病學界的一片嘩然,“衛(wèi)生部門的領導大為震驚”。北京一位精神疾病??漆t(yī)院的院長對《財經》記者回憶。
自此中國開始重視有關自殺預防的工作,如心理健康促進和自殺預防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和心理援助熱線等在各地建立。并且,精神衛(wèi)生條例和精神衛(wèi)生法得以制定、落實;農藥、其他有毒物質和治療藥物實現安全銷售、使用及存儲。
然而,醫(yī)學界終究未能見到一個完整的生命登記體系。在沒有可靠的死亡登記系統(tǒng)的國家,無法單純統(tǒng)計自殺死亡人數。發(fā)達國家有關自殺干預的研究已開展了40多年,其生命登記系統(tǒng)能記錄每個人的出生、死亡等情況,整個數據系統(tǒng)很完整。
登記一例自殺的過程非常復雜,涉及執(zhí)法、醫(yī)院等不同部門。北京一位精神病學專家稱,公安部門擁有一份較為完善的自殺統(tǒng)計數據,但是“他們從來不會拿出來與學術界分享”。
中國學者往往利用官方《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死因分類的數據,做系統(tǒng)誤差糾偏,再借助范圍不一的實地調查來估算每年的自殺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黃悅勤就向《財經》記者展示了這樣得來的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農村自殺率為8.58人/10萬,城市為4.82人/10萬;農村男性自殺率為9.09人/10萬,女性則為8.05人/10萬?!稗r村育齡婦女的自殺率從2002年開始大幅下降,至2007年農村男性自殺率開始高于女性?!?黃悅勤分析,中國現在的自殺分布狀況特點基本與國際總體特點相符,自殺率在國際上處于中等水平。
按照WHO的數據,中國自殺率為8.7/10萬,與幾年前相比也有較大的降幅。但即便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下,每年仍有12萬人死于自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群體自殺人數的上升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
社會經濟的轉變導致留守老年人、孤寡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將會大幅度增加。社會文化的轉變則使得傳統(tǒng)家庭價值觀念淡薄,年輕人個人主義價值觀的興起,傳統(tǒng)家庭紐帶的強度在下降。再加上人口快速老齡化,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很高等原因,中南大學自殺預防研究所所長肖水源預測:中國老年人的自殺率和自殺死亡的老年人絕對數將會持續(xù)增高。
盡管有很多證據表明很多自殺死亡是可以預防的,每年的自殺數據也比較驚人,但是自殺往往不是政府和決策者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
“求生是人的本能,自殺預防工作關乎公眾的生命,應該響應國際組織的全球行動,應該建立一個自殺預防的策略與計劃,發(fā)揮社會動員機制?!秉S悅勤說。2003年,黃悅勤參與了由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撰寫的中國國家自殺預防計劃建議。此項建議長達39頁,詳細討論了自殺的流行病學研究、自殺造成的社會與經濟損失、自殺的特征等。然而,計劃草案最終石沉大海。
不約而同地,幾位醫(yī)學界專家將預防自殺國家計劃遲遲不能出臺,歸咎于政府部門對于預防自殺工作不夠重視,這也是社會動員機制不能完全起作用的主要原因?!皣矣泻芏嗍露钾酱鉀Q,再加上中國的自殺率與國際上自殺率高的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自殺預防工作排不上政府的優(yōu)先考量。”黃悅勤說。
2002年至2010年版的《中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規(guī)劃》,還提到“在婦女自殺率較高的地區(qū)推動建立起婦女危機干預網絡和危機救助系統(tǒng);組織力量開展農村婦女自殺問題的多學科研究,進行農村婦女自殺預防與干預試點,建立農村婦女危機干預網絡和危機救助系統(tǒng),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農村婦女自殺的危險”等內容。然而,2012年發(fā)布的《中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規(guī)劃(2012-2015年)》(征求意見稿)中,近7000字的內容,“自殺”一詞再沒出現。
國家層面的自殺預防計劃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采取綜合性措施。肖水源列出了一系列舉措,如緩解微觀和宏觀的社會矛盾、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精神衛(wèi)生服務體系、培訓通科醫(yī)務人員、支持和鼓勵有關自殺預防的研究等在內的十項建議舉措,“這樣說,你就知道了,我國自殺預防計劃一下子是出不來的”。
典型的國家自殺預防策略需要政府制定自殺應對方案的系統(tǒng)化方法,包括一系列預防策略,如監(jiān)測、限制自殺工具、媒體指南、減少歧視和提高公眾意識,以及培訓衛(wèi)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警察和其他“守門員”。
發(fā)達國家對自殺干預已有40多年的研究,中國的研究者則剛剛起步。不過,一些微小的改變正在發(fā)生。
9月10日前夕,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宣布啟動預防自殺APP軟件的開發(fā)項目,作為預防自殺的一項嘗試。2002年該中心開通的心理援助熱線,十年后成為了“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服務范圍包括一些健康宣教,但預防自殺還是主要的目的。”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梁紅說。
建立國家計劃的根本還在于推進研究。最近幾十年,人們對自殺行為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比如,研究表明生物、心理、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自殺行為中至關重要。此外,流行病學研究已經幫助人們找到全人群和易感人群中自殺的許多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自殺危險中的文化變異性也日益凸顯,文化因素可能會增加自殺行為的危險,也可能起到保護作用從而減少自殺行為的發(fā)生。
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結合是目前國際上治療精神類疾病的主要手段,也是對自殺未遂患者進行康復的主要方式。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是國際上最為認可的心理治療手段。
認知行為治療,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教授貝克(A.T.Beck)在上世紀60年代發(fā)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tài)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國外成型的治療手段都是有賴于社會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與交叉,中國針對精神疾病與自殺行為恰恰缺少這方面的實踐,主要是這方面的研究力量太弱,需要在預防自殺計劃的大環(huán)境下逐步加強。”黃悅勤分析。
自殺行為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其中有關自殺原因的研究最為復雜。梁紅分析,“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因果關系的定論,在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甚至要不要將自殺列為一種疾病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要不要把自殺列為一種疾病,需要有循證醫(yī)學的支持,即需要經過多次多方面醫(yī)學臨床實踐綜合得出結論。”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推出的診斷標準,大約每2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是2013年5月推出的第五版。參與修訂的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教授特里沙·祖佩(Trisha Suppes)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表示,修訂專家們想從大腦的功能方面對精神類疾病進行分類,但是很快意識到現代科學對于大腦知之甚少,導致無法擺脫癥狀對情緒障礙分類的依賴。
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在推進,梁紅所在的研究團隊正在找影響自殺的高危因素。不過,要完成自殺行為的多因素模型,這需要更多的研究項目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