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博 崔青
一、現代教育技術概念特征
教育技術是通過創(chuàng)造、使用、管理適當的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研究與符合倫理道德的實踐。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辭典》,把教育技術視為“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采術手段的總和,包括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和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兩大類”。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將教育技術定義為:“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有關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教育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fā)、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二、淺析小學語文教育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的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凸顯了教育的隱形作用,對其他很多學科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學語文教育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都無法替代的。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早已推廣的今天,我認為小學語文更是學習基礎之根。小學生的頭腦幾乎還處在知識空白階段,語文教育此時的任務就是傳授基本知識,教會他們思維,讓他們接受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影響
下面本文從對課堂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學生的影響三個方面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影響。
1.對課堂的影響。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會在上課時,教導學生去學習。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就是用粉筆板書,老師也會帶領大家讀課文,但相對來說還是很枯燥。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多媒體與網絡化的教育應用的迅速成長。在課堂上運用基于網絡多媒體技術教學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化、時尚化、直觀化,而且能夠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上有很多關于自然、人文風景的課文,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的《草》、《春風吹》、《浪花》,第三冊的《梅花》、《江雪》、《秋天》、《清清的溪水》、《初冬》、《看雪》,第四冊的《詠柳》、《春雨》、《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jié)》、《看月食》,第五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第六冊的《趙州橋》、《參觀人民大會堂》,第七冊的《觀潮》,第八冊《圓明園的毀滅》,第九冊《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張家界》,第十冊的《白楊》、《黃河象》,第十一冊的《桂林山水》、《林?!返鹊龋覀兛梢栽谡n堂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功能給學生們自發(fā)的尋找素材的機會,通過課堂的多媒體教學播出視頻、音頻、圖畫等。這樣小學語文課將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加強了師生的互動性,而且也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 對教師的影響。在柳海民主編的《教育學原理》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雖然現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但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更加突出了教師角色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育的課堂上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教師要使學生通過語文課程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沖擊下,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講授課程,也為了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迫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夠熟練操作現代教育工具,如網絡計算機、多媒體設備等。小學語文教師跟上了教育技術的進步,一方面通過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提高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接觸新事物為自己的授課內容增添了豐富的資源,授課內容也變得妙趣橫生。
3. 對學生的影響。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主體,是中心?,F代教育技術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較差,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占優(yōu)勢,概括水平的發(fā)展處于概括事物的直觀的、具體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屬性的直觀形象水平階段。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內容豐富、知識寬廣的學科,而且需要學生記的內容相當豐富。在現代教育技術引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情況下,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更具有操作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們可以更具體的、動態(tài)的、直觀的學習小學語文的知識。通過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內容,依靠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既提高了學生們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的效率,又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注釋】
[1]郭瓊.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6.
[2]教育大辭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汪潮.小學語文教學新視野[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6.1.
[4]劉少華.試論小學語文活動課中的師生地位[J].小學教學.2000.11.
[5]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N].2000.
[6]李正風.走向科學技術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馮建軍.現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陳維維.現代教育技術實用基礎[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0.
[9]柳海民.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
[10]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1]Michael·Molenda.AECT Definition and Terminology Committee document #MM4.0 [M].2005